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坐拥五大“红利” 启动前抓五方面工作
2018年11月29日 09:21:15 来源: 温州网–温州都市报 记者 朱斌 见习记者 陈恩欣

  温州网讯 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有哪些优势?获批以来,我市做了哪些前期准备?在昨天的发布会上,副市长汪驰做介绍。

  试点启动将带来五大优势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根植于专业市场,服务于中小微企业,这与温州的产业、企业和产品结构高度契合。总体上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的落地将为企业和经营户带来五大“红利”。

  一是税收政策更优。试点启动之后,注册在试点区域内的经营户,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货物免征增值税,在征收方式上采取“免征不退”的方式。相对于传统贸易方式的出口退税模式,采用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的产品将有效缩短出口企业的资金流转周期,降低了企业财务成本。

  二是物流成本更低。试点启动之后,温州本地和周边货源可以走海运出口或者陆路施封转关出口。相对于以往“在温州采货,在义乌等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报关,在宁波等地出口”的模式,外贸出口企业的综合运输成本将明显降低。以宁波口岸出运为例,与公路运输相比,通过温甬外贸内支线出口,一个大柜(40尺)综合物流成本可节约人民币1000元以上。

  三是准入门槛更低。试点启动之后,凡是在试点范围内的商户、贸易公司,经备案后都可参与试点,不仅为没有能力自建外贸体系的中小微企业提供共享式的贸易平台,更能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贸易生态,提高温州中小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四是通关效率更高。试点启动之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直接在联网信息平台上报关,温州海关实施分类通关改革,全面实行审单、放行自动化和无纸化作业、H986非侵入式查验等,提高通关效率。

  五是外汇管理更活。试点启动之后,试点范围内外贸交易允许跨境人民币结算,允许多种主体收汇,经平台备案登记的市场商户、委托代理公司均可收汇。同时,试点工作将创新结汇单证电子化模式,由试点银行通过平台直接提供自助结汇服务。在当前汇率波动强烈的情况下,这将为中小企业提供一条规避汇率风险的有效渠道。

  前期工作聚焦五大方面

  试点启动前的两个月时间里,我市的各项筹备工作主要集中在建机制、拓空间、优配套、出政策和重招商等5个方面。

  “建机制”方面,市、区两级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先后组织专业团队赴广州、义乌、常熟等地调研,制定了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方案。鹿城区成立了市场采购贸易管理服务中心、轻工产品交易中心管理委员会、温州白鹿城市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分别承担试点的公共服务、行政审批管理、运营拓展等职能。目前所有机构人员都已配备到位,全部进入实体化运作。

  “拓空间”方面,针对试点落地之后的市场空间需求,我市结合“大拆大整”,加快形成以轻工产品为特色的市场集群。一是改造提升一批,启动国际鞋博城等市场拓展区建设;二是整合利用一批,利用试点区域内存量资源,腾出一批可以马上投入使用的专业市场。如市交运集团双屿物流中心已经腾出8000多平方米的空间,将改造提升为专业市场;三是规划新建一批,试点区域年内将完成40个地块800多亩土地的拆迁和整理工作。

  在“优配套”上,我市围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运行需求,建立完善了线上线下相融合的配套服务体系。一是完成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联网信息平台建设,并于11月15日顺利通过省政府验收;二是建成总面积2300平方米的综合服务中心,海关、商务、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人员和各类外贸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到位,将为试点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三是改造提升监管场所。状元岙码头作为市场采购贸易方式的主要通道,七里港港区作为陆路转关施封场站,温州空港作为补充出口场所,目前这3个监管场所均已改造完成,可实现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货物出口通关模式;四是完善物流配套,试点区域周边20公里范围内已有配套物流园区6个,物流公司300家,物流线路207条。同时,温州港航线线路加密、航运资费下调等工作已启动,确保年内相关设施满足试点初期业务需求。

  “出政策”同样关键。我市围绕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运行的关键环节,研究出台了一系列管理办法和支持政策。一是制定试点实施方案已于11月中旬由省政府同意印发;二是制定市场采购贸易具体管理办法和一系列实施细则,近期即将出台实施;三是完善产业促进政策,市、区两级已陆续制定出台新动能“21条”、开放型经济“18条”、新时代“两个健康”新政“80条”等一系列政策,为企业提供最优的政策环境。

  在“重招商”下工夫。我市以侨团组织、各地温州商会、本地行业协会为重点,组织开展业务普及、政策解读、项目推介等一系列宣传活动。同时,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为重点,制定了吸引海外温商及全球采购商来温采购的计划方案,并在世界温州人大会等重大活动上进行专题推介。从招商工作成果上看,本地周边区域商户和在外温商、侨商对试点积极响应,入驻意愿强烈。

  首批27单共计1003万元货物已完成通关

  温都讯昨天,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正式启动,并顺利完成首批货物通关。

  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海关监管方式代码1039)试点是国家推动外贸创新发展和培育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指由符合条件的经营者在经国家主管部门认定的市场集聚区内采购的、单票报关单商品货值在规定限额以内、并在指定口岸办理出口商品通关手续的新型贸易方式,具有多品种、小批量、多批次的交易特点。

  今年9月29日,商务部等七部委联合发文,同意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作为国家第四批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根据相关工作方案,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区域范围为:东至康盛路(宁波路)、江湾路,南至金温铁路线,西至山后路及卧旗大河,北至瓯江,面积3.6平方公里。在温州(鹿城)轻工产品交易中心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报关出口的商品,每批次货值最高限额定为15万美元。

  自试点获批以来,市、区两级成立专门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推进各项前期工作。同时针对试点落地之后的市场空间需求,通过“改造提升”和“规划新建”两大抓手,推进试点区域内的建设工作。目前试点区域内市场体量达到25万平方米,在建市场18万平方米。

  据鹿城区商务局的初步统计,试点区域目前预约登记入驻的供货商和代理商已达3100多家。温州市土产畜产品对外贸易有限公司、温州市纪缔进出口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27单共计144.59万美元(合计人民币1003.45万元)货物已顺利通关出口,产品涉及温州及周边地区出产的箱包、门锁、搅拌机、游乐设备、不锈钢无缝管、人造革等,目的国分别为亚、非、欧各国。

  鹿城区委书记李无文表示,鹿城将确保温州(鹿城)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工作在今年农历年底前初见成效,明年实现“1039”项下出口20亿美元以上。温都记者朱斌


标签: 贸易方式;试点;采购;温州;出口;轻工产品;通关;交易中心;试点... 责任编辑: 杨静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