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2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江帆 陈健)“我是政协委员,也是一名消费者,要为消费者说话。”省政协委员、省商务厅信息化处处长高秀玲的一句话引发代表委员们的共鸣。
随着老百姓钱袋子鼓起来,消费成为投资、出口、消费“三驾马车”中增长潜力最大的一个,放心消费也最受百姓关注。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建立健全促进放心消费的机制,积极创建放心市场、放心商店、放心网店、放心餐饮、放心景区,打响“放心消费在浙江”品牌。
放心消费从何而来?浙江如何打响这块品牌?实现“放心”之后,更高的满意目标如何落地?代表委员们畅谈了自己的建议想法。
守住民生底线
2016年,我省网络零售突破万亿元大关,同比增长35%。但同时,互联网假冒伪劣现象饱受社会诟病。如何构建清朗网络销售环境,让消费者放心满意消费,成为社会关注和政府重视的一个焦点。
高秀玲委员说:“大数据技术、政企深度合作方式等,正不断运用到政府监管之中,未来需建立起更完善的长效机制。”省商务厅等开展互联网领域侵权假冒行为专项打击“云剑行动”,查获现货案值2.76亿元,涉案总价值14.3亿元。“这是我省为构筑放心满意消费环境亮出的新招。”
“放心消费是民生底线,除了舌尖安全,对其他消费行为保护也应足够重视。”省人大代表、浙江玉海律师事务所主任冯蒋华认为,监管只有覆盖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才能为老百姓营造放心满意的消费环境。他举例说,在住宅装修和装潢材料领域,尚缺乏严格的监管体系。装修材料是否合格、有害成分是否超标,消费者很难检测,取证维权也常遭遇各种困难。“有毒装修对百姓健康危害极大,需要监管部门高度重视。”冯蒋华代表建议。
严格常态执法
街头巷角、地铁天桥、夜宵集市,“小餐饮”让老百姓又爱又恨,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消费问题。
在杭州滨江区高教园区附近,曾经烟火升腾的“垃圾街”,现在变成了规范经营的“拉喜街”;在拱墅区浙江工业大学附近,昔日油污横流的“垃圾街”,也变为美食一条街。这两个地方的变化,让列席会议的杭州市下城区政协主席杨国琴印象深刻。她说:“治理‘小餐饮’,事关民生大计。”
去年12月,《浙江省食品小作坊小餐饮店小食杂店和食品摊贩管理规定》出台,将原先“三小一摊”的许可制改为登记管理制,以加强事中事后监管。
“《清明上河图》描绘的是北宋市井商贸的盛况,‘小餐饮’传承着杭州味道。”杨国琴认为,“让老百姓吃得放心、健康,是政府部门的责任;对事关群众生计的小买卖加强服务和引导,帮助他们合规合法经营,需要体现制度的温情。”杨国琴认为,整治“小餐饮”问题,疏堵结合才是应有之道。
冯蒋华代表则认为,消费市场监管必须釆取严格而常态的执法,而不是运动式、造势式执法,平时疏于监管,容易让犯罪分子掌握监管规律钻漏洞,变成“猫鼠游戏”。他建议,对消费领域的违法行为,应充分运用“惩罚性条款”,以增加其违法成本。此外还应该鼓励媒体调查曝光,让经营者接受社会监督。
加强源头把控
省人大代表、衢江区林氏精品西瓜专业合作社社长翁有良认为:“放心消费在浙江”,要加强对“浙江出产”源头的质量把关。
“种在自家门口的绿色农产品,请百姓放心大胆吃,品质、安全肯定有保证。”翁有良代表说,两年前,衢江区对农业生产实现全产业链监管,无论是1元钱一斤的花菜、大白菜,还是5元钱一斤的番茄、茭白,从播种到采摘都有详细记录。消费者通过扫描包装上的二维码,就能掌握谁种植、施了哪些化肥以及农药残留数据等信息,农产品安全可追溯。“我们通过整合土地资源,扩大规模化种植范围,提高农产品标准,让消费者吃到浙江产的放心菜。”翁有良代表说。
生态环境和食品安全息息相关。去年底,我省“土十条”出台,省政协委员、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质量标准研究所所长王强说:“大气、水、土壤污染等,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其中,绿色优质农产品和土壤污染防治工作关联最为紧密。”他认为,通过摸清土壤家底,在每块土壤种植适宜的农作物,能够优化农产品种植结构。这样不但能提高经济效益,更能从源头把好农产品安全关,让广大消费者放心、满意。
“开展土壤情况摸底调查,需要环保、农业、国土等部门相互协作。”王强委员说,环保部门有土壤污染监管职责,但对农田土壤情况掌握并不全面;农业部门虽然掌握土壤污染的情况及数据,却又没有监管、治理手段。“这种状况应该加快改变。治土要像治水一样,打通行政壁垒,跳出藩篱联动而为。”王强委员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