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网讯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在改革开放40周年,创建“两个健康”先行区,全面启动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记者从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办公室获悉,我市去年在七个改革领域打出“连环拳”,推出了一批叫得响、立得住、群众认可的改革试点“温州方案”,有力促进了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为美好生活注入了源头活水。
主动融入国家战略布局
打出改革“温州牌”
曾经创造了改革开放之初风向标式辉煌的温州,如何继续当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行者?曾经备受赞誉和追捧的温州民营经济发展路径,如何实现与时俱进、创新发展?曾经先富起来的温州,如何紧扣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实现更平衡、更充分、更全面的发展?
盘点去年的温州改革脉络发现,吃“改革饭”长大的温州,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示范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等方面,以全国首创的“探路者”姿态开路搭桥,主动承接国家战略意图,以真招实招打出打好改革“温州牌”。
去年11月1日,民营企业座谈会在北京召开,鼓舞人心的声音随即传向全国,温州早已蓄势待发——
温州启动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打出一整套致力于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改革组合拳。第一时间制定出台《关于创建新时代“两个健康”先行区加快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和80条配套政策举措,第一时间贯彻落实民营企业座谈会精神;率先开展技术产权证券化试点、筹建中国(温州)技术产权交易所、尝试将个人破产纳入破产主体范围、在一定范围试行无登记经营等22条改革举措,给出了具有鲜明温州特色的改革方案。
改革唯创新发展,方彰其生命。紧跟着政策出台的是一系列的实打实措施,针对企业碰到的降本难、用地难、融资难、引才难等问题,我市于新政出台不久便开展“万名干部助万企”活动,出台42条本土化降本减负措施,帮助解决2700多个问题、减负150多亿元。同时,主动落实包括建立企业和企业家创新容错免责机制等方面的关爱民营企业家“十项举措”,促进民营企业家健康成长。
面对民营经济“成长的烦恼”,改革“温州牌”不止一张。温州成功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在承接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中成功跻身排头兵和领头雁,肩负起国家赋予温州通过先行先试实现民营经济二次腾飞的战略任务,“牌面”为之精彩迭出——
聚焦以数字智造为核心的智能装备和以眼视光为核心的生命健康产业这两大主攻方向,制定出台自创区建设22条举措和高质量推进自创区建设12条政策,勇闯科技创新“无人区”,加大对“卡脖子”重大关键技术攻关,在更多领域内实现“领跑”;
聚焦高端要素,打通技术从实验室到企业的通道,推广科技成果使用、收益和处置权“三权”改革;建立一整套适应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新规定新办法;推进温州科技金融中心建设,为初创期科技型企业提供资金;与深化金改有机结合起来,系统构建融资服务体系,到2020年,温州自创区投向科技创新的民间资本和创投资金将达到500亿元。
改革开放再出发,作为改革先行地的温州,在新时代,正不断擦亮改革金字招牌。
把改革试点做成改革示范
深化改革步伐坚定
改革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决心和毅力。一年来,深化改革的坚定步伐,在瓯江南北留下铿锵“足音”——
在城市,通过深化国家金融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我市去年银行不良贷款下降到1.42%,为2012年以来历史最低水平。
这一年,我市以深化温州金改“十二条”为主线,围绕地方金融组织体系、金融服务体系、民间资本市场体系、金融监管和风险防范体系“四大体系”,积极稳妥推进先行先试,实招不断——
建立健全以发展信保基金、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和应急转贷为抓手的政府增信机制,建立融资担保公司服务龙头骨干企业,建立上市企业稳健发展支持基金,推广入园小微企业预登记按揭模式,引导银行开展“无还本续贷”;通过因企施策卸下不良包袱、综合处置去除信贷泡沫、司法提效出清“僵尸企业”;建成资金查控分析的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建成温州市信用信息综合服务平台,成立温州金融科技创新实验室。
在农村,我市承担起全国农村综合试验区“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瓯海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两项试验任务,以激活农业农村内生发展动力为改革目标,深化“三位一体”农民合作体系建设,积极发展生产、供销、信用综合合作,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广阔的农村天地间,收获了农村综合改革的丰硕成果——
创新“农民资产授托代管融资”模式,打破银行业“非抵押不贷、非担保不放”的传统信贷模式,将凡是农民认为有经济价值、银行认为可以托管的风险可控资产列入授托代管范围,有效缓解了农民“融资难、担保难、融资贵”问题;目前已可受理12类资产,已受理资产近万宗,发放贷款近万户,发放金额近40亿元。
这一年,作为全国唯一的社会力量办体育社会改革试点,我市提交的改革“答卷”成绩优异:以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整体委托社会力量承办体育赛事,试行已建公共体育场馆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改革,探索多元化的竞技体育人才培养模式,激活社团“细胞”推动群众体育发展,走出一条举国体制与市场机制相结合的体育事业发展新路子。目前,社会资本累计投入体育设施建设超10亿元、人才培养超2000万元,社会力量兴办市级青少年训练机构已达24家,体育社团数量和体育场地总面积均居全省第一,在去年雅加达亚运会上,10名参赛温籍运动员中就有4名运动员是社会力量培养输送的。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