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我省不断完善体制机制提升基层减灾能力
防灾减灾,筑起安全“堡垒”
2017年05月12日 04:48:13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

  浙江在线5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珍珍)又是一年5月12日,我国防灾减灾日已走到第9个年头。

  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属气象灾害频发的亚热带气候区。2013年10月,余姚遭遇严重水灾;2015年11月,丽水莲都区里东村发生山体滑坡;2016年9月,浙南遭受暴雨袭击,遂昌苏村发生山体滑坡……面对无法预测的自然灾害,我省通过完善防灾减灾机制、努力消除地质灾害隐患、提升基层减灾能力、协调社会组织有序参与防灾减灾工作等方面,为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筑起坚强“堡垒”。

  完善应急预案

  加强灾害风险防范

  宁肯十防九空,不可失防万一。2011年,由省政府主导,省民政厅牵头,省气象局等35家部门联合成立省减灾委员会。近年来,我省自然灾害应急预案体系逐步完善,避灾安置场所建设不断规范,救灾物资储备格局得到优化。我省传统救灾工作已由抗灾救灾为主,逐渐转向以防为主、防抗救相结合。

  近年来,我省先后出台实施《浙江省防汛防台抗旱应急预案》《浙江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等9个防灾减灾专项应急预案,逐步完善防灾减灾法规体系。在我省长达6600公里的海岸线,建设90多个海洋水文、气象观测站和100个船舶观测点;定量海啸灾害数据库可以确保24小时风暴潮、海浪灾害预警报准确率不低于75%;省级14家部门预警信息和突发事件预警信息互联互通,建立起快速、统一、权威的全省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渠道。

  今年,省政府工作报告将“基本消除地质灾害隐患点1000个,新建、扩改建避灾安置点1500个,完成全部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的C级危房治理”列入十大民生实事。今年3月,省民政厅出台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两项标准。据统计,目前我省避灾安置场所总数已达18400多个。今年我省将实现全省地质灾害隐患村的避灾安置场所服务保障全覆盖,完成浙东、浙西、浙南救灾物资仓储分库建设,建立一套虚拟与实物储备相结合的救灾物资储备体系。

  创建减灾社区

  壮大基层减灾队伍

  去年,我省先后遭遇寒潮、台风“莫兰蒂”“鲇鱼”、丽水苏村山体滑坡等自然灾害,受灾人口436.9万人次,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67.3亿元,紧急转移安置受灾群众53.7万人次。

  “面对复杂多变的自然灾害形势,存在政府部门高度重视,基层防备能力不足、群众防灾意识不强的反差。”省民政厅救灾处负责人认为,社区作为社会活动的基本单元,是居民日常活动的主要场所。开展综合减灾示范社区创建工作,有利于提高城乡居民防灾减灾能力,降低灾害发生可能造成的群众生命与财产损失。

  做好防灾减灾工作,社区是基础、基层是关键。今年,全国防灾减灾日主题是“减轻社区灾害风险,提升基层减灾能力”。截至目前,我省共有国家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774个,省级综合减灾示范社区868个,数量居全国前列。

  防灾减灾,需要群众参与。近年来,为提高基层减灾队伍灾情报送能力,省民政厅与浙江大学等相关单位合作建立培训基地,依托优秀教育培训资源开展灾害信息员职业技能培训和鉴定工作。截至目前,我省已有各级灾害信息员队伍3.1万人。每年10%的灾害信息员接受轮训,基层灾情管理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发挥市场作用

  引导社会力量参与

  防灾减灾工作,需要政府部门与社会力量合作互动。

  2014年,宁波在灾害救助政策基础上,进一步引入市场机制,运用保险工具提高城市自然灾害救助能力和水平,成为全国首批巨灾保险试点城市之一。目前,我省已在全国率先启动茶叶低温气象指数保险、杨梅采摘期降水气象指数保险,开发农业保险险种46个,成为全国险种最多的省份之一。

  近年来,我省积极引导社会力量有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在余姚洪涝、“灿鸿”和“苏迪罗”台风、丽水里东山体滑坡以及省外的玉树、芦山、鲁甸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中,救援类社会组织自发参与应急救援,有效发挥政府救助的补充作用。2016年12月,省民政厅出台《关于推进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健全了我省防灾减灾救灾综合体系,完善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防灾减灾救灾工作格局。

  目前,我省已成立一百余家防灾减灾救灾类社会组织,这些社会组织在各地防灾减灾宣传活动中同样活跃。他们融入乡镇、村(社区)成为防灾减灾宣传者,在进行应急救援演练的同时,引导居民参与、了解防灾减灾工作。防灾减灾观念,已逐渐深入人心。

标签: 防灾减灾 责任编辑: 周舸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相关阅读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