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温州预付卡消费投诉逾5000起,您遇过吗?
2019年03月06日 09:41:23 来源: 温州网 记者 陈培培

  近年来,商业预付卡已成为我国继信用卡之后的第二大信用支付工具。商务部曾有统计数据显示,近年来,单用途商业预付卡的销售额在国内一般零售企业销售收入中的占比已达10%~30%,在部分商贸企业中的渗透率高达50%以上。

  昨天,记者从温州市商务局了解到,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市发卡主体约1万家以上,发卡金额约50亿元。且据该局统计,2017年5月至2018年12月,我市商务部门共受理商业预付卡消费投诉案件5000多起,与往年比较呈明显增长趋势,涉及餐饮、美容美发、健身等行业。

  同时,昨天,记者在发出了一份针对“预付卡消费满意度”的问卷调查。

  5000多起投诉案件,归纳出四大类型

  记者从市商务局获悉,通过分析这5000多起商业预付卡消费投诉案件,以及通过查阅档案、座谈讨论、个别访谈等方式,对单用途商业预付卡市场情况进行了调查研究,他们归纳出了四大类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现象。

  类型一:经营不善拖累消费者

  第一种类型是经营不善拖累消费者。一些发卡商户因资金链断裂等原因,有的关门跑路,有的破产清算,不再提供商品或服务,也没能力偿还消费者的预付资金。

  比如,平阳县佰联超市因资金链断裂导致其预付卡未能兑付,预付卡设计金额高达800万元。2017年9月该公司向平阳县人民法院申请破产,目前破产清算还在处理中,购卡消费者预付资金至今仍无着落。

  类型二:恶意圈钱坑害消费者

  第二种类型是恶意圈钱坑害消费者。一些商户瞅准预付式消费漏洞,故意不落实备案和资金监管等制度,在发卡圈钱目的达到后直接关门歇业、卷款“失踪”。

  比如,瑞安市金米箩中餐厅2016年开展预付卡业务,2017年春节假期前偷偷办理工商登记注销手续,将消费者购卡资金一卷而空,目前已经报公安部门处理。

  类型三:利用网络平台欺骗消费者

  第三种类型是利用网络平台欺骗消费者。一些商户利用网络销售平台、手机App等形式开展预付卡业务,以大幅打折等形式吸引消费者购卡,收取资金后突然以各种借口停止业务,不再退还消费者预付资金。

  比如,北京来人到家家政服务公司为一家专业家政类清洗和服务公司,其开发的“来人到家”App平台提供购卡服务;2018年其鹿城区会员投诉达206件,一致反映平台不能为他们安排家政服务人员,也不安排退款;据其温州负责人表示北京总部已停止营业,分公司业务也全部暂停,进入“工商报备”“财务清算”阶段,商务部门只能建议投诉人走司法程序维权。

  类型四:漠视消费者利益

  第四种类型是漠视消费者利益。部分商户在经营业务转让后,不通知购卡消费者退卡或办理转让手续,一些商户在发生消费纠纷时不愿退卡或履约,故意侵害消费者利益现象普遍存在。

  比如,2017年,蔡女士在瑞安塘下镇塘下大道某发廊充值了l000元,约定可在店里进行任意消费。2018年12月,蔡女士知道该店经营业务转让,店铺也更名了,考虑到卡内还有500多元余额,她前往更名后的该店询问是否可以继续使用卡内余额,被该店经营者拒绝,表示既不可以使用也不可以退费。蔡女士认为不合理,遂进行了投诉。经当地商务部门工作人员调解后,该店经营者同意蔡女士可以继续卡内余额。

  135人参与问卷调查,超四成称:办了付费卡,商家却关门

  昨天,记者在温州晚报新闻客户端《看温州》发出了一份针对“预付卡(券)消费满意度”的问卷调查,共设置了6个问题。截至昨天下午5点,共有135人参与了此次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参与问题调查的135人中,有105人表示办理或购买预付卡(券),有63人表示发生过因卡(券)无法使用导致损失的情况;有60人表示在遇到消费不满意或者退卡(券)难的问题时,会选择“怕麻烦,算了”,占参与问卷调查总人数的四成以上。

 

标签: 预付;消费者利益;问卷调查;商户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