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思维两枚亚运金牌从北京寄回家中。
徐嘉余爸爸徐进荣把奖牌证书摆放在桌上。
▲柳雅欣妈妈整理女儿的荣誉。 王赛珍 摄
温州网讯 广化桥路五仑头嘉苑、瓯江路海港大厦、鹿城路和平大厦,这三个小区本来并无关联,不过雅加达亚运会将他们联系在了一起,因为这三个地方分别是徐嘉余、郑思维、柳雅欣的家。
每逢重大赛事,徐嘉余、郑思维、柳雅欣喜获佳绩,小区内便会拉起横幅:“热烈祝贺本小区某某某获得……”。
“世界冠军徐嘉余就住在我们小区!”这是五仑头嘉苑“冠军小区”居民们引以为豪的谈资。
雅加达亚运会刚刚落下帷幕,在本届亚运会上,温州军团取得10金4银1铜,实现历史性突破。昨天,温州市体育局局长张志宏一行受市政府委托,专程前往徐嘉余等温州选手家中看望和慰问他们的父母。
“亚运会冠军都集中在城市西部啊!”有随行人员打趣道。确实,五仑头嘉苑、海港大厦、和平大厦,这三个小区“承包”了温州军团多达8枚亚运金牌。首金柳雅欣,双料冠军郑思维,五金王徐嘉余都集中于此。
三个“冠军之家”有相同也有不同。
最相同的地方,无疑就是大厅的电视。毫无例外,他们家都在大厅装了高清电视,看上去又新又干净,电视一打开就是央视五套。
电视,是徐嘉余父母、郑思维父母、柳雅欣父母,最“关心”孩子的方式。
“他们一年都回不了一两次家,看不到真人,就只能看看电视。”为了更好地看比赛,前段时间,柳雅欣爸爸柳泽民给大厅换了个高清电视。
普通家庭现在一年也没开几次电视,但“冠军之家”的电视利用率特别高。
另一个相同的地方,是无处不在的荣誉。
爸爸徐进荣把徐嘉余从小到大拿过的奖牌证书都搬了出来。这个流程他已经比较熟练了,前年里约奥运会时搬过一次,去年世锦赛拿冠军时搬过一次,这次则是因为“五金店”,大大小小的奖牌铺满了整张桌子。“现在只缺奥运会金牌了,”徐进荣翻弄着里约奥运会的那块银牌,“我们家嘉余也是这么想的。”
郑思维家是把荣誉保存得最好的。家里特地开辟了一个“荣誉陈列室”,里面有郑思维各种奖牌、奖杯、战衣、球拍以及各种装备。大厅桌子上摆放的两枚金牌则格外引人注目,上面是“Jakarta(雅加达)”的字样,“这是这次亚运会拿到的两枚金牌,思维刚刚从北京寄回来的,你们早一天来还看不到呢。”妈妈陈晓洁笑着说。
相对来说,柳雅欣荣誉略少。妈妈把奖牌小心翼翼地拿出来,一枚一枚摆放得整整齐齐,把奖牌绸带一条一条捋得笔直笔直,这些都是她的“心肝宝贝”。
睹物思人。每每看到这些奖牌奖状,就能勾起他们当初“带娃”的心路历程。
金牌之路,从此起步。
徐嘉余身处体育之家,妈妈和姐姐都曾经是游泳运动员,耳濡目染之下,徐嘉余如鱼得水,迅速成长。
郑思维很小的时候就被妈妈带着在场边看爸爸打球。光看看不过瘾,郑思维就自己拿起球拍,学得有模有样。
柳泽民刚从丽水搬到温州时,在和平大厦买了房,旁边正好是九山游泳馆,他带着女儿去学游泳,游着游着就被游泳教练瞄上了。
冠军是如何培养的?可谓是家家有本难念的“金”。
徐嘉余14岁入选省队,独自在杭州生活。每到周末,妈妈余珍珍便坐上绿皮火车,带着好吃的去慰问嘉余,这一送就是两年。
2015年柳雅欣赴新加坡参加世界青年赛,柳泽民自掏腰包跟了过去。这几年来,只要是雅欣有比赛,柳爸爸都会亲自“督战”。
郑思维近年来东征西战,“每次国内比赛,我们都不落下,都快要跑遍中国了。”郑思维父母无疑是郑思维的“最强后援团”。
不管是徐嘉余父母、柳雅欣父母,还是郑思维爸妈,都用行动诠释了那句话:陪伴,是最好的成长。
直到孩子们羽翼丰满,他们才安心待在家里,在电视机面前当起“留守父母”,等待着孩子们一年之中屈指可数的假期。
虽然刚刚结束了亚运会的战役,但运动员们并没有时间休息。徐嘉余和柳雅欣马上投入了集训,备战即将在杭州举行的世界短池游泳锦标赛,而郑思维则要接连参加日本公开赛、中国公开赛等数项赛事。
金牌之路,永不止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