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打造多维度的乡村旅游模式
2016年11月30日 06:34:30 来源: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 记者 祝梅

  浙江在线11月30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祝梅)在消费需求不断升级的当下,广袤的乡村不仅承载着城市人的追思和“乡愁”,更成为逆城市化进程的一个缩影:“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无论是原汁原味的土特产品,还是清澈溪流、清新空气,乡村旅游业态在未来需要扛起浙江旅游的“半壁江山”,在形式、内容、内涵上都需要不断被丰富。

  事实上,浙江的乡村旅游发展一直居于全国的第一梯队,新型城镇化、“两美”建设和“三改一拆”“四边三化”“五水共治”、美丽乡村建设也不断夯实着全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基础设施水平。在这个基础上,如何补齐短板,持续引领发展?在日前召开的全省乡村旅游提升发展工作现场推进会上,“强化公共服务,打造公共产品,实现主客共享”的提法,也为乡村旅游的提升发展打开了思路。

  首先,乡村旅游应当是由市场经济来决定、催生的产物。在产业融合发展的大潮中,“足不出户就能致富”的标签让不少农户都加入了开发农家乐、打造乡村旅游的大军,但由于缺乏事前规划、区域优势等,并不是所有农家乐都会成为“香饽饽”,有的农家乐门庭若市,有的却门可罗雀。政府在其中也需做好引导,完善好相关公共配套,让农户在探索过程中少走弯路。

  其次,乡村旅游需要自下而上的主动创新。不少人注意到,过去要找一家原汁原味的农家乐可能需要跋山涉水,现在,一排农家乐开在“隔壁”,菜品、菜色并无明显差异。与此类似,不少地方以政策补贴的形式鼓励农户投身乡村旅游,初衷是好的,但“户户点灯,村村冒烟”的乡村旅游并不一定就意味着繁荣,有时,几家“龙头企业”率领的特色农家乐可带动一定区域内的分工协作,或许更相得益彰。

  再次,乡村旅游需要多种业态的共生共荣。乡村旅游最终是希望让城乡人民获得共赢,这其中既需要返乡创业的当地年轻力量,也需要有情怀、有前沿意识的工商资本来合作。上述两者的共同点,是为乡村带来“外部刺激”,但这些新业态,必须与当地的生活方式进行融合,与当地的农户形成紧密的利益联结,更要顾虑生态容量和当地特色,避免过度投资和魅力不足“留人难”。

  第四,乡村旅游需要创新传承活态文化,成为浙江旅游的“后备箱”。从长远来看,乡村旅游的蓬勃发展既要依靠中国巨大的人口红利,更要通过特色挖掘、开放共享,成为中国文化面向世界的新窗口。除却物质层面的交流,新业态的融入,更需要精神层面的共建共享,从而让乡村旅游真正带动乡村建设走向“质变”。

  数据显示,2015年浙江国内游客每天人均花费1279元,而乡村旅游每天的人均消费仅为98.36元。这既是差距,也是发展潜力。注重资源优势有机结合、适度发展,不断丰富文化内涵,真正打造“千村千面”,乡村旅游才能承载起城市人回溯的寻“梦”之旅,才能不断营造出新鲜感延伸产业链,传扬乡风乡魂的醇厚底蕴。

标签: 乡村旅游;农家乐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