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交警创新执法,在全市设置30余个非机动车违法人现场教育点。 本报记者 林云龙 汪驰超 摄
浙江在线4月6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李攀)春回之江大地,处处尽显绚烂。此刻你若穿行于纵横交错的路网,会看到一种别样的秩序之美:马路上机动车加塞变道的少了、昔日不“安分”的电动车大都守规矩了、礼让斑马线也不再是杭州独有的文明符号……这些悄然发生的变化值得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点赞。
变化的背后,是浙江铁腕打违治乱的决心,也是建设平安浙江的执着追求。今年3月1日,一场覆盖全省的“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系列行动启动,重点整治“三乱两驾一牌证”等交通违法行为。
一个多月来,全省公安机关多警种联动,多部门协作,持续高压,创新执法,打响开头仗,全省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39.8%。
对症下药,直指六大痛点
交通拥堵,是城市“成长”中永恒的烦恼。
我省启动“治堵工程”以来,城市交通状况明显改观。但放眼全省,破解“堵局”任重道远。截至2015年底,全省机动车保有量达1604万辆,机动车驾驶人总量达1793万,这组数字还在高速增长之中。
车多路堵,解决之道在哪里?对已成规模的城市而言,交通硬件上难有突破,那就应该在整治交通违法行为这一“软件”上挖潜力。
违章停车占了整个公交车道;电动车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排队加塞、实线变道……省公安厅交管局秩序支队负责人表示,大量数据分析显示,这些生活中常见的交通违法行为,既加剧了道路拥堵,也成为诱发交通事故的元凶。去年,全省因交通事故死亡4187人,82%因机动车驾驶人违法行为造成。
因此,“一创一治”系列行动的目标精准,紧紧围绕“整治交通违法行为”这个核心对症下药。结合省文明办、省公安厅联合开展的“我最讨厌的十大交通违法行为”网络评选结果,我省将乱行车、乱停车、乱过路、酒驾、毒驾、涉牌涉证等六大类交通违法行为列为整治重点。
据省交管部门统计,截至3月31日17时,全省首月共查处六大类交通违法行为400多万起,依法查扣机动车55213辆,行政拘留754人,刑事拘留1942人。交通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为平安筑起坚盾。
严格执法,零容忍全覆盖
一个“严”字,道出了很多交通参与者对此次“一创一治”系列行动的最大感受,这种感受不仅仅源于路面见警率高了。
3月21日,因在使用单位公车时没有做到“斑马线前礼让行人”,台州24家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责任当事人和分管负责人,被交警、纪委等部门集体约谈。此前,这些公车所属单位名称、违规车牌号、违规时间和路段等信息还在媒体上曝光,接受社会监督。
见违必纠、纠违必处、处罚必严,“一创一治”启动以来,力度不减,标准不降。全省交管部门统一启动高清监控,严查开车使用手机等隐蔽性较大的交通违法行为。杭州新增93条严管道路,升级违法停车处罚力度。湖州采用“无人机”等工具,拓宽了执法取证的覆盖面。嘉兴将31个重点小城镇作为重点区域,严厉查处逆向行驶、实线变道等违法行为……
管不管,不一样;严不严,大不同。省公安厅交管局秩序支队负责人表示,我省禁酒驾整治取得良好效果,依靠的就是严管、严查、高压整治态势。
值得一提的是,全省开展“一创一治”系列行动是在《道路交通安全法》等现有法律框架下铁腕执法,而这也是此次交通大整治“全覆盖、零容忍、持之以恒”的底气所在。
创新治理,塑造“规则意识”
“一创一治”的复杂性和困难性不言自明,交通违法行为数量多,有的行为相当隐蔽,面对这些难题,我省公安交警部门创新治理,以巧制胜,实现“四两拨千斤”。
3月以来,人们发现街面上的警力明显增多。记者了解到,此次全省交通大整治并非一个警种、一个部门的“单打独斗”,而是在内部打通各警种界限、外部各家社会单位广泛参与的一次共建共治,交警则更多地下沉一线,加强现场执法。
在执法手段上,各地也不乏创新之举。针对群众投票选出的最讨厌交通违法行为“夜间乱用远光灯”,温州交警尝试使用“远光灯自愿体验椅”,对违规司机进行“体验式处罚”,短短两个小时,查到滥用远光灯1820人,其中自愿体验远光灯的占52.2%。杭州在全市设置30余个非机动车违法人现场教育点,非机动车违法人可以选择现场协助交警执法或抄写交规。
说到底,惩罚只是手段不是目的,无论是集中力量下沉一线,还是创新执法手段,目的只有一个:塑造每一个交通参与者的“规则意识”。
令人欣喜的是,越来越多的市民正陆续参与到“一创一治”系列行动中来。如今,杭州市民在路上看到违法行为,用“交通拍客”一拍,即可上传视频进行举报,这一做法今后将在全省推广。
“创文明交通、治秩序乱象”不仅关乎“堵局”的破解,更关乎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今年,我省提出了一个交通安全目标:力争全年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均同比下降10%以上。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