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一出《断桥》戏,一幅《断桥》画,一段断桥情
曾宓书画抒写江南情怀
2016年08月08日 04:03:08 来源: 浙江日报 刘慧

1.jpg

曾宓笔下的《断桥》因景生情,因戏而画。

  浙江在线8月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刘慧)一出《断桥》戏,一幅《断桥》画,一段断桥情。8月6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省文联、浙江画院主办的“江南情怀——曾宓书画展”在浙江赛丽美术馆拉开帷幕。

  宝石山下,望湖楼畔,白蛇和许仙相会在桃红柳绿的断桥……曾宓笔下的《断桥》因景生情,因戏而画——越剧《断桥》曾因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著名演员何赛飞、夏赛丽的精彩演出而唱响海内外,此画专为这对“舞台姐妹花”的精彩演绎而创作。

  江南情怀,以画为缘

  偌大展厅,恍如仙境,西子湖畔雨连连,烟波弥漫荷色浅,画家曾宓又与何赛飞、夏赛丽相见了。

  开幕式上,望着现场表演越剧《断桥》的小演员,何赛飞、夏赛丽姐妹情不自禁地联想到30多年前,她们还在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时,曾联袂演过一出《白蛇传·断桥》的名戏。何赛飞饰白娘子、夏赛丽演许仙。

  然而,离开舞台许多年后,夏赛丽闻名于商界,但在她心里,那个纯真、勤恳、脚下功夫很赞的“小生”从未离开。她将这段心事揉成一个命题作文,交给曾宓先生。

  夏赛丽问曾宓,能不能画一张她和何赛飞演的《白蛇传·断桥》。她翻出老照片,把故事讲给曾宓听:那是1982年,她和何赛飞一起入选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很快就因为出演越剧《送花楼会》而扬名海内外……

  展览现场,夏赛丽向观众讲述了《断桥》画的由来和她对这幅新作的理解。2014年浙江赛丽美术馆开馆初的那场“林间·曾宓作品展”,相信不少艺术爱好者仍记忆犹新;时隔两载,“江南情怀——曾宓书画作品展”是夏赛丽为曾宓特别举办的第二场个人作品展,既为致敬曾宓数年如一日“浑朴自然之趣天人合一之境”的艺术追求,也是为夏赛丽与曾宓数年的珍贵友谊增色添彩。

  笔墨情趣,以和为美

  烟桥画柳,风荷映面,小船流水,悠悠江南……曾宓书画断桥、书画西湖、书画江南,不一样的经典在诠释中升华。穿梭其中,人们看见“江南情怀——曾宓书画作品展”以传统艺术形式为基点,从江南浑朴自然之景入手,结合文人墨客之诗词精华,用“小景再造”的形式,生动再现了120余幅曾宓书画作品。

  驻足观赏有着种种的感动:抬头望月思绪漫漫,树下闲坐情愫潺潺,密林深处人物神游,秋千欸乃心情雀跃。这些都会让人不经意间想起那微不足道却心情舒畅的美好瞬间:桃花、柳树、荷花……那幅《断桥》画面上,许仙在断桥上撑伞,白娘子自云中徐徐飘来。朦胧的远处有雷峰塔,有白堤上艳丽的桃花和嫩绿的柳枝,更有多达7处的书法题记、7个印章。这当属曾宓众多作品中精心创作的精品——断桥、许仙、白娘子、雷峰塔既是西湖的符号、杭州的符号,也是江南的符号。

  “欣赏曾宓的作品,总会让人不由自主地去深呼吸这并非自然却胜似自然的畅快。”来自省内外的艺术家感言,此次新创作的《断桥》保持了曾宓黑密圆柔、浑厚华润、虚和静幽的风格,曾宓此画的技术运用亦堪称一流,尤其色彩亮度属于难得一见的“阳光明媚”,想必他是要把《断桥》故事最美丽开心、闹中取静的一面呈现给世人。

  艺术追求,以人为本

  曾宓,号三石楼主,1933年出生于福建福州市。中学时期,师从吴启瑶学习水彩画。1957年考入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现中国美术学院),得潘天寿、顾坤伯等名师亲授。1962年毕业于中国画系山水科。1968年作品参加莫斯科画展。1984年调入浙江画院任专职画师。

  从传统中来、到创新中去便是每个艺术家必须担负起的责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曾宓撷取黄宾虹、林风眠等数家之长,不断深挖传统精华,形成了鲜明的个性语言。他的笔墨情趣与画面构成既凸显了现代意味,又流露着隽永的生活情趣。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之所以得到广泛的共鸣,一定是他的作品打动了人。曾宓用他的作品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老艺术家的担当。

  “其实,曾先生对于艺术的出发点便是生活。他说过,没落的艺术必是背离了生活。”夏赛丽说,江南是精致生活的代名词,与温润细雨的缠绵孕育了曾宓对生活的细心品酌。他的作品在灵动的笔触中总有一股子拙味。传统的宿墨在江南的温润下显得格外贴切。在精湛的技法与深厚美学修养的支撑下,拙味更透露出童真、纯粹与趣味。

  从一幅画、一个展看出去,曾宓和夏赛丽这一来一往的友情,比画和戏更打动人。10年前,夏赛丽在云居山上打造了一个画家写生基地。有一年请曾宓到山上做客,曾宓还拿了很多画笔和颜料,教她学画画。此次展出的100多件作品,大多为夏赛丽与曾宓多年交往的个人收藏。

  如今,虽身已离开文艺界,但内心深处仍充满对文艺事业的眷恋和情感,夏赛丽又将经商所得回馈到文艺事业中去,兴办不以营利为目的的浙江赛丽美术馆。在夏赛丽心中,浙江赛丽美术馆作为一家公益美术馆,应该让艺术走进人民大众,让更多艺术家在这个平台展示美,让更多的人分享艺术之美。


标签: 绘画;艺术 责任编辑: 石潇俊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