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16岁走出山村的学子 归来时他是博士“山长”
他在家乡办书院,在朋友圈聚拢起强大的师资 让山里孩子也能浸润在艺术里
2018年09月02日 08:19:5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马黎 通讯员 杨琳惜 本版图片由邢岷山提供

  正在为孩子们上课的翁志丹。

qjwb20180902a0008v01b007.jpg

  翁志丹带领孩子们大声诵读《论语》。

  浙江在线9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黎 通讯员 杨琳惜 本版图片由邢岷山提供)早上去翁山书院的教室,书院主人翁志丹忽然发现,讲课的桌上摆着一盆花。

  泰顺当地最家常的器皿,插着农田里夏天的小野花。

  看得出来,那个人只是随手一插,并没有什么技巧,但那个早上,阳光照进这间百年的古建筑里,翁志丹心里一动。

  两年了。

  当初回到故乡泰顺,他在大山里建起这个“翁山书院”,到底能让多少孩子感受到从未有过的艺术熏陶和礼乐文化的传统,他并不知道。

  绘画课上,他给孩子们看古画,看生活里的花草,不起眼的瓜果,让孩子体会宋朝人说的:万物静观皆自得,四时佳兴与人同。

  那个早上他知道,插花的孩子,懂了。

  昔日学子成今日“山长”

  20年前,翁志丹也是16岁。从泰顺翁山的大山里走出来,考上中国美术学院附中,之后,考入中国美院国画系,本硕博都在国美。如今,他是国美中国思想与书画研究中心研究员,在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任教。

  这一路,学业每上一个台阶,他都会收到一笔奖学金,来自29年前,翁山的乡村知识分子对翁山耕读文化的延续和鼓励——

  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的史学家翁同文,和胞弟翁同伦出资创办“爱泰顺育才基金会”和“翁氏昆仲爱家乡育才基金”,奖励优秀学子和教师。

  这一传统,一直延续到现在。

  翁志丹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宗族那么多年来一直保持着鼓励耕读的家风,他又如何用自己的方式,来守护乡村每个孩子的成长?

  他所研究的中国山水画,强调对古人的敬重,其实就是注重传统。

  宗族的教育,学校的教育,无形中有了契合,有了交集。

  翁志丹对翁山的老宅子摸了一个底之后,在梨垟村发现了这座名叫 “外翰第”的清代建筑。

  山水之间,164岁的老宅院,静静地立在阳光下。一条蜿蜒的小溪潺潺流过,前面是一块形似鲤鱼的水池,荷花开了。

  翁山书院的老师翁晓互告诉我们,当年,清代监生翁如陵建房时,将门前水田改成鲤鱼形状的池塘,不仅有了背山面水的格局,还寓意子孙后代能“鲤鱼跳龙门”。

  翁志丹把宅子的围栏打通,露出柱子,孩子们席地而坐,时光仿佛回到了宋代,翁山祖先定居耕读的场景。

  80后的翁志丹,便是翁山书院首任“山长”——“古代的书院都建在山里。书院培养的学生不是为了考试做官的,就是个人修身的。”

  以艺摄文,不是一句空口号

  每到暑假,翁志丹就回到家乡,和艺术家朋友们一起,给孩子们上课,课程有书法、绘画、论语等等。今年暑假,邢邑青的英语口语、戏剧课,是新开的课,他们还打算请摄影师肖全明年来上一堂摄影课。

  所有的课程,都跟艺术有关。“以艺摄文,以文载道,以道育人,以人兴邦”,这句书院宗旨,好几个孩子都能说出来。

  这绝不是一句口号。

  在翁志丹的课上,翁敏丽背了《兰亭序》。她的背诵特别好,翁志丹奖励了她一本笔记本,后来又奖励了她第二本。她把第二本笔记本送给了另外一个班里的小同学。过了会儿,那位小同学拿着一枚桃子给姐姐。

  小小一幕,翁志丹却看到了孩子们的改变。

  “‘礼’不能只在表面上,你要心里知礼懂礼才能表现出来。”副班长翁羽歌这样理解。

  翁志丹的书法课,也不要求孩子们字写得多好,而是讲规矩——“磨太浓不正,太淡不正”,“笔拿太上了不正,拿太下了不正”,坐姿也要坐正,所有规矩,都在规范孩子们的意志力。

  第一天,孩子都不太适应,也有乱丢纸的,但到最后一天,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一个小时。

  “乡村小孩,不缺放养式的,野的部分。缺少的是文的,规范的部分。文胜质则史,质胜文则野。我们说培养天性,培养天性有时候也需要收的,这是收收放放的一个过程。”

  喊出理想,埋下种子

  有时候,课堂不在屋子里,翁山书院有一门“野外拓展课”,在乡间的瀑布前。

  我们经过一座廊桥,身后的三重漈倾泻而下,哗啦啦的水声几乎盖住了我们的声音。

  孩子们排好队,站在瀑布前。老师说,你的理想是什么,用你最大的力气喊出来。

  老师们说,孩子们心里想说的话,如果不喊出来,可能就过去了,喊出来后,他会自己相信,会记住这个事情,以后会照着目标去努力。

  很多孩子喊,我想当老师,我想考上大学,翁羽歌喊了一句,“我想要我和我的爸爸妈妈在一起。”

  也有很多孩子的理想,不单关乎自己,也念着家乡。

  一位孩子说想当服装设计师,他写道,如果能成为服装设计师,就能为乡里的老人们设计衣服,让他们也能穿上好看的衣服。

  还有一位想当医生的孩子写:我想为我们的乡镇改进医疗设备。

  还有可爱的小朋友跟翁志丹说,大人们也来上上这个课,会更好。

  “只是些小小的心愿,但他们已经想着要尽一份力量改变自己的家乡。”翁志丹很感动。

  种子,已经在孩子们的心里种下了。他想。

  (感谢钮晓晴、翁晓互对本次报道的支持)

标签: 孩子;书院;耕读;泰顺;家乡;服装设计师;老师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