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9月23日讯(记者 翁浩浩 通讯员 王琳琪)凭一通电话和三寸不烂之舌,居然能骗走当事人2041万元钱财;一起特大系列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案的背后,竟涉及3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以及全国各地保险、广告推广等多个行业……
9月22日,省公安厅公布了2016年我省十大网络犯罪案件。目前,通讯网络诈骗手段五花八门,犯罪嫌疑人在诈骗手法上不断翻新,更具迷惑性。今年以来,我省已发生通讯网络诈骗案件近万起。
公民信息从哪里泄露
7月18日,随着最后一批犯罪嫌疑人被押解回温,温州瓯海警方共抓获归案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嫌疑人43名。至此,一个涉及30余亿条公民个人信息数据以及全国各地保险、广告推广等多行业的非法买卖公民个人信息犯罪利益团伙被摧毁。目前,上述犯罪嫌疑人都被警方依法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从省公安厅公布的省十大网络犯罪案件看,有5起涉嫌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人们不禁要问,被窃取的公民信息从何而来?今年温州鹿城警方破获的一起案件揭开了谜底。
2月19日,市民陈某向鹿城警方报警称,曾收到推销温州地区的公民个人信息的短信。警方经过缜密侦查,贺某龙伙同其弟贺某华通过手机发短信的方式向他人推销温州地区的公民个人信息,售价为每1万个公民个人信息资料500元,温州地区公民个人信息资料打包价1.8万元。其掌握的资料中涉及温州市公民个人信息近72.68万条数据。2月29日,警方抓获贺某龙等19人,并查明卖家为林某某(某智能设计研究所的员工)。据交待,林某某与同伙董某某以前都在乐清某电脑公司工作,该公司代理某智能设计研究所在乐清的信通业务维护工作,拥有可以查询提取某智能设计研究所信通数据库的账号与密码,于是下载了温州市公民个人信息共计72.68万条数据。目前,该案共有27人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
一个电话被骗2000万元
今年4月5日,青田市民邹先生接到一个显示为上海区号的固定电话,对方自称“上海市公安局警察”,自报了姓名和警号,并准确说出邹先生的身份。他说邹先生牵涉一起巨额洗黑钱案,账户上显示有巨额来源不明现金。邹先生按照对方提示跟一名“检察官”电话联系,竟发现登有自己照片等个人信息的“通缉令”赫然上网。此时,邹先生早已六神无主,就按对方要求,分别将两家银行开设的、总额2000余万元人民币的理财产品开通网银手续,并将账号和密码告知对方。4月11日,邹先生发觉不对劲,向青田县公安局报警。经核查,邹先生共被骗走2041.2万元。警方迅速冻结了诈骗团伙账户资金1300余万元。在公安部的统一部署下,警方串并全国关联案件65起,共抓获境内外嫌疑人90人。
据省公安厅网安总队介绍,目前通讯网络诈骗类型主要有冒充QQ好友、钓鱼网页、虚假信息、投资、中奖等。今年以来,我省已发生网络诈骗案件近万起。而2015年,全省公安机关打击处理通讯网络犯罪嫌疑人4369名,破获通讯网络诈骗案件7099起;冻结或追回赃款1.18亿元,劝阻5752起(人)止损2.13亿元。
据警方分析,这几年网络诈骗在犯罪形式、手法上呈现出多样性的特征,某一网络诈骗高危地区不仅局限于从事一种诈骗类型,相互之间出现交叉借鉴的情况。
斩断看不见的“黑手”
近年来,网络攻击、网络诈骗、网上获取、贩卖个人信息等网络违法犯罪始终处于高发状态,给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带来巨大隐患,给广大人民群众造成巨大财产损失。
记者从省公安厅获悉,针对通讯网络诈骗高发,我省公安机关在严打这类犯罪的同时,将进一步深化与相关部门的协作配合,扩大与行业主管部门、通信运营等企业合作范围和效能,加强与阿里巴巴、蚂蚁金服等互联网企业的警企合作,有效服务打击防范工作。同时,努力督促相关行业提高源头监管能力,推动落实银行卡、电话卡实名制管理措施。
警方提醒,广大市民群众加强电脑安全防护,一旦遇到要求汇款等涉及到财物的问题时,要用电话或其他方式联系到本人,核实后方可汇款,或在聊天时设置一些问题以辨别对方的身份。一旦发现受骗,应及时报警,并积极配合公安机关调查。同时可采取紧急补救措施,比如通过电话银行冻结止损:根据语音提示输入诈骗银行卡号,重复输入5次错误密码可以冻结该账号24小时。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