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温州 正文

半年无进水,半年无出水,这套创“国内之最”的水循环系统实现养殖零耗水——

三年减排6500个标准泳池水量

字体:
—2023—
03/09
14:14:34
2023-03-09 14:14:34 来源:温州日报 记者 徐龙飞

  按照普通人的常识,水产养殖肯定离不开水的消耗。记者近日在浙江省海洋水产养殖研究所永兴基地却发现,他们凭着一套水循环系统,充分利用基地里的每一滴水、每一份营养物质,在2022年持续近五个月的干旱中,实现“半年无进水,半年无出水”的环保创举。

  “当时出水泵正好坏了,连续几天不下雨,暂时也不修了,就这样靠循环水凑合吧。”这个让记者有些惊奇的“创举”,在基地主任陈琛的介绍里实属无奈之举,“虽然产量受到一些影响,但总体上平稳运行。”

  该基地始建于2000年,现有员工40余人,年产对虾80吨、贝苗200亿颗以上、亲贝30吨,全年总产值800万元,亩均效益2.8万元以上。为国内目前占地规模最大的陆基海水循环养殖系统,主要承担虾贝规模化养殖与繁育,陆基多生态位高效循环养殖系统、智慧渔业和数字渔业研究及推广示范工作。水循环系统即为陆基多生态位高效循环养殖系统中的组成部分。

  在陈琛的带领下,记者近距离了解水循环系统是如何运行的。

  起点位于对虾精养区。陈琛告诉记者,对虾精养区的尾水分为三种,中上层尾水,富含微藻可以直接供应贝类育苗;中低浓度尾水,富含营养盐可以用于贝类养殖;底层养殖尾水,成分复杂,需要经过多重处理。

  记者看到,高浓度的底层养殖尾水污浊不堪,混黑一片,排进由多级沉淀池、厌氧池、好氧池、除磷池组成的尾水处理系统里进行初步处理,池里还遍布着金属毛附着收集粪便、饵料等沉淀物。在不远处,有一片3亩左右的菜地,种着辣椒、包菜等作物。“利用这些沉淀物,员工开了一片地,种各种蔬果,自给自足。”陈琛说。

  底层养殖尾水经过初步处理之后,即可用于贝类养殖。在水中营养盐被充分利用之后,就和被利用过后的中上层尾水、中低浓度尾水一起汇入一片表面流湿地,湿地里芦苇等植物丛生,茂密看不见水面。陈琛告诉记者,他们和相关院校达成了合作,这些植物将被定期收割拿去喂羊。

  走过湿地,记者看到远处有几十只水鸟静静地伫立在池塘边。“那里是生态塘,水在湿地流过后汇入那里,我们塘里养了水藻、鱼,用于水体自净,这些鸟就天天盯着我们的鱼。”陈琛无奈地说,他一挥手,水鸟腾空而起,场面壮观。

  走过生态塘,来到了一片潜流湿地。记者观察到,此时的水流已经清澈见底,实在难以想象之前污浊的模样。在这里,水将再经过一轮沉淀、植物吸收等流程,经过砂滤系统最终过滤,回到了对虾精养区,开始了又一轮循环。

  这一套尾水系统减少了近90%的尾水排放,近三年间减排近1625万立方米,相当于6500个标准游泳池的水量。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标签:水资源;减排责任编辑:孙婧宜
融媒产品
浙江宣传
惊雷剧社
群众工作室
朝闻浙江
精品专题
更多资讯
浙江在线新闻网站版权所有 Copyright © 1999-2023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