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经典回归,向文化担当致敬
2017年02月17日 02:42:55 来源: 浙江在线 王玉宝

  《中国诗词大会》名扬天下之后,央视在文娱节目形态创新上再次出手。2月15日,《朗读者》节目团队在京举行媒体见面会,这一档以朗读为形式的节目将于本周登陆央视。承接《中国诗词大会》的绚丽光环,很多人对《朗读者》的反响表示乐观。

  从年前黑龙江卫视的《见字如面》,到春节期间的《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再到此次《朗读者》,这些节目不同于此前已高度泛滥的“真人秀”节目。有人惊呼:不知不觉间,看似“高冷”的文化类节目大有“霸屏”之势。

  分析这一现象,不少人提出这是必然结果,认为随着中国民众物质生活的富裕、精神需求的旺盛,涌现高文化内涵的文娱节目是必然。这样的分析,看出了时代趋势。但是如果仅把诗词大会之类节目的火爆,归功于时代的一份馈赠,则有小看背后主流媒体文化人那一份自觉担当之嫌。

  历史的必然性从来不会自我实现,而是通过人类的能动实践表现自己。当代中国的公众精神需求增强,这是时代趋势。但需求能否得到满足,中华优质传统文化能否得到传承,却不是一个自然而然的轻松过程。文化工作者迈出的每一步,选择什么,坚守什么,事关重大。

  同样是做文化产品,差别实在是“蛮大的”。特别是在各类互联网直播平台、自媒体野蛮生长之后,文化产品市场形形色色、光怪陆离。就电视综艺节目而言,不少从业者依然执着“山寨”路线。“真人秀”“海选”“征婚”等节目形态一拥而上,更带出一股自导自演、热衷审丑、冲击道德的恶俗之风。即便是一些主流电视媒体,也未能与之切割。

  更重要的是,一些从业者甚至由此炮制出一条看似正确的“市场逻辑”——受众就是爱这个,仿佛不带点“星腥性”就无法存活。由此,当他们“触碰底线”时,反倒自以为具备向市场要生存的“天然正义”。这个逻辑反过来又进一步恶化行业生态。

  在这种行业背景下,是随波逐流,还是担当坚守?选择后者,并非易事。这不仅要求文化产品生产者,对自身的使命有清醒的觉知,也要求其对市场的真实逻辑和公众的真实文化需求作出准确判断,还要求其自身能在浮躁的时代持续不断积累起深厚文化内涵,如此才能为公众提供文化滋养。

  从这个角度,诗词大会这类节目恰恰显示出一群主流媒体文化人对恶俗行业风气的自觉抵制。这种坚守和担当,不仅对于不良行业风气能起到矫正作用,也是构筑民族复兴文化软实力的重要基石,值得致敬。

  这种成功的坚守和对泛滥“真人秀”逆袭的背后,更值得公众期待的是,引领更多的从业人提升文化创作的品位和档次,回归社会效益的逻辑起点。事实证明,很多时候,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那些口上价值引领,实际上高举“受众需要低俗”伪市场逻辑大旗的人,更有可能只是绑架民众的精神需求,掩饰自身荒芜的原创能力。当一个个诗词大会面世时,更多的主流媒体文化人应藉此警醒,共同行动起来,抵制那种有害的伪市场逻辑。

  时代为文化人提供了深厚的创作土壤。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就新闻媒体强化担当意识、改革创新,生产满足人民群众需求的精神文化产品提出了一系列要求。在多个场合,习近平总书记还就如何实现中华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进行深刻阐述。切实担负使命,传承优秀文化,创作文化精品,一个经典回归的“黄金时代”正在到来。


标签: 文化;古诗词;经典 责任编辑: 冯一伦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