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人大附中校长翟小宁专访:不拘一格育人才 万紫千红总是春
2017年02月09日 04:46:55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吴重生 郑文

  浙江在线北京2月9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重生 郑文)“《中国诗词大会》点燃了人们心中对诗词的热爱之情。”中国人民大学附中校长、语文特级教师翟小宁在接受本报记者专访时说,“让更多中小学生热爱古典诗词,是教育工作者的责任。”

  翟小宁说,语言文字是祖国母亲心灵的声音,是有温度、有感情、有灵魂的。中国是诗的国度,中华民族的精神生活与诗词息息相关。我们在读诗的时候,实际上是在与民族文化进行精神交流,在与祖国母亲进行心灵对话。如此富有文化意蕴的语言文字,难道不值得我们品味、咀嚼、欣赏,使之成为生命的一部分吗?

  诗词是优秀传统文化,潜移默化中影响人的价值观。“深受中华文化熏陶的人,身上都流淌着中华民族的血液,都有一种对中华文明的归属感,都会成为中华文化的热爱者和传播者。要更好地向世界传递中国声音,就要不断弘扬中华文明,不断加强传统文化教育。”如今,党和国家非常重视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让青年一代成为中华文明的继承人与开拓者。中小学时代正是读诗的好年华,多读经典诗词对于青少年来说非常重要。多读诗、读好诗,就好比在心田播下文化的种子,它一定会生根、发芽,不断生长,成为人格力量和文化气质的一部分。

  “我在教杜甫诗词时,常常被作者的真情感动,并将这种感动传递给学生。”杜甫诗云“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国家正致力于营造风清气正、敦厚淳朴的社会风尚。“要使一个社会的风俗、气质、精神更加高尚,就需要文化的力量,注重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同时,诗词教育对于陶冶情操也是一种有效的方式。”翟小宁说,诗词教育本质上就是传承文明,要倡导学校、家庭和全社会都来读诗,让家长和孩子们真正懂得健康有益的爱好比分数更重要。

  翟小宁说,诗教,是中国的一个良好传统,润物无声。诗教,是付诸情感、付诸形象、付诸意境的教育。今天,我们应倡导诗意校园建设,让学生的学校生活过得幸福而有诗意。学校应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激发学生对诗词和其他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人大附中一位已考上哈佛大学的学生,曾在校内开设过一门名为《踏花归去马蹄香》的诗词选修课,至今还在影响着学弟学妹们。

  “不拘一格育人才,万紫千红总是春。教育,要让每一个生命得到自由舒展;教育,要让文明的火种点亮心灵;教育,要让心灵的境界不断提升。”翟小宁说,让我们人生的每个阶段都与诗相伴,一个有诗词修养的人也会有文化底蕴和文化良知。诗,使人温和、柔软、敦厚、优雅。

  诗歌与生命相遇,让诗歌更有生命力,让生命更有诗意。

标签: 诗词;中华文明;传统文化教育;语言文字;翟小宁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