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这里的歌每一句都是真话实话
2017年01月17日 06:12:40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黄小星

  本版摄影 白唐

  浙江在线北京1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小星) 崔永元调侃,主持这届打工春晚让他“损失惨重”。他坐在后台,穿着单薄的毛衣,怀里揣着个不够暖的暖水袋。

  一个梳羊角辫的小女孩,幸运地被魔术师点到,上台写下新年愿望:一台平衡车。崔永元当即拍胸脯,说自掏腰包送给她。女孩没要,“应该送给更不富裕的孩子”。崔永元记下女孩的姓名和电话,承诺这笔款项将以他们俩的名义捐出去,并且,“你的名字在前”。

  朗诵《再见了,北京》的4个孩子中,有两个已经辍学。崔永元在台上没有追问,只是保证,他俩的读书问题,他要管到底。

  六届打工春晚,崔永元主持了四届。和往年一样,他提前抵达,拒绝了大部分媒体的采访,拉着主持搭档——同心实验学校校长沈金花开起小会,询问打工子弟的上学问题。在台上,他“怼”富士康,调侃“有导演的晚会还能演成这样”,鼓励大家“拍拍手身体就热了”。当晚8点,他还将赶往上海。

  对话打工春晚主持人崔永元

  这里的歌每一句都是真话实话

  记者:你曾说打工春晚是你主持过的最简陋也是最亲切的晚会。如今你已经主持过四届,为什么能坚持下来?

  崔永元:记者们老想挖掘“为什么”,显得我这个人多高尚似的。事实上是因为,主办者孙恒是我的好朋友,铁哥们。我从前是媒体工作者,肯定应该关心社会上弱势一些的人。

  孙恒特别好的一点是,他在主动寻找公平。千万别觉得我好请,来找我做事的人特别多,很多都点头哈腰,但孙恒从不这样。我特别接受这种状态,人在任何时候都要把腰杆挺直。

  记者:你觉得打工春晚好在哪里?

  崔永元:我觉得就是一群正常的人在做正常的事。这里的每一首歌、每一句词都是真话、实话,特别接地气、说人话。

  记者:“工友之家”可能将撤离皮村,很多进城务工人员感觉留在城市日益艰难,你怎么看?

  崔永元:我不喜欢这样。这群打工者他们不是自己扒火车偷着来的,是响应政策的号召来的。这个城市特别需要他们。我记得《北京晚报》那时候老登,一到过年,进城务工人员一走,油条都吃不上了。现在是不是基础设施齐全了,配套了,就把这些人赶走?这个我从感情上接受不了。

  当时是政策让他们来的,又出政策让他们走,这没问题,政策可以变化调整。但有几条要做到,第一是讲理,比如我要让孙恒走,我要说得他心服口服,他不离开北京都不行;第二,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妥善安置。这是政府的一部分职责。比如我们谈到的那些上学的孩子,他们有的要回家乡上学,有的就失学了,没人管了,这怎么可以呢?应该有一个方案解决问题,不能只看“上面”的眼神,草率行事。

  记者:两个诗朗诵的孩子辍学,你心里会不会很不是滋味?

  崔永元:习惯了,比这惨的消息我们也天天听到。这是一个综合的问题,比如当时要拆皮村这所学校时,我们拼着命保护,也跟当地教委沟通,区里不能说不重视。但是当初,是政策让他们都背井离乡到北京来。就像踢一场足球,没有观众,连蒙带骗地把观众招来了,踢完了就不管观众了,这踢的肯定是臭球。

  不过听了孩子们的朗诵,我特别难受。我们再见还行,要让孩子们留在这里。因为他们再回来的喜悦,替代不了走时的悲伤。

标签: 崔永元;打工;孩子;打工春晚;真话;朗诵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