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7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陈文文 陈醉)天气不错的时候,开着车从旧金山到奥克兰的海湾大桥上,冯俊峰会产生错觉,仿佛在杭州湾跨海大桥上飞驰。一样的蓝天,一样的宽阔海湾。常年奔波在杭州和硅谷两地,他对这两个地方太熟悉了。
有一天在上网的他,突然看到有人在问“杭州湾有可能成为东方旧金山湾吗?”他当下就在心里回答:太有可能了。四年前,作为杭州未来科技城的招商员,他被派到硅谷,寻找合适项目,也因此不自觉地把两地作了很多比较。“无论是人才还是产业结构,都在趋同。”
“没有人敢错过湾区。”浙江省一位曾调研过湾区经济的有关人士说,全球60%的经济总量集中在入海口,如果浙江的龙头城市要参与国际竞争,抢占产业链的制高点,代表高端经济形态的湾区必须提上战略议程。“错过湾区的发展机会,机会窗口转瞬即逝。”
浙江看到了也付诸了行动。在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中,“谋划实施‘大湾区’建设行动纲要”被写入报告,并细化为“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支持台州湾区经济发展试验区。”虽然行动纲要尚未出台,但沿杭州湾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舟山等地的地方官员听到“湾区经济要来了”的消息,无不倍感振奋。
发展湾区正当其时
“浙江经济发展到了今天,需要有一个更高层级的顶层设计来打破旧有的坛坛罐罐,尤其是在区域合作之间,地区协商机制固然重要,但经济利益的驱动,更能摧枯拉朽地打破一些落后的发展观念。”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综合处处长潘毅刚认为,湾区就是目前看来最好的顶层设计,发展湾区经济正当其时。
事实上,嗅觉灵敏的浙江人已经感受到了。尤其是近几年,越来越多的浙江本土企业走出去,深度参与国际竞争,成本之痛成了不可避免的事实。
对湾区的期待以及渴求,最先也来自于成本。“湾区是有着明显的产业分工布局的,湾区里的资源,不论是无形还是有形的,能做到‘人尽其才,物尽其用。’当一体化的湾区资源发挥出最优价值后,其最后结果就是湾区里的市场竞争主体在参与全球竞争的时候,成本很低。”潘毅刚说。
要在全球竞争,湾区这个大平台是个关键。怎样集聚高端要素,高端人才?并不是说在某个地方,落地一个大项目或者一个研究室,要素和人就来了,必须要有大都市的环境,跟国际水平接轨,人才愿意来。教育、公共服务、生活环境、道路交通,这些配套缺一不可。但,任何一个县市单打独斗的招商部门都做不到这一点,只有在系统化的湾区里,因为湾区是一个关系簇群优势的典范。
全要素流通、区域分工合作明确的湾区,带来的另一个集聚效应就是:创新。
最新报道显示,全球有101家独角兽公司的总部位于美国加州,23家位于纽约,33家在中国,欧洲的独角兽公司只有13家,主要在德国和英国。而湾区,正是这些独角兽公司的诞生地。
两年前,在冯俊峰的牵线下,旧金山湾区委员会考察了梦想小镇。已经70岁的旧金山湾区委员会,包括苹果在内的270多家湾区高新企业的CEO都是其成员,几乎覆盖了整个硅谷所有的创新资源。在冯俊峰的撮合下,湾区委员会的副总裁戴尔有了一个新身份——梦想小镇名誉镇长。在他看来,梦想小镇创业创新的热情和氛围和硅谷相似,需要补齐的是更加专业、细分的创新配套环境。
比肩世界三大湾区
湾区,“湾”是海湾。湾的基础是深水良港的先天地理优势,这是一个海湾能成为湾区的先决条件。“区”是腹地,区决定着湾可以走多远,能有多强。
全球三大知名湾区:旧金山湾、纽约湾和东京湾,都是依托优良的海湾资源发展起来的,东京湾区的集装箱年吞吐量是766万标准箱,纽约湾区是465万标准箱,旧金山湾区的数据是227万标准箱。
对比这组数据,若统计杭州、宁波、嘉兴、舟山等中心区域,杭州湾湾区的集装箱吞吐量高达2377万标准箱。
杭州湾湾区背靠两大天然良港。宁波舟山港一季度首次超过深圳港,成为世界前三甲的集装箱港口。还有差不多6个月,上海洋山深水港四期工程将正式投入使用,这是目前全球建设规模最大的自动化集装箱码头。两个中国亿吨大港显然能让杭州湾湾区与全球各地快速建立经济联系。
再来看腹地。全球三大湾区是以世界级的城市群为基础,就像东京湾区包含了至少东京、横滨、川崎、千叶、船桥等城市,经济总量占到了整个日本的26%。
比起东京,甚至纽约湾区,旧金山湾区,杭州湾湾区的腹地要大得多。
狭义而言,2003年,浙江建设环杭州湾产业带时,已将沿海沿湾的杭州、宁波、嘉兴、绍兴、温州、台州六市纳入了环杭州湾区域,六市经济总量占全省79.8%,其中湾区核心区生产总值占全省57.7%,工业增加值占全省54.3%、固定资产投资额占全省35.8%。
广义而言,杭州湾处在东部中间的地带,承南启北,再加上海铁联运、江海联运打通了江、海、陆地的物流通道,钱塘江流域、长江流域等广大的腹地都可以成为杭州湾湾区的大腹地。这可以定位为以上海为龙头,构建“1+2+3+X”空间格局,1即上海湾区龙头,2即杭州和宁波两大极核,3即舟山、嘉兴、绍兴三大协同空间,X即所有可辐射的沿海和腹地空间。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虽然世界上最大的东京湾区经济总量目前已经达到了近2万亿美元,遥遥领先。包括上海在内的广义杭州湾湾区经济总量也有约1万亿美金,且增长空间巨大,大有赶超气势。
正确寻找自身定位
对比旧金山湾、纽约湾和东京湾,可以看到他们的发展历程,大致经历了港口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创新经济四个发展阶段。
而这个发展历程可以更为直白地理解为,每个湾区在世界经济发展格局中寻找位置的过程。旧金山湾区凭借苹果、谷歌等几大互联网巨头,站稳了全球信息产业的龙头地位,纽约湾区集聚的金融产业让它找到了“世界金融心脏”的地位,而东京湾区连片的高端制造基地让其在全球的制造链条上占得一席之地。
杭州湾今后的征程上,必然要面对与它的“前辈们”当年迥异的客观条件。比如,人们提及最多的旧金山湾区和东京湾区,之所以能发展到今天的规模和体量,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时势造英雄”——旧金山湾区起家于淘金潮,而东京湾区则受益于城市功能演变和产业大迁移。那么,错过了上一轮发展的黄金机遇期的杭州湾,在中国乃至世界经济格局中找准自身的战略定位、敏锐寻找其发展机遇,无疑更具挑战性。
去年省政协的一份调研报告中,对现有的杭州湾产业结构作了一个评价:“产业同质化、产业布局雷同,存在低小散弱不可持续的问题,以资源开发和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对标东京湾,对杭州湾来说更有现实意义。过去的东京湾也经历过产业布局乱象,港口恶性竞争和重化工污染等问题,所以,杭州湾湾区生产力必然会有一个“有进有出”的调整。
最急迫的,补足交通短板成为湾区发展的“头等大事”。尤其是沿海大通道,存在明显的交通短板。杭州湾杭甬连接主要通道通行能力有限,铁路仅有杭甬客专和萧甬铁路,高速仅有杭甬高速和杭州湾跨海大桥,已不能满足宁波与杭州、上海等主要城市的沟通联系。乐清湾、瓯江口、三门湾等区域对外交通建设滞后,对内连通性不足,呈现末端式交通格局。
无论是旧金山湾还是东京湾,在这些人口最密集、经济最繁荣的大都会,高额的经济总量和宜人的环境和多元包容的氛围相伴相生,刷新着我们对于湾区经济的想象。冯俊峰说,“我在旧金山湾区生活了5年,那里的大学校区、科技园区和居民社区都是融合在一起的,让人去了都不想走。”
“湾区经济必须秉持保护性开发的原则。”潘毅刚说,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湾区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杭州湾会成为第四个世界级湾区吗?让我们拭目以待!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