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19日讯(记者沈晶晶)9月13日上午,刚结束一台紧张的心脏手术,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吴连拼的手机便响起了消息提示音。发送人是新疆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心脏诊疗中心心内二科主任马建军,“刚送来一位病人,我们怀疑是心肌缺血……”
没有迟疑,吴连拼立刻开启视频,与马建军讨论起了病人情况和手术方案。几年间,通过微信、视频,这样的“空中会诊”总是隔三差五地进行着。光纤两头,牵绊的是舍不下的病人,和对那片土地的想念。新疆阿克苏,是吴连拼待了1年半,又连续4年不远万里前去义诊的地方。
2010年底,34岁的吴连拼得知温医大附二院需要派出医生援疆后,第一时间报了名。2011年2月,他来到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参与援疆工作,并担任副院长。
浙江省对口支援的阿克苏地区地处天山南麓、塔里木盆地边缘,北部山峰众多,南部则是浩瀚无垠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因为居住环境、饮食习惯等,阿克苏地区心血管病人发病率比东部沿海地区高。”吴连拼告诉记者,该地区医院只能从事常规手术。遇到疑难杂症,病人只能去乌鲁木齐,或辗转内地。
来到阿克苏后,吴连拼沉下心来,看门诊、动手术,与当地医生探讨病例。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参加并指导手术千余台,带去了逆向导丝技术、球囊对吻技术等新技术,为当地医院填补了技术空白。
2011年3月,医院心内一科收治了一名来自乌什县65岁的男性患者牙生·阿不拉。老大爷有十几年的冠心病病史,2009年检查出患有“前降支慢性闭塞病变”后,曾到自治区级医院检查并做介入手术治疗,但并未成功。
入院前几天,老大爷突然胸部疼痛、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到了医院。经过检查,发现心脏有大面积缺血,面临生命危险。了解了病史后,心内一科的医生们准备放弃介入治疗,建议进行开胸搭桥治疗。
吴连拼仔细观察造影结果后说:“你们看,这边还有开通的可能。”吴连拼指向片子中的病变部位,“从患者年龄、手术效果考量,介入手术肯定比搭桥手术更合理。”
很快,牙生·阿不拉被推向介入手术室,吴连拼与其他医生分工合作,做术前准备。几分钟后,吴连拼小心翼翼地将细若发丝的导管和导丝缓慢穿入到血管中,再把支架送到血管狭窄处建立“人工通道”。两个多小时后,闭塞病变部位打通了,介入室里的每个人都轻轻吁了一口气。
第二天,吴连拼到病房查房时,状态恢复不错的牙生·阿不拉激动地拉着他的手不放,“如果不是你,我的这条命就没有了。”
忙碌中,500多天的援疆日子很快过去了,吴连拼回到了温州,但他仍挂念着阿克苏的同事们,也放心不下那里的病人。
吴连拼和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的医生们建起了一个群,分享两地的趣事,也经常讨论医学前沿研究和技术。遇到疑难杂症,还会发起“网络会诊”。当无法解决的复杂病例累积到一定数量,吴连拼就会与阿克苏地区第一人民医院沟通,挤出一个周末打“飞的”前去进行手术。如今,他已经坚持了4个年头。
57岁的芦国庆是阿克苏的一名退休工人,几年前得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今年4月,他病情加重急需治疗。吴连拼的及时“义诊”为他带去了康复的希望。“当时听说吴医生又来了,我就对我的病情一点儿也不感到担忧了。”芦国庆说。
患者最多的一次,吴连拼连着两天做了14台介入手术。穿着笨重的“铅衣”,站在高辐射大型X光造影机旁,十几个小时的手术下来,吴连拼连手臂都抬不起来了。
下了手术台,顾不上休息,吴连拼马上又赶到医院的学习培训班,为当地医务人员讲课。他认为,从这几年援疆的经历看:最迫切的还是为阿克苏培养一支技术过硬、水平精湛的心血管医疗队伍。
“每年义诊只能在阿克苏待2天到3天,我要尽力多做手术,多讲课。”吴连拼说,一段援疆路,一生援疆情,义诊这件事他要一直坚持下去,阿克苏这个地方,也会每年回去看看。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