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精准施策内外兼修 打好组合拳迈向中高端
2016年08月31日 04:00:52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夏丹

QQ截图20160831035737.png

  以“机器换人”为代表的“效率革命”,让众多浙江企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得到有效提升。图为吉利汽车自动化生产车间。

  浙江在线8月31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夏丹)在许多人眼中,浙江经济是观察中国经济的一个晴雨表。原因在于,浙江不仅多年身处中国经济发展的第一方阵,而且作为外向型经济大省,浙江和世界经济的关联度也较高,当世界经济低迷、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时,浙江受到的影响也更早、更显著。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我国针对世界经济格局深刻变化、根据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必将为中国经济带来一场意义深远的变革。浙江的发展已经印证了这一点。近年来,浙江着力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有效推进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浙江经济加快进入“增长中高速、质量中高端”的新轨道。

  内外兼修

  浙江率先发力供给侧

  作为制造业大省,浙江今年前7个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9%,高出全国0.9个百分点。工业经济有力支撑全省经济企稳回升。

  今年以来,面对严峻复杂的发展环境,浙江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全省工业经济呈现走稳向好的态势,逐步扭转了2009年以来逐年回落的增长态势。尤其今年3月以来,全省工业增速重新步入快于全国的轨道,实现了提质增效的新转变。

  数据背后,是浙江经济加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不懈努力。之所以改革快人一步,恰恰是因为浙江先于其他省份碰到了发展瓶颈。

  改革开放以来,资源禀赋先天不足的浙江,依靠市场先发、体制创新,形成了民营经济为主体的所有制结构、以轻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和以小商品为特色的产品结构,发展成为全国经济增速最快和最有活力的省份之一。本世纪初,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国际市场大门打开,物美价廉的浙江消费品在国际市场顺风顺水,有力拉动了浙江经济高速增长。

  然而,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外向度较高的浙江经济遇到了严峻挑战,较早感受到了经济增速下降、要素成本提高、企业盈利下降的阵痛,有人形象地称之为“先到山顶先缺氧”。

  怎么办?往哪走?中国古代先贤有言:“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塞其起弊之原。”浙江认为,这次危机的表象是国际金融危机引发外需市场下滑,但本质问题是产业长期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

  因此,一场以结构调整为目的的改革在浙江推开。针对制约发展的系列突出问题,浙江打出了以“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四换三名”“一打三整治”、特色小镇、市场主体升级、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七大万亿产业培育等为主要内容的转型升级组合拳,逐年逐步推进,旨在对浙江经济结构来一次系统性改造。

  近年来,浙江的转型升级系列组合拳,方向是遵循市场规律、适应市场需求,路径是正向引导与倒逼推动并举、促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根本动力是改革创新,实质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精准施策 市场大省善用无形手

QQ截图20160831035801.png

  20多所高校与大唐袜艺小镇开展产学研合作,为传统袜业注入创意新动能。郭斌 蒋建云 摄

  诸暨市大唐镇的浙江和茂盛袜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陈仁勇,最近喜欢泡在镇里的“大唐袜业大数据中心”。“这里可以第一时间了解到大唐袜子在全球各地的销售情况、流行色彩和袜子材质排序的实时变化,甚至各地消费者脚型特点。以前生产袜子凭感觉,现在有了大数据,可以帮助我们精准对接消费需求。”他说。

  依靠手摇袜机发展起袜子产业的大唐镇,曾以“大唐袜机响,天下一双袜”为傲,最多一年这里曾生产了258亿双袜子。但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核心技术的缺乏、“低小散”的产业格局,使这个“国际袜都”更多只是数量上的优势。在发展过程中,当地愈发感受到高耗能、高污染、低附加值、低科技含量产业带来的负面效应。

  作为浙江特色区域经济的典型代表之一,大唐袜业之困恰是浙江遭遇的发展焦虑。近年来,一场“重构袜业,重塑大唐”的改革在镇上掀起。2014年起,诸暨市以袜业为切入口,通过法律、经济、技术等手段淘汰环境保护、安全生产不达标的企业,构建包括“大唐袜业大数据中心”在内的产业创新服务体系,推动袜业走向中高端。

  大唐袜业从低端逐渐走向中高端的背后,凝聚着浙江不少创新做法,这些做法最终升华为一套“转型升级组合拳”。针对发展过程中的普遍难题,浙江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如从保护环境入手的“五水共治”“三改一拆”,从推动吸引资本回流入手的“浙商回归”,从腾挪土地等要素资源入手的“腾笼换鸟”,从应对人口红利减弱入手的“机器换人”等。

  大唐只是一个缩影,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发展模式,正被浙江各地摒弃。当很多地方片面追求发展速度时,浙江率先打破速度依赖,走上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近年来,一场以治水为突破口的环境保护、生态治理行动在全省各地展开。现在,浙江人说:“可游泳的河又回来了。”同时,从2013年起浙江全面开展对城市规划区内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的改造,拆除全省范围内违反土地管理和城乡规划等法律法规的违法建筑。通过三年努力,旧住宅区、旧厂区和城中村改造全面推进,违法建筑行为得到全面遏制,百姓生活生产环境得以改善,也为经济发展腾出了宝贵的土地资源。

  浙商,是浙江最宝贵的资源。美丽浙江,吸引了浙商回归,也引来了高端人才。浙江,既有经济的高度繁荣,还保留了自然与人文环境的水乳交融,成为浙江吸引一流人才、资本的重要因素。

  和许多地方类似,在过往的粗放式发展历程中,浙江积累了不少高能耗、高污染、低附加值的产业和企业。回过头来看,它们占用了大量资源但产出低下,难以形成高质量的竞争优势。直面矛盾的浙江,在全国率先开展“腾笼换鸟”。在这个过程中,浙江注重充分发挥市场之手的神奇作用,掀起一场对企业实行分类综合评价和差别化资源要素配置的改革,如今已在浙江省范围内全面铺开。从产出、税收、效益等多维度,对全省范围内的企业实行分类综合评价,并以此为主要依据进行差别化的资源要素配置,有效激发了企业内生动力。如今,企业分类评价工作已覆盖全省76%的规上工业企业。

  当招工难袭来,地处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浙江提前感知到人口红利逝去的危机。从2011年起,一场“机器换人”的旋风吹遍浙江。用先进的生产设备,替代简单重复的人工劳动,劳动生产效率提高了,产品质量提升了,企业竞争力更强了。目前,我省工业机器人总量占全国的15%。

  一系列组合拳,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好比大唐,历经整治后的大唐袜企数量减至一半,与此同时一个以袜艺为主题的特色小镇拔地而起。新起的“袜艺小镇”,是一个全新的袜业发展平台。这里有锐意进取的袜企、有创新设计的设计师、有专注网上市场开拓的创客……这里正变得让人期待。而这只是浙江产业结构升级的一个缩影。

  环境重构 改出供给升级新空间

QQ截图20160831035831.png

  萧山亚太机电集团有限公司,淘汰老旧、落后的高炉,引进节能减排、环保先进的中频炉。 本报记者 吴元峰 摄

  今年6月15日,杭钢集团半山基地“服役”超过半个世纪的老一号高炉烟囱成功爆破。按照规划,一号高炉以及二号、三号高炉的主体设备将被保留,改造成工业遗址公园。

  杭钢半山基地的关停,可削减150万吨钢铁产能。浙江新近出台的《浙江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去产能行动方案(2016-2017年)》中,去产能坚持高起点、高标准。

  “去产能,表面上是在做减法,从长远看却是在做加法。只有将相对低端的产能去掉,才会为高端产能腾出资源要素空间。”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以去产能打头阵,浙江的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等旨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举措,也取得明显成效。

  楼市去库存问题引人关注。在浙江,今年上半年,全省商品房销售384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50%;销售额4249亿元,同比增长58%。销售升,库存降。去年底,11个设区市市区新建商品住宅存量消化周期为13.5个月,到今年6月底,库存消化周期下降到9.1个月。目前,各设区市市区商品住宅库存已接近合理区间下限。

  债务问题也是外界的一大关注点。在浙江,去杠杆积极推进。截至今年6月末,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为57%,比去年同期下降1.5个百分点。全省38个工业大类行业中,有29个行业资产负债率比去年同期有不同程度下降。同时,政府地方债也在可控范围内。在全省较早集中爆发资金链、担保链“两链”风险的温州,今年上半年,全市银行业不良贷款余额、不良率继续双双下降。

  降成本取得新进展。今年4月,浙江制订出台《关于进一步降低企业成本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意见》,实施了30条减负降本举措。通过切实降低生产经营成本,帮助企业轻装上阵。据测算,上半年全省共为企业减轻负担350亿元左右。下一步,浙江将争取在9月底前出台第二批含金量高的降低企业成本政策措施,为企业营造更优的发展环境。

标签: 大唐;浙江经济;供给;组合拳;转型升级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