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舟山港穿山港区。郑凯摄
编者按: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坚持区域协调、城乡一体、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并重、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并重,在协调发展中拓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后劲,浙江任重道远。在协调发展过程中,如何把握好优势与劣势、领跑与赶跑、表层与深层、长板与短板的关系?全省干群提前谋划,凝心聚力奔向"十三五”。
浙江在线12月02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戴睿云 李建新 谢晔 胡丹 李回雄 陈培华)
杭州:领跑示范,提升国际化水平
源源不断的创新活力从何而来?在杭州,企业创新、人才创业的重大战略平台——城西科创大走廊正加快规划建设。这条走廊涵盖浙大、杭师大、浙江农林大学,有未来科技城、青山湖科技城,集聚一大批高层次人才;有淘宝城等一批企业园区;有梦想小镇、云栖小镇等特色小镇,将打造成推动政产学研协同创新、全球人才创业创新的新高地。
"杭州将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主线,以创新为引领,抢抓‘两会两区’重大机遇,着力推进创新驱动与开放带动、城市国际化与城乡一体化良性互动,提升发展的质量效益和协调性、包容性,从而确保继续走在全国重要城市前列,在全省更好发挥龙头领跑示范带动作用,争取为全省多做贡献。”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赵一德说。
杭州坚持以创新为引领,深入实施发展信息经济、推动智慧应用"一号工程”,大力推进智慧产业化、产业智慧化,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经济发展新旧动力转换。今年前三季度,杭州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2%,在全国大中城市中排名第二,全年有望实现"GDP冲万亿”目标。实施450个"机器换人”项目,着力推进100家企业工厂物联网示范应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装备制造业呈现较好发展势头,增速均高于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
杭州坚持以创新为引领,积极构建特色创新创业生态体系。以成功创建杭州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制定创新创业新天堂行动计划和配套扶持政策,推动示范区建设从两个高新区向"一区十片、多园多点”拓展,努力建设综合创新能力全国领先、信息经济全球领先的杭州"硅谷”。同时,积极谋划建设城西科创大走廊、钱塘江金融港湾等重大创新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创新创业特色小镇。杭州还以创建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城市为抓手,着力健全"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孵化链,鼓励和支持浙商系、海归系、高校系、阿里系等"新四军”为代表的各方人才创新创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杭州在发挥创新引领优势的同时,积极抢抓承办G20杭州峰会和2022年亚运会的重大机遇,借力借势,乘势而上,解决好制约城市国际化的"瓶颈”问题,努力补齐短板。两大盛会的到来,将推动杭州加大力度营造国际化的营商环境、生活环境、人文环境,加速推进杭州会展、旅游、信息、金融、产业、人才等领域的国际化。目前,杭州已制定出台加快推进城市国际化的行动纲要和教育、卫生国际化行动计划,加快布局和建设国际学校、引进国际知名医疗机构等。
宁波:三海联动,跨越发展勇争先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全景式勾画了浙江"十三五”发展的战略图、目标图和路径图。宁波市委认为,这"三张图”,精准把握了浙江的发展方位、发展方略、发展方向以及发展重点,体现了省委"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的政治担当和责任担当。连日来,宁波市委认真学习领会省委全会精神,结合宁波实际抓好贯彻落实。
宁波市委表示,宁波将全面落实"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大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实施"六个加快”和"双驱动四治理”战略决策,做好着力深化创新型城市建设、着力加快港口经济圈建设、着力提高国际化发展水平、着力推动宁波都市区发展"四篇大文章”,在更高水平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设更具魅力的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奋力向全国大城市第一方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好示范区”迈进。
宁波市委认为,省委"十三五”规划建议从全省各地的优势与劣势出发,提出要大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打造覆盖长三角、辐射长江经济带、服务"一带一路”的港口经济圈;提出要以宁波舟山港为龙头,大力整合全省港口资源,促进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一体发展,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临港产业和现代物流业,打造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和国际港航物流中心。所有这些,为宁波推动海洋经济跨越式发展提供了重大机遇。
宁波市委提出,下一步要借势借力谋划建设一批高能级的功能平台、功能项目,在浙江港口经济圈建设中打头阵、当先锋;加快建设全球一流的现代化枢纽港,着力构筑以港口为核心的区域互联互通综合交通枢纽;补齐航空运输这块"短板”,使之成为现代化国际港口城市的重要支撑和亮点;加快形成一批"宁波指数”和"宁波价格”,建成全国有影响力的多商品定价和交易中心;争创国家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深化跨境电子商务服务改革试点,打造网上丝绸之路;加大海洋经济发展核心示范区建设力度,推进杭州湾、三门湾、象山港湾联动发展,提升重大产业平台集群发展优势,争创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区。
温州:加快赶跑,顶起浙南这片天
11月30日,温州市召开市委常委扩大会议,学习传达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明确温州市贯彻省委全会精神的总体要求: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这次省委全会的精神实质,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以省委全会精神为指导,抓紧谋划好温州"十三五”发展,努力开辟温州赶超发展的新境界;扎扎实实抓几件想干且能干的大事,自觉肩负起"加快赶跑,顶起浙南这片天”的新使命。
温州当前的核心任务,是从温州实际出发,抓紧编制好"十三五”规划建议和纲要。坚持以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紧密结合温州实际,科学确定未来五年温州改革发展的目标、路径和办法。
谋划好"十三五”规划,要紧扣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总目标,紧盯制约发展的重大问题,理清必须完成的目标任务,明确发展的路径和办法,扎扎实实干几件大事,自觉肩负起"加快赶跑,顶起浙南这片天”的新使命:强化产业培育,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创新发展,通过科技创新实现新老动力的转换接续;深化改革开放,重点要围绕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积极推动"温州模式”在新时期的创新发展,加强"有为政府”建设,努力为市场主体提供最优的发展环境;全面推进以城中村改造为重点的城市环境建设,着力提升温州都市区功能,提高中心城区的首位度和影响力;大力加强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以改变交通条件来改变时空概念,避免被边缘化;大力实施海涂围垦,合力推进海港、海湾、海岛"三海联动”,书写好发展海洋经济这篇大文章,实现温州从"瓯江时代”向"东海时代”跨越;大力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努力补齐短板,增强群众的获得感;深入推进"双下沉、两提升”,让城乡居民都能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加强城乡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持续加强环境整治,确保不把违法建筑、不把污泥浊水、不把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努力实现县县全面建成小康;大力加强人才工作,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加强社会管理创新,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和基层政权建设。
嘉兴:统筹先行,城乡一体迈新步
11月27日,嘉兴市委召开常委会议学习传达贯彻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会议强调,要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委全会精神上来,对照全省蓝图,找准嘉兴坐标,认真谋划好嘉兴"十三五”发展。会议要求,把传达学习省委全会精神,与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起来,作为当前的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更好地用中央和省委的精神要求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作为全省统筹城乡发展先行之地的嘉兴,十多年来,持续推进城乡一体化战略和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城乡统筹发展水平居全省前列。眼下,在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嘉兴市正向更高水平的城乡一体化进程迈进。
嘉兴市委要求,要坚持打造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的发展定位不动摇,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嘉兴市委认为,实施统筹城乡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使城乡居民共同富裕、共享现代文明。推进城乡一体化,规划是龙头,改革是动力,工业化、城市化是支撑,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基础,投入是保障。
嘉兴市委认为,以实现更高水平城乡一体化为总目标,以"改革赋权增活力、转型强农增效益、合作惠民增收入、聚力治水增美丽”为总要求,全面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健全城乡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加快让农业强起来、农村美起来、农民富起来。
嘉兴市委表示,要把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和集聚辐射能力作为中心工作,突出抓好新型城镇化、"多规合一”试点、深化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等,完善落实好"1640”、"四百一千”的城市空间布局,抓实特色小镇培育、农房改造集聚等,联动提升市域布局优化引领力、中心城市龙头带动力、特色城镇节点联结力、美丽乡村基础支撑力。
嘉兴市委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统筹城乡发展思想不动摇,以改革为动力,努力破解统筹城乡发展中面临的体制机制壁垒。要坚持力量集成、政策集成,充分发挥各部门的资源优势,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不折腾,提升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水平。
城乡一体迈新步,远处是更加令人憧憬的未来:一个城乡繁荣、产业发达、人民幸福、环境优美、文化多样、特色鲜明的现代化网络型田园城市,正在嘉兴逐渐成型。
丽水:集群发展,建水陆空新交通
省委十三届八次全会提出,要全面落实五大发展理念,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丽水市委书记王永康认为,这对丽水是巨大的鼓舞和鞭策,丽水这座浙南山水生态之城的发展将迎来历史性机遇。当前,丽水把学习贯彻省委全会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来抓,大力弘扬"秀山丽水自图强”精神,围绕协调发展主题,在协调发展中拓宽发展空间,在补齐短板中增强发展后劲,力争与全省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当下,丽水的发展要扬长板,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绿色生态发展之路,充分发挥生态优势,继续打好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六边三化三美等转型升级组合拳,保护美丽环境、发展美丽经济、创造美好生活,着力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优势,着力建设生态保护和生态经济"双示范区”。
丽水"十三五”要重点打造"195”生态产业体系:"1”就是建设生态旅游名城,把生态休闲旅游业培育为千亿级的第一战略支柱产业。到2020年,旅游总收入达到1000亿元,旅游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15%以上;"9”就是做大做强装备制造业、健康产业、生物医药产业、生态精品农业、节能环保产业、信息经济、新材料产业、文化产业、绿色能源产业等九大百亿级产业。到2020年,总产值达到3000亿元;"5”就是积极拓展农家乐民宿、机器人制造、电子商务、时尚革制品、资源型精加工业等5大新增长点,争取实现集群化发展。
没有大交通就没有大发展。要补短板,抓住我省实施"万亿综合交通工程”的新机遇,加快建设水陆空一体化发展的现代化立体交通新体系。争取在"十三五”建成丽水机场,同时在龙泉规划1个一类通用机场,在景宁、遂昌规划2个二类通用机场;重点推进南北走向的金丽温铁路、衢宁铁路,东西走向的衢丽铁路、温武铁路,实现9个县(市、区)铁路全覆盖,实现"县县通铁路”;加快建成市区至温州高等级水运航道,确保500吨位的货船能从丽水港运出,1000吨位的货船能从青田港运出;在全市"村村通康庄公路”、"县县通高速”基础上,努力实现3A级以上景区的通景公路,全部达到三级以上水平,加快建成生态旅游名城,让生态优势进一步彰显,变成生态经济,让发展成果惠及更多百姓,实现"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