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出版的《人民日报》上,刊登了浙江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唐一军的一篇署名文章,文中提出:“把发展智能制造作为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主攻方向”,并将宁波的未来城市定位为“国内一流的智能制造强市”。
近段时间,对“智能制造”,宁波出招频频;与此同时,杭州版的“中国制造2025”也快马加鞭。杭州和宁波,一向是浙江最重要的“两极”。宁波的这一战略,将在浙江的经济版图上带来什么样的新变化呢?
端倪
去年5月,时任宁波市政协主席的唐一军被任命为代市长,8月,唐一军又履新省委常委、宁波市委书记,同时兼任代市长(代市长一职到今年2月22日止),唐上任的最初几个月,“智能经济”“智能制造”等词,一直是他的“口头禅”。
他刚任宁波市代市长之初,频繁到宁波下辖的各县市区调研,对智能制造的重视就已初现端倪:去年7月4日,在宁波杭州湾新区调研时,他提出要专注先进制造业,把智能经济作为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7月22日,在北仑区调研时,提出要加大创新力度,依托现有平台和载体,积极发展智能经济,推动临港工业和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8月2日,在鄞州区调研时,他又提出要求:加快发展智能经济,建设智能经济强区。8月9日,在余姚调研时,他提出余姚要以创建智能经济示范区为抓手。8月16日,他在江北区调研时,提出大力发展智能经济,着力培育核心竞争力……
去年8月18日,谜底终于揭开:工信部、中国工程院、新华社和宁波市政府在北京联合召开“中国制造2025”城市试点示范新闻发布会,宣布全国首个“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花落宁波。
在当时,全国有26个省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地方版行动计划,30个城市提出创建试点示范城市申请,宁波这次争创可谓是“勇拔头筹”。
今年2月9日,春节假期过去没几天,宁波市委、市政府召开“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推进会,在会上,唐一军将这次争创形容为“举全市之力”,并称在2017年要举全市之力推动试点示范工作取得扎扎实实的成效。
背景
自从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后,外部市场变化剧烈,同时要素资源的价格却一路攀升。
作为浙江最重要的工业城市和外贸基地,宁波生产了全国四分之一的西服和衬衫、四分之一的文具、三分之一的小家电,对外贸有着较强依赖。如何谋求新的转型,为宁波今后的发展找到方向,就显得极为迫切。
在浙江,向来与宁波唱“双城记”的杭州,在这期间却找到了一个新的平台:跨境电商。2015年3月,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获国务院批复同意设立,成为国家“互联网+”战略首个落地项目。“这一下子就把杭州经济拉上去了。”一位经济界人士说。
在杭州基于互联网的新经济强势崛起的同时,2014年全年宁波进口额同比上年下降9.7%,2015年宁波市外贸进出口总额同比再下降2.9%。不过,就在这段时间,宁波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出路。
正好在那段时间,浙江正在全省推行“机器换人”战略,并提出5年内每年年均实施“机器换人”项目5000项、完成技术改造投入5000亿元,很多宁波企业也纷纷实施“机器换人”。伴随着这一进程,智能制造业在宁波快速崛起:从事机器人行业研发、设计、制造、销售的宁波企业超过100家,其中专业生产机器人本体和集成组装的宁波企业已逾50家。到2015年,宁波智能装备产业就实现产值312亿元。
更重要的,还是智能制造业展示的前景:到2020年,浙江规模以上高端装备制造业总产值将超10000亿元,高端装备制造业新产品产值率将超40%。这意味着,只要对已有相当基础的智能制造业“扶上马,送一程”,宁波的下一步发展将会“柳暗花明又一村”。
而这,就是宁波为何对智能制造如此重视的背景。唐一军在人民日报上的署名文章,大致可以用两句话来归纳:振兴实体经济是事关未来发展的重大战略,智能制造则是关键之招。
双城
文章提到,在政府服务方面,今后宁波市将进行一系列的创新:创新财政政策支持方式、创新价格政策支持方式、创新金融政策支持方式、创新投资政策支持方式。另外,政府服务还将进一步优化环境,为实体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以形成“专注主业、做强实业的浓厚氛围”。
这与去年10月到今年3月宁波市委、市政府采取的一系列举动相印证:先后制定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宁波行动纲要》、《宁波市建设“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实施方案》、《宁波市推进“中国制造2025”试点示范城市建设的若干意见》等。
面对“中国制造2025”,杭州、宁波各有不同侧重。
根据这些规划,宁波市未来的重点主攻方向是:稀土磁性材料、高端金属合金材料、石墨烯、专用装备、关键基础件、光学电子、集成电路等细分行业,并提出要培育一批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千亿级产业。总体测算下来,3年内宁波市给予智能制造业的总扶持资金超过100亿元。
有意思的是,《“中国制造2025”杭州行动纲要》重点扶持的产业,和宁波出现了“错位发展”:云计算和大数据、信息通信和网络设备、物联网、集成电路、电子信息设备等,杭州未来的产业发展方向,可能更侧重于数字化和信息化。
这也意味着杭州和宁波这两个兄弟城市,在一个新的平台将继续上演浙江的“双城记”,并且“兄弟登山,各自努力”。不管结果如何,将伴随着两城之间政府治理能力的提升,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其中的有效经验一定会对中国制造业的提升带来裨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