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7日讯 前些天单车骑行去杭州三台山,想看看不一样的风景,放松一下身心。此地鸟语花香,山明水秀,便停了车四野望去,见一块牌子上书“俞曲园墓”,便好奇地走了进去。
说起“俞曲园”,名字颇为陌生,但是提起他的本名“俞樾”,却是如雷贯耳。俞樾是现代诗人俞平伯的曾祖父,章太炎、吴昌硕皆出其门下。他工于戏曲、诗词、书法,著有《茶香室经说》十六卷、《诸子平议》五十卷等;书法浑厚稳重,古意盎然,我倒是在一些博物馆中见过。这位名家的墓地就在一片茂林中,这里云气氤氲,山色空蒙,空气中带着淡淡的芳草香味。沿着蜿蜒曲折的小径入林,就在靠山那块地,有一块不起眼的墓碑,上刻“俞曲园之墓”五个大字。一张厚朴的石桌静静守在一边,任山风恣意吹拂,多少有些岁月沧桑的感觉。看得出,这地方少有人来。确实,比起西湖边的岳庙,这里显得过于冷清了。只有不绝于耳的林涛声,仿佛是树与树、叶与叶间的倾诉,合成一首古韵悠悠的箫曲,萦绕在这位文化名人的归处。
俞曲园宦海沉浮,曾受咸丰皇帝赏识,任河南学政,却因为一次出题试士因言获罪,遭革职黯然回乡,正当36岁的大好年华。然而厄运不止于此,后来他的长兄和大女婿相继亡故、次子重病缠身,一个曾经和睦的家庭顿时人丁凋零、庭院冷清。可是,他如就此沉沦,那就不是俞曲园了。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沉重打击,他依然奋笔疾书,与命运抗争。
人生韶华不过区区百年,当躯壳终究化作一抔黄土,青史也好,荣辱也罢,又何足道哉!俞曲园终究是看透了,把宦海沉浮当作是一次再普通不过的旅行,既不怨天尤人,也不暗自神伤,而是用那支如椽之笔,为我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我忽然觉得这座荒凉的坟茔有些巍巍然起来,大师厚重的灵魂在青山脚下为我们作着人格指引。
至少,俞曲园是幸运的,他完成了自己的事业。可是也有不少人一生壮志未酬。我不禁想起“西湖三杰”之一的张苍水。他曾会同郑成功率领三军抗清,可最终大势已去,出师未捷身先死,此生空去一江水。可是张苍水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终究使他名垂青史。读他的名句“国破家亡欲何之?西子湖头有我师。日月双悬于氏墓,乾坤半壁岳家祠”令人荡气回肠。张苍水墓就在西湖之滨,墓与祠皆庄重肃穆,显示出杭州人民对他的尊重。后人永远敬重与命运抗争的人,因为他们身上的那种人格魅力是鼓舞人心的。
有时候我觉得,杭州的魅力不仅仅在于西湖的水光潋滟、雷峰塔的夕照流霞,更在于那些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西湖的湖光山色吸引了历代文人雅士,层峦叠翠的西湖之滨也成了不少名士的最后归宿,三台山、凤凰山、丁家山等有不少名人墓。西湖的亭、台、楼、阁加上墓、碑、祠、像,又构成了西湖自然景观之外的人文景观。尤其是人文荟萃之地的孤山,自南宋隐士林和靖在此梅妻鹤子终老一生后,这里一直是名人们心仪的身后长眠之地。晚清、民国之际,秋瑾、徐锡麟、陶成章等辛亥英烈陆续归葬于此,孤山由此成了西湖深厚人文底蕴的一部分。
我想,正是这些名人、大师不向命运低头、一心成就事业的坚持,推动着社会的进步。其实,生命本就是一场不需要任何功利的旅行,如果给它加了功利,生命的旅程就会受到限制。只有那些静下来雕琢灵魂、倾听内心的声音,不为杂念掣肘、不为世俗所动的人,才能得到后人的尊重。
在我离开俞曲园墓的时候,春光正好,大地吐芳。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