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举行,大咖纵论创新智造
智能制造 大势所趋
2016年11月28日 06:18:03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俞吉吉

QQ截图20161128061713.png

  记者 魏志阳 摄

   浙江在线11月28日讯 (浙江日报记者 俞吉吉)“中国的经济要转型升级,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靠科技,靠创新!中国要在全球发出中国声音、拿出中国方案,也必须靠中国制造,靠中国科技!”11月27日,省机械工业联合会会长、省机电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敏在第十届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大会分论坛——创新设计与智能制造发展高峰论坛上呼吁。

  当天,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在杭州之江饭店齐聚一堂,探讨浙江制造、智造创新。这场分论坛的主题为创新设计、智能制造和品牌标准,由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省政府主办。

  “智能制造应该是一个模拟思考,具有逻辑判断、自学功能和庞大数据库支撑的制造体系。”省经信委副主任凌云表示,“智能制造是人类社会制造方式的终极目标”。

  在浙江,2015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超过1.3万亿元,制造业规模继续稳居全国前列。浙江作为“制造大省”,陆续出台了《浙江省加快推进智能制造发展行动方案(2015-2017)》等一系列政策举措,鼓励创新设计,推动“制造大省”向“智造强省”转变。

  《中国制造2025浙江行动纲要》为浙江制造未来十年的发展,规划了一条现实路径,明晰了我省11大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分别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与现代交通装备、高端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新能源和节能环保装备、通信网络与智能终端、专用集成电路与新型元器件、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工业软件、生物医药和高性能医疗器械、新材料、绿色石油化工、时尚轻纺业。

  “从2013年开始,中国逐步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未来的需求还会快速增长”,中国工程院院士、浙江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院长杨华勇表示。在他看来,我国在工业机器人的中低端市场已占领相当份额,但基础研究和技术积累薄弱,核心零部件和高端整机仍依赖进口,成本和性能存在双重劣势,机器人应用的行业领域较窄,“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导向将带领我国全面进入智能装备化进程”。同时,浙大科研团队也已涉足生物医学等智能装备领域。

  “中国的家电业面临转型,创维也经历了九死一生。”创维集团创始人黄宏生感慨道。在“一带一路”战略下,创维这几年的出口每年都超过30%,今年增幅很大,超过50%,因为在智能上下了功夫,从标准化开始,把所有的零件全部改成无影线的,让所有的五金、螺丝、包装全部标准化,通过机器人进行包装后运输,进而建立了一个非常高效、高标准的智能制造的流程。

  智能制造另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人才。智能制造往往融合多种技术,跨越多领域,对复合型人才需求大。

  “培育‘大国工匠’、倡导‘工匠精神’对推动智能制造产业发展有着重要意义。精益求精的品质精神、追求卓越的创造精神和客户至上的服务精神就是现代工匠精神。”在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院长丁金昌看来,产业转型升级以后,教育还是跟不上产业发展的步伐,出现传统制造的技术人才相对过剩,智能制造人才缺乏的局面。该校已在数字化车间等有所尝试。

  宁波诺丁汉大学作为中英合作大学,在电力电子及电机驱动控制、先进复合材料、增材减材制造、芯片设计、人工智能与可视化等方向开展了智能制造研究,拥有1500平方米专业实验室和电机驱动系统测试台,现已与美国艾默生、日产、中国南车等知名企业开展智能制造方面的深度校企合作。“在增材减材制造、人工智能与可视化、芯片设计等智能制造领域,中英可以开展定制培训项目、高管培训教育、创新创业孵化等创新合作。”宁波诺丁汉大学执行校长陆明彦介绍道。

  伴随着移动互联、大数据、云计算及人工智能等技术不断成熟,制造向“智”,大势所趋。浙江必须抢抓全球新一轮制造业深刻变革和“中国制造2025”的重要机遇,积极应对挑战,加快“两化”深度融合,完成浙江制造由大变强的战略任务,大步迈向“智”时代。

标签: 制造;智能;中国制造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