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迈向健康浙江新征程
2016年11月29日 06:02:07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QQ截图20161129060029.png

  浙江在线11月29日讯 “双下沉,两提升”工程的实施,极大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服务能力和水平。图为省人民医院肝胆胰微创外科谢志杰主任医师赴托管医院海宁市中心医院为患者施行腹腔镜下肝叶切除术。

  健康是什么?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的重要标志。

  从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完善城乡居民健康保障,到实施“双下沉、两提升”工程、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浙江老百姓的健康获得感一步步提升。

  “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站在新起点上,我省提出全面建成“卫生强省”、打造“健康浙江”新目标,让人人享有更公平、更多样、更安全、更有效的卫生健康服务。

  今天,健康浙江,作为全面推进共享发展的重要内容,作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正在融入政策的方方面面,为处于转型升级攻坚时期的之江大地注入全新活力。

  爱国卫生整洁城乡 改善健康浙江环境

  人们看到,近年来,浙江人民的健康水平始终居于全国前列。居民人均预期寿命78.22岁,孕产妇死亡率5.28/10万,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2‰。人群健康水平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人们看到,近年来,浙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明显增强。2015年,每千人口床位数4.92张,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5人,分别较2010年增长45.56%和35.71%。

  人们看到,近年来,基本医疗保障制度建设不断提速。我省卫生经费财政拨款年均增长15%以上,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全覆盖,个人负担医疗费用逐年下降。

  成就背后,是省委、省政府一直以来对人民健康状况的高度关注:始终把卫生健康理念融入政策,始终把保障和增进人民健康作为民生福祉的重要内容。

  2004年,浙江在全国率先提出建设“卫生强省”战略决策,强调没有人民的健康就没有全面的小康,没有卫生的现代化就没有全省的现代化。

  多年来,浙江省委、省政府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始终把爱国卫生工作作为建设“卫生强省”的重要内容。

  之江大地上,卫生创建蓬勃开展。发动群众、动员社会,人人讲卫生、个个享健康的浓厚氛围在之江大地形成。

  之江大地上,城乡环境持续变好。农村改水改厕、环境卫生清洁行动深入推进,影响村容村貌、污染生活环境的状况得以迅速改变。

  这是一项平凡而又富有生机的事业,自始至终都是为了增加老百姓的健康民生福祉,感召了几代人,塑造了今日浙江人民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

  这是一项功在当代、惠及子孙的事业,营造着清洁亮丽的城乡容颜,创造着全民健康、社会进步、经济富裕的新浙江。

  2015年,浙江成为全国首个实现设区市国家卫生城市“满堂红”的省份。目前,全省共创建国家卫生城市21个、国家卫生县城14个、国家卫生乡镇24个。“十二五”期间,浙江省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县城和镇的水质卫生合格率均居全国前列。全省县以上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从2010年的96.3%提高到2015年的99.26%,县以上城市生活污水处理率从81.7%提高到91.33%,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从88.9%提高到96.54%,农村生活垃圾集中收集行政村覆盖率从85%提高到98%。

  面向“十三五”,浙江省委、省政府郑重承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不把违法建筑、污泥浊水、脏乱差的环境带入全面小康。

  “我们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充分认识到,无论是实现‘高质量、均衡性’,还是做到‘三个不带入’,都必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省委主要领导强调。

  这意味着,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向纵深拓展。从偏重环境卫生治理转向全面社会健康管理,浙江正在探索开展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促进城乡建设与人的健康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爱国卫生运动必须向外涵延伸。卫生创建紧扣“三改一拆”“五水共治”“四边三化”等转型升级组合拳,共同推进,互为补充,破解生活污水处理、城中村、城郊接合部改造等难题。

  2013年, “三改一拆”工作全面启动。当年11月,省委、省政府审时度势,提出了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的“五水共治”重大决策。

  这是一场剑指污泥浊水、脏乱差环境的战斗。全省上下齐心,形成浩荡之势。

  2015年底,全省消灭“垃圾河”6496公里、整治“黑臭河”5106公里。截至今年6月底,累计拆除违法建筑55535万平方米,改造旧住宅区、旧厂区、城中村67698万平方米。一大批高污染、高能耗产业转型,走上绿色生态发展道路。

  展望未来,不忘初心,浙江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彻到城乡环境整治中去,持续推进“卫生强省”和“健康浙江”建设。

  还之江大地碧水蓝天,许人民群众健康未来。环境改善步伐在加快,老百姓健康获得感在升腾!

  双下沉、两提升 让医改成果惠及百姓

QQ截图20161129060059.png

  责任医生成为居民健康守门人。图为责任医生在居民家中指导合理用药,开展健康咨询。

  曾经,城乡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医疗费用居高不下等难题,制约着我省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作用发挥。

  但医疗体系改革,在全世界没有经验可循。这是复杂而敏感的“硬骨头”,却也是民众呼声最高、最热切期盼的。

  民有所呼,必有所应。浙江迎难而上,探索这一世界难题的浙江经验。

  2011年底,我省在全国率先启动以破除“以药养医”机制为切入点的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着力理顺虚高不下的药品价格,实现药品零差率销售,减轻老百姓就医负担。

  同时,调整医疗服务价格,改革医务人员薪酬分配机制,强化医院运行管理,完善财政保障机制,探索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公立医院逐渐回归“看病救人”的公益性定位。

  在此基础上,浙江继续追问:如何破解城乡医疗资源“上大下小”与百姓需求“上小下大”之间的矛盾?如何让基层群众生小病少往大城市跑,尽量在县域内解决?

  浙江在思考,行动在加快。

  2012年底,省委作出“双下沉、两提升”的重大决策,着力推动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医务人员下基层,从而提升县域内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群众就医满意度。

  2013年6月,根据省委决策部署,省政府出台了推进“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的正式文件。

  令出政通!全省15家省级、39家市级三甲医院与122家县级医院开展紧密型合作办医,全省90个县(市、区)实现城市三甲医院优质医疗资源全覆盖。

  越来越多的专家名医下沉到基层医院,不仅治疗了困扰患者多年的疾病,还给基层留下了一支“带不走”的医疗队伍。县级医院业务水平和学科、专科建设、急救能力明显提高。患者在家门口就能看到省城名医,免去来回奔波,交通、医疗费用也节省了。

  办实一件事,赢得万人心。

  “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等问题,‘双下沉、两提升’坚持了需求导向,是受到群众欢迎的一件民生实事;坚持了问题导向,是解决当前医药卫生事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关键一招;坚持了改革导向,是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突破口。”省委主要领导说,“穴位找准了,就下决心撕口子,这条路必须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为将“双下沉、两提升”工作落到实处、走向长效,2013年起,省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2亿元,用于支持开展优质医疗资源下沉的省级医院和基层医院;2014年,下发《浙江省城市优质医疗资源下沉考核办法(试行)》;2015年,浙江将“双下沉”列为省委2015年重点突破改革项目,出台《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双下沉、两提升”长效机制建设的实施意见》,确保城市医院人、财、物有效下沉。

  与此同时,“双下沉、两提升”带动分级诊疗体系建设的效应显现,“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正在形成。

  三年间,城市医院门诊量增速开始放缓。2015年底,8家在杭省级医院门急诊量出现下降,县域内就诊率平均提高8个百分点以上。其中,桐庐县达到93%,海宁、海盐等地已接近或超过90%。

  但改革无止境。省委、省政府清醒地看到了新情况、新问题。2016年,全省“双下沉、两提升”工作现场会上,省委主要领导强调,要下更大的决心,深入推进医疗卫生工作重心下移、医疗卫生资源下沉,带动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带给群众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点准穴位,最大限度发挥“双下沉、两提升”在深化医改中的重大牵引作用;协同推进,通过打好深化医改组合拳大力助推“双下沉、两提升”。

  改革攻坚,正为健康浙江凝聚起磅礴动力。

  公共卫生服务 

  铸就健康浙江基础

  “十三五”开局之年,浙江被确定为第二批国家综合医改试点省份,并提出全面建成卫生强省、全力打造健康浙江的新目标。

  如何抢抓机遇,加快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发展战略、理念和方式创新,实现更高水平、更有质量、更具效率的发展,尤为迫切。

  如何适应大健康理念,改革资源配置方式、创新服务模式、提升服务能力,为全体居民提供与经济社会水平相适应的健康服务,尤为重要。

  如何应对工业化、城市化、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多重健康威胁因素,在重大传染病、慢性病、食品安全问题、重大公共安全事件等方面提供更好的健康保障,亟待破题。

  民生连着民心,满足人民群众对健康的期待,已成为我省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

  “加快建设健康浙江,着力解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让全省人民享受到更加优质、方便、价廉的卫生健康服务。”省委主要领导强调。

  覆盖全省的城乡疾病预防控制网络逐渐成型。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艾滋病、结核病等重大传染病防控,夯实免疫规划基础,有效控制地方病、寄生虫病;慢病防治体系建设成效渐显。

  公共卫生应急能力走向成熟。全省创建省级卫生应急示范县(市、区)56个;建立全省统一协调的卫生应急指挥决策系统;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和综合预警系统;出色执行抗击埃博拉疫情等国际医学救援任务。

  “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形成了中医药医疗、保健、科研、教育、产业和文化“六位一体”发展新格局,发挥中医“治未病”效用,为构建全省防治一体化健康服务体系增添力量。

  食品安全标准与检测评估工作不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贯彻落实,承诺让人民群众吃得放心、用得安全的承诺严格履行。

  国民体质监测和群众体育活动状况调查定期开展,全民健身计划快速发展。体育馆、健身公园、健身长廊、健身步道等设施正在全省普及。

  儿童医疗卫生服务发展加快。儿科人才培养提速,儿童健康得到有效保障,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3.82‰、婴儿死亡率3.27‰,达到中高收入国家水平。

  基本药物制度全面实施。药品价格显著下降,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销售价格平均降幅30%。门急诊均次药费下降30%。群众就医用药导向更趋合理。

  基层医疗服务能力不断增强。1087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获得省级规范化称号,甲等和乙等乡镇卫生院总数达到768家,创建28家全国和137家省级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全省信息流、商流、资金流“三流合一”的网上药品采购交易平台建立运行,实现与相关单位和医疗机构的互联互通,阳光监管。药品、器械采购管理更加规范。

  智慧医疗快速发展。各地医院开展诊间结算、自助挂号、掌上医院等智慧服务;舟山群岛网络医院、宁波“云医院”成立。

  社会办医充满活力。阿里巴巴、奥克斯、百大集团等纷纷布局健康产业;赛诺菲集团、海正辉瑞、雅培等一批跨国公司独资、合资健康产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

  浙江,正在努力建设全方位、覆盖生命全周期的卫生健康服务网络。

  展望未来,美丽浙江可见,健康浙江可期!

标签: 健康;医院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