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杭州2月1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陈佳莹 通讯员 吴飞坚) 去产能位列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五大任务之首,是转型升级的破题之策。
2016年,我省积极推进“去产能”,共处置555家“僵尸企业”,淘汰改造2000家企业落后产能,整治3万家脏乱差小作坊,为浙江经济腾出新空间,换来新动能。
做减法:三招去产能
去产能的关键在“去”,而这个“去”字,有着“断、舍、离”三层含义。
断,首当其冲是要切断“僵尸企业”的后路,释放出被这些“活不好”也“死不成”的企业所占据的资金、资源和空间。去年以来,我省频频出招,出台《关于处置“僵尸企业”的指导意见》,建立由省高院、省经信委等20个部门和单位组成的省级“僵尸企业”处置府院联动机制,从创新体制机制入手,推动破产重整后的企业尽快盘活重生、破产清算后的企业尽快市场出清。省高院工作报告数据显示,过去一年,我省法院新收破产案件849件,审结427件,比2015年分别上升36%和32%,通过司法程序促成115家企业重整成功,更力促一批“僵尸企业”有序退出市场。
舍,是要舍得去掉已严重过剩的产能。在产能过剩行业,企业间容易形成恶性竞争,导致利润空间不断缩小,陷入恶性循环。2016年,杭钢集团等10家被列入国家去产能目标任务的企业产能压减完成,涉及炼铁产能110万吨、炼钢产能303万吨,我省钢铁行业化解过剩产能5年压减目标任务数已在1年内完成。
离,则是要放得下对传统落后产业的固有依赖。在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中,“10+1”传统产业这一新集合被提出,纺织、服装、皮革等传统产业面临新一轮自我革命。2016年,绍兴等我省经济先发地率先对当地传统产业,甚至支柱产业开刀。绍兴市经信委数据显示,2016年,绍兴累计停产整治印染企业107家,占绍兴全市印染企业总数的31.8%;淘汰落后生产设备2937台(套),占印染加工设备总数的13.5%。
做加法:腾出新空间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去”是为了“立”,在去产能的过程中,腾笼换鸟的新空间滋养了新兴产业,兼并重组的新合力提升了企业竞争力和发展能级,国际产能合作的新机遇推动了浙江高水平开放发展。
去产能最直接的是带来行业自身竞争力的提升。被称为“中国袜业之乡”的诸暨大唐镇在一场以“一增一减”为核心的产业转型升级中焕发新生。“一减”便是去产能,该镇全年累计关停整治企业230余家,淘汰各类老旧袜机700台(套),使袜业生产走出家庭作坊模式。“一增”则是增效益,以大唐袜艺小镇建设为龙头,该镇加大投资实施技术改造,提高设计能力,提升袜子附加值。在袜子产量减少3亿双、劳动用工减少3万人的背景下,财政总收入增长9.6%,工业总产值增长3.6%,袜业新产品产值增长38.9%。
在行业自身脱胎换骨的同时,对落后和过剩产能做减法,更是为了培育壮大先进产能。“黑金刚”变身“绿巨人”就是2016年浙江去产能过程中的篇章之一。去年10月,浙江省环保集团成立,而组建该集团的正是浙江黑色金属冶炼业的龙头老大杭钢集团。关停杭州半山钢铁主基地后,杭钢腾出手来构建节能环保产业新格局,在“十三五”期间,拟组建100亿元环保产业基金,完成100亿元环保投资,实现100亿元环保年销售收入。
杭钢“变身记”是浙江去产能的缩影。利用腾出的空间和资源,我省大力发展信息经济、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主导产业。2016年,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0.9%、10.1%和8.6%,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8.8%、40.1%和22.9%,比重均比上年有所提高;八大高耗能行业增加值增长3.7%,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4%,比重比上年下降0.9个百分点。
除了有助于自身经济结构的再升级,我省在去产能的过程中也通过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引导去产能重点行业对外合作和有序转移,在全球范围内优化资源配置和产能布局,推进高水平开放发展,把我省通过持续投资积累的巨大产能转化为参与国际竞争和实现发展转型的优势。例如,在国内玻纤产能过剩之时,位于桐乡的行业老大巨石集团便走向海外,在埃及投资设厂,产销比超过100%,产品供不应求。
短评
去产能,严防死灰复燃
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结合政府和市场的手化解过剩产能,是过去一年去产能成果丰硕的重要原因。而在新一年中,除了继续以雷霆手段淘汰落后产能、化解过剩产能外,更应把视线放在防止已化解产能的死灰复燃上。2016年底举行的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已明确,新的一年去产能要更加严格控制新增产能。
在全国层面,煤炭和钢铁等去产能重点行业,曾因价格回升一度出现盲目复产和扩产的情况。这一现象已为我省去产能工作提出警示,去产能重在统一意识,而能否自始至终“咬定青山不放松”,则是彰显政府决心、提振企业信心的关键所在。只有过剩产业不出现复产、扩产等后遗症,形成良性循环后,全省新阶段的去产能工作才能势如破竹。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