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新阶段,我省在各项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优化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不断推进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大增强了我省政治发展的有效性和创新性。实践证明,在推进各项具体事业发展中加强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实质性的民主权益,是我省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民主政治建设的浙江经验
陈华兴
新时期新阶段,我省从自身实际出发,不断深化认识、开拓创新,积极探索符合浙江实践特点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这些年来,我省在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协商民主制度、基层民主制度、推进依法治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等方面进行了积极而有效的创新探索,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具有一定的典型意义和示范价值。
把政治建设与其他各项事业建设有机统一起来,有效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我省始终将政治建设落实于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各项事业之中,整体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坚持以“八八战略”为总纲,紧紧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动摇,以人为本、统筹兼顾、调整结构、全面推进,在不断增强综合实力、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过程中巩固政治基础;以建设“平安浙江”为抓手,正确处理关系改革全局的重大问题,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确保政治稳定;努力建设“文化大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提炼“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与当代浙江人价值观,在不断加强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过程中保证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作用;积极开展“法治浙江”建设,不断提升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能力,在全面提升法治化水平、加快地方法治政府建设过程中实现政治运行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努力建设“绿色浙江”,大力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在不断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过程中保持政治发展的良好氛围;在推进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中,通过落实“最多跑一次”“五水共治”“三改一拆”“浙商回归”等重点工作,通过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的民生问题,让群众更加信赖党组织,党的建设不断加强。
可见,我省在各项事业的建设过程中注重优化治理体系、强化治理能力,不断推进地方治理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大增强了我省政治发展有效性和创新性。实践证明,在推进各项具体事业发展中加强政治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实质性的民主权益,是我省政治建设与政治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
把协商民主与基层治理有机结合起来,逐步形成多元主体共同协商治理的有效机制
我省大胆探索,积极开拓、创新和完善多个履职载体,突出界别民意通道功能,发挥专委会专业性特长,扩大各界群众有序参与政协协商活动,深化专题协商、丰富对口协商、探索界别协商、完善提案办理协商,不断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作用。
同时,我省各地积极推进基层民主自治中的议事协商,积极探索富有浙江特色、地方特点的社会协商,建立了议事协商会、协商民主会、民间智囊团、听证会、“民情气象站”等各具特点的协商决策形式;积极鼓励引导社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及专业性机构广泛参与协商,以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社团和网络博客等为载体,推动协商民主不断向网络拓展,把协商民主应用到基层治理创新实践之中,真正以协商民主推动人民民主,逐步实行多元主体共同协商治理的有效机制。
这些年来,我省各地在基层民主协商实践中涌现出许多创新做法——
强化公共事务这一协商重点。我省全面推行以“党员群众建议、村党组织提议、村务联席会议商议、党员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和表决结果公开、实施情况公开”为主要内容的“五议两公开”工作法等各具特点的多种协商决策形式;普遍建立由社区单位、社区各方面代表人士特别是新居民、流动人员代表共同参加的共建理事会,探索了“民情合议庭”、和事佬、调解队、动迁圆桌会议、新居民联谊会等多种基层社区治理中的协商民主模式。
注重社会组织这一协商渠道。我省积极鼓励引导社会中介机构、行业协会、社团组织及专业性机构广泛参与协商,如杭州市全面建立“社区和事佬协会”,宁波市在外来人员集中居住的城乡社区,普遍组建和谐促进会等融合性组织,这些社会组织贴近基层、了解民意,在促进社区治理上发挥着独特优势。
构建网络议政这一协商平台。全省网民以网络论坛、网络社区、网络社团和网络博客等为载体,推动协商民主不断向网络拓展,呈现出在虚拟空间中协商议政的良好局面。
把基层民主“草根式”的实践创新与制度建设有机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在亲身实践中增强对民主政治的信心与认同
扩大基层民主,保证人民群众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并对公务人员实行民主监督,既是社会主义民主最广泛的实践,也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作。我省在民主实践过程中,不断推进基层治理实践的制度化、规范化、法制化,发展出温岭民主恳谈制、参与式预算、武义村民民主监督等多种制度形态,同时这些制度又随着民主实践的进一步发展而不断生成、推进与完善。实践表明,我省基层民主制度是在“草根式”的基础上不断发展的,我省基层民主实践又是在土生土长的具体制度规范下不断创新的,两者相生相依、相互促进、相谐前行,这大大增强了广大群众对基层民主的认知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认同感。
这些年来,我省在农村村民自治、城市社区治理、企业基层民主等方面,涌现出一系列具有典型意义的经验和做法,极大丰富了基层民主建设的实践形态与地方经验。在农村村民自治方面,如杭州市的“自荐海选”就是全国首创经验,天台县的“五步工作法”在全国村民自治机制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上受到普遍好评。
把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有机统一起来,强化民主监督在基层政治建设中的作用
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通过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之间的相互制约和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我省在基层民主建设中高度重视民主监督,强调克服权力腐败问题,强调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有选举权、罢免权、参政权、议政权,强调通过民主监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
我省各地不断创新路径、渠道和方式方法,诞生了诸如天台县的廉情监督站、温岭市的村民代表监督委员会、武义县后陈村的村务监督委员会等先进做法和经验,树立了农村民主监督机制的成功典范,在基层民主政治的建设与发展方面走在了全国前列。实践表明,完善基层民主监督机制,提高基层民主监督的水平与成效,是推动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均衡发展的客观需要,这既是区域民主政治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我国基层自治与治理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内容。
这些年来,我省推出了“四张清单一张网”“最多跑一次”等改革措施,对现有利益格局进行深度调整和体制变革,使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政府之间关系在阳光下直接展示。我省加强对权力运行的监督管理, 2012年出台了《关于深入推进“阳光工程”建设的意见》,规范权力阳光运行,实现“部门全覆盖、事项全公开、过程全规范、结果全透明、监督全方位”的工作目标;2013年以来,我省阳光工程建设力度进一步加大,全省从最初确定的14个部门21个权力事项公开试点,逐步扩展为省、市、县、乡、村五级全覆盖。我省强化对基层组织的监督管理,金华市武义县后陈村建立了全国第一个村级民主监督组织。目前,全省30032个行政村,村村建立了村务监督委员会,实现了村级监督组织全覆盖,以村务监督委员会为监督机构的村民自治组织体系已经基本建成。
坚持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有机统一,在实践中切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
坚持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辩证统一,就是坚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坚持走群众路线的有机统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党的群众路线在政治领域的重要体现”的重要论断,明确将群众路线纳入民主政治制度范畴,凸显了群众路线的政治意义和民主价值。也就是说,群众路线既是党的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也是“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运作形态和重要形式”。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体现了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和党和国家的根本性质;“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质上是一种领导方式和决策方式,是一种上下互动、双向运行的民主形态。它不仅强调广大群众主动的政治参与,而且强调领导者要主动深入群众,察民情、听民意、解民忧,与群众打成一片。人民主体和主权在民的民主价值由此得以真实广泛地体现。
我省民主政治发展生动地体现了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辩证统一。在实践中,一方面通过放手发动群众,鼓励群众的创造热情,把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群众的内在本质力量,使精神力量转化为物质力量;另一方面,总结群众实践的经验,甄别群众实践结果的正负面,积极引导群众,扶正抑邪,把“下”的行动统一到“上”的基本精神上来。浙江省委坚持真理,顶住种种压力,积极保护群众的首创精神,从而使“上”的政策精神得到正确的贯彻,使“下”的创造活动与“上”的正确路线始终保持统一。
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政治力量凝聚起来,使各方政治力量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和谐相处的重要法宝。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各方面的政治力量团结凝聚起来,使各方政治力量同心同德同向同行,不断巩固执政基础,是我省政治建设的一个重要特征。
我省注重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的政治优势,努力促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健康发展;发挥人才荟萃、联系广泛的组织优势,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促进浙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发挥智力密集、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优势,大力促进文化大省建设;发挥协调关系、化解矛盾的功能优势,积极建设“平安浙江”、构建和谐社会,从而使我省呈现出凝心聚力、推动发展、团结奋进、平安和谐的良好政治生态。
积极引导政治文化的发展,切实发挥主流意识形态在思想文化领域的主导作用
我省作为改革开放程度高、市场经济发育早的沿海省份,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也出现得更早,人们思想观念、道德意识、价值取向、生活方式多样化趋势也表现得更加明显,因而我省的政治文化情况更加复杂、面临的形势更加严峻、任务更加艰巨。习近平同志主政浙江期间,非常强调在文化大省建设中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指导思想,号召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做到“真”“情”“实”“意”,真情实意地为国家富强、民族兴旺、社会安定、文化繁荣奉献智慧与才情。
在政治文化的建设过程中,我省大力弘扬“与时俱进的浙江精神”,积极提炼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持续推进“农村文化礼堂”建设,努力唱响增亮浙江的“最美现象”。同时,注重对家庭、群体、社区、学校、工作单位等政治环境的建设,对公民特别是青少年进行政治文化教育,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创造良好的人文环境。
【作者为浙江工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教授】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