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杭港情深书写两地共融新故事
2017年06月28日 08:39:16 来源: 杭州日报 记者 赵芳洲 魏奋

  2007年,香港贸发局在杭州举办大规模针对公众消费者推广活动。

  王璟 制图

  田兰芳 制图

  杭港地铁湘湖停车场运用库。

  2016年4月19日港铁主席马时亨教授在杭州地铁1号线进行文明乘客引导。

  来杭四年,香港人谭子康已经习惯去“外婆家”点一道红烧肉,用手机下单,“扫一扫”付款。他和每个杭州人一样,每天在这个城市里“礼让斑马线”,周末去西湖边散步。

  作为杭州汉基外籍人员子女学校的教师,他也看到了两地学生各有特色:香港学生积极、开朗、主动,勇于尝试新事物;杭州学生则内敛稳重。更重要的是,“杭州充满着历史文化气息,希望香港的孩子能在这样的氛围里增进对祖国的了解,到这里‘寻根’。”

  “谭子康们”正在成为浙港两地共融的一面镜子。香港回归20年里,从最初的经贸往来,逐步扩展至人文交流、思维对话,并呈日益频繁之势。血脉相连、携手并进,浙江人与香港的缘分更加浓厚,一个惠及浙港两地、杭港双方的深度合作新时代正大步走来。

  经贸同发展共繁荣

  浙江与香港,一个是传统经济强省,一个是全球知名金融中心、“东方之珠”。香港回归以来,两地在经贸交流方面合作紧密、成绩斐然。

  自2004年CEPA实施后,浙江是第一个赴港的省份。2004、2005年,浙江连续在香港举办了两届“香港·浙江周”活动,不断推动浙港两地经济合作,加强招商引资活动。

  2006年12月,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和香港机场管理局以增资并购方式共同组建合资公司,萧山机场以全部净资产出资,香港机场管理局以现汇方式出资19.9亿元,占35%的股权。这是自CEPA实施以来内地与香港签署的最大合作项目,也是内地首个向港澳开放的机场项目。

  近年来,香港已成为浙江第一大境外客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区,浙江在外投资的第二大地区,同时也是浙江的第三大出口市场。截至去年底,香港共在浙江省投资设立23925家企业,合同外资1884.8亿美元。经核准浙江在香港共投资1676家企业,投资备案总额168.9亿美元。

  汇丰、东亚、渣打、恒生、南洋……当越来越多的香港银行落户浙江;吉利汽车、阿里巴巴……当一家家优质浙江民企登陆香港资本市场,浙江经济中的香港烙印也随之变得璀璨夺目。

  香港远东化工集团总裁杨良栋说,香港回归之初,他只是抱着“试水温”的想法进入内地市场,但20年后,他已习惯每月在浙江与香港上空做“空中飞人”。

  “浙江经济有活力、民资雄厚、电商经济火热,香港要把握内地消费升级商机,发挥金融服务等传统优势。”杨良栋说,20年间,浙港交流由小到大、由单行到双向,“变化”的是合作的“逐步升温”,“不变”的是携手前行的初心,“希望更多港商能在浙江讲述‘新香港故事’,共享发展大商机”。

  如今,香港茶餐厅在杭州大街小巷随处可见、香港品牌亦走进浙江普通家庭之中,香港商人能用一口流利普通话与浙商开展贸易洽谈……这都是香港和浙江交往生动的写照。

  港人往北浙人向南

  近年,双方在经济合作基础不断巩固的基础上,浙港两地的人文交流也日趋频繁。

  “香港回归20年,正好是杭州快速发展的20年。杭州旅港同乡会的发展,也正好与国家发展同步前行。”杭州旅港同乡会会长徐道睦满怀深情地说。成立逾41年,会员已从最初的几十人,到如今超过2000人的“兵强马壮”,“随着杭州发展越来越好,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捐赠帮扶,而是更深层次的合作与交流。”

  徐道睦还身兼香港杭州政协之友联谊会会长,引领起新一轮杭港交流活动热潮。2016年,举办首届“杭港发展论坛—浙江企业香港上市研讨会”,吸引了来自杭州130多家企业参与。上个月,邀请到一批世界级摄影大师来杭采风及讲座。徐道睦感叹,尤其是G20峰会后,杭州的知名度大大提高,来杭投资创业、度假旅游的人与日俱增,“我们有义务把杭州的美推介给世界,让更多人爱上杭州。”

  同在上个月,新港青年会主席、香港桐庐同乡会会长喻涛也组织了香港青年文化团赴杭州、桐庐等地考察交流。喻涛认为,交流活动不仅能让香港青年感受到杭州的湖光山色和迅猛发展,也能增进香港青年对国情和中华文化的认知认同,开阔视野,促进互融互通。

  越鸟南飞,反哺归巢,一幕幕“你来我往”的合作大戏高频率上演。

  2012年6月,浙港签署文化交流合作协议,随后两地文化互动以一种前所未有的高频度密切展开,浙港两地文化交流由此进入一个新阶段,提升到一个新层次。

  2016年12月,香港·杭州创新创业服务中心落户高新区(滨江)海创基地。这也是继中关村之后,全国第二家“香港青年创新创业服务中心”。香港浸会大学博士陈菁菁创办的哥德兰网络科技公司已落户服务中心,享受区“5050”计划政策30万元创业扶持资金。

  2017年4月,香港“西泠学堂”揭牌。与香港集古斋共同创办的香港“西泠学堂”,是西泠印社“走出去”办学的有益尝试。西泠印社希望能够通过香港“西泠学堂”,加深香港市民对中华传统优秀文化的认知和理解,增强对祖国的文化认同和文化自信。

  浙江还启动了香港青年逐梦之旅行动,至2019年邀请万名香港青年到浙江参访交流。香港也于日前在杭州成立香港特区政府驻浙江联络处,以加强两地间经济、文化交流合作。

  家国情怀总是诗

  香港对国家的情义,不仅可从投资内地的历程中窥见。20年间,捐资助款、贡献家乡的故事比比皆是,令人动容。

  祖国大地有上万处教育设施以“逸夫”两个字命名,这个名字在很多人的心中承载着青春的记忆。据新华社消息,邵逸夫历年捐助社会公益、慈善事务超过100亿港元。邵逸夫基金是当前海内外爱国人士在浙江捐款持续时间最长、赠款金额最大、建设项目最多的教育赠款项目。

  “国家振兴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培养人才是民族根本利益的要求。”浙江人邵逸夫,在家乡,首开邵氏基金会的内地捐赠史。1985年,他捐资1000万港币,建造内地首个教育项目——浙江大学邵逸夫科学馆。

  截至2012年,他在浙江一共捐资2.6亿多港币助学,帮助省内130余所学校改善教学环境。他最大的一笔捐资,仍在浙江:捐资2亿港币给浙大,建造邵逸夫医疗中心和邵逸夫医学研究中心。

  医疗,亦是邵逸夫捐助的另一个重点。同样,他将首个医疗捐助项目落在家乡浙江。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是邵逸夫在内地捐赠的项目中,唯一一家与政府、大学共建的公立医院。

  桑梓情深,不仅是邵逸夫一人。如今,在香港的浙江籍人士超过30万,不乏来自政界、商界的“爱乡楷模”。2015年6月,香港知名实业家、慈善家李达三及其夫人叶耀珍向浙江大学捐赠1亿元人民币,专门用于浙江大学干细胞与再生医学研究中心建设。香港特区政府教育局局长吴克俭表示:“希望在李达三先生的带领下,会有更多社会贤达关心教育、支持教育,以及推动香港和内地在教育方面的交流。”

  贸易合作 转型升级再突破

  香港贸易发展局成立于1966年,是香港专责推广对外贸易的法定机构,在世界各地主要商业中心设有40多个办事处,国内目前有13个办事处。作为第11个的杭州办事处于2007年成立,并举行了盛大开幕式。当年,香港贸发局与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了首届香港时尚购物展-杭州。这也是香港贸发局当年在内地最大规模针对公众消费者的一次推广活动。

  2012年由香港贸发局、浙江省经信委、浙江省商务厅、浙江省港澳办、浙江省工商联、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举办的“转型升级·香港博览”在杭州举办。这也是香港贸发局首次在杭州举办的大规模服务业推广活动。

  地铁联姻 优良服务进入杭州

  香港地铁一直被业内推崇为世界上最好的地铁之一。2012年11月24日,杭铁集团和港铁投资建设运营的杭州地铁1号线成功开通,创造了内地一次性开通最长地铁线路的纪录。多年来,杭港公司成功确保了1号线安全、高效和平稳运营,各项运营指标名列前茅,成为内地城市轨道交通行业PPP合作的典范。

  机场合资 优势互补合作共赢

  2006年12月18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有限公司与香港机场管理局正式成立合资公司,成为民航业内第一家整体对外合资的机场。合资后,双方成员之间加强磨合沟通,增进融合互信,以实施产权多元化改革为契机,消化和吸收国际先进机场的管理经验,加大改革和创新力度,积极探索国有控股条件下的机场合资企业的管理模式,全面提高管理水平和经营能力,杭州、香港机场间优势互补,实现了合作共赢。去年,杭州机场共完成旅客吞吐量3159.5万人次、货邮吞吐量48.8万吨、保障航班起降25.1万架次,跻身世界繁忙机场行列。

  目前,港龙航空、香港航空和东方航空三家航空公司执飞杭州—香港航班,一周来回航班有90个。据统计,2016年全年,杭州机场共执行香港航班5848架次,运送旅客858721人次。

  本版部分内容由市外侨办(市港澳办)提供

标签: 香港;杭州;邵逸夫;香港贸发局;捐资 责任编辑: 金晨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