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治理创新,四海一家亲
——杭州东信社区探索国际化背景下的城市党建路径
2017年08月17日 06:39:46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吴勇 实习生 袁秀佳 通讯员 戴笔峰 季斌凯 陈顺泉

zjrb2017081700011v03b006.jpg

东信社区党总支邀请外籍居民参加议事活动。

  浙江在线8月17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吴勇 实习生 袁秀佳 通讯员 戴笔峰 季斌凯 陈顺泉)核心提示:跨国公司高度集聚、高新经济快速发展、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关系复杂多样……被称为“国际滨”的杭州滨江区,正在探索一条符合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党建工作规律的基层党建新路。近日,本报记者蹲点滨江区浦沿街道东信社区,担任一周社区党总支书记助理,近距离感受一个国际化社区的基层党建实践细节。

  这是一个处于杭州接轨国际化前沿的“新”社区。之所以新潮,不仅因为这里商务楼宇林立,新业态密集,还在于有485位“洋居民”在此居住。新面孔、新环境,给基层党建工作提出了新课题,也对社区党组织的服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提出了新要求。

  作为杭州首批国际化示范社区之一,东信社区如何在城市党建引领下做好社区治理这篇文章?8月8日至11日,记者走进这里,当起了社区党总支书记裴海祥的助理,寻求这个问题的答案。

  时间:8月8日

  地点:社区办事大厅

  服务跟上新需求

  8月8日,记者一踏进社区办公楼,迎面传来办事大厅中电钻的嗞嗞声。

  “我们正在改掉原来7字型的台位,变为敞开式办公,让每个来办事的居民享受更好的服务体验。”裴海祥一边关心施工现场细节,一边挥着双手向记者描述这个“马上会更好”的服务平台,“我们准备将计划生育、城市管理、民政帮扶、综合治理、党建群团、劳动保障、宣传文体等7个专业社工窗口,改造为全能社工窗口,并增设国际化服务窗口,由英语专业八级的社工负责。”

  记者好奇,面积仅有35平方米的办事“大厅”,为何如此大费周章?

  正带着孩子在社区门口玩耍的居民何彩芳在闲聊中道出原委: “这个大厅之前有7个专业服务窗口,有些年纪大的人一下子还真不知道去哪个窗口办。”

  怎样从细微处提升社区服务群众的质量?裴海祥从办事大厅这个便民服务的“第一窗口”动刀,倒逼党员干部办事服务围着群众转。“今后,本地居民办事直接到全能社工窗口,外国人办事则有国际化服务通道,一目了然。”

  为了把好事办好,也是为了在社区深入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裴海祥没少听群众的心里话。社区里外籍居民不少,今年7月中旬,社区党总支联合致公党滨江总支专门邀请外籍居民开了个座谈会。会上,外籍居民为这项改革点赞,还为它取了个英文名字——“one stop,one trip,one paper”(即“一站一次一单清”),也提了不少意见建议。

  “汇集各方意见,搭建沟通平台。”在裴海祥看来,只有更多以居民的眼光打量社区工作,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时间:8月8日

  地点:社区共建单位

  党建嵌入新领域

  不停奔走,是许多社区干部的工作常态。从社区办公楼出来,记者又跟着裴海祥跑了社区共建单位杭州启迪东信孵化器有限公司。

  这天,他要找企业主说说区里的招商政策。看着这位敬业的社区书记,杭州龙镜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金涛听得认真。去年入驻启迪东信下属的启迪国际滨外创基地后,他一直有很多期待:“我们正启动第二轮融资,启迪能给我们带来哪些融资资源?东信能为我们提供更便捷的服务吗?” 对此,裴海祥一一耐心解答。

  如何服务好类似龙镜科技等市场新主体,裴海祥承认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储备,连话都插不进去。“一方面要从书上看、网上学,不过最重要的还是要走进企业。”

  怎么真正走进?讲解政策之余,裴海祥现场给记者上起了课:“社区与驻区单位‘联盟’是一种方式,虽然两者互不隶属,但在党的建设和城市发展等方面目标一致,是同一区域内不可分割的利益共同体,就有了我们开展工作的空间。”

  作为社区共建单位,杭州启迪东信孵化器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欧阳华斌还有另一个身份——社区创新创业导师。他告诉记者,目前正积极推进社区联合党支部建设,还牵头设立创业互助基金,扶助创业起始阶段的小微企业成长。

  东信社区这个小小“联合国”也为企业吸引国际化人才加盟“加码”。“这里国际学校、餐厅、酒吧应有尽有,很有吸引力。”金涛说。

  “把围墙外的事情交给我们,你们安心干好围墙内的事。”这是裴海祥心中最理想的状态。过去6个月中,孵化器已吸引40余个国内科技项目以及来自美国、加拿大、尼泊尔等国家的创业者入驻启迪国际滨外创基地,这得益于多层次推进区域化党建,打造服务中外居民的“同心圆”。

  “组织共建、资源共享、活动共办、大事共商……社区党组织与非公企业党组织结对共建,以大带小、以老带新,使新成立的党组织有了‘靠山’和资源,自然大家都能发展得更好。”欧阳华斌告诉记者。

  时间:8月9日

  地点:小区业委会办公室

  治理更有“国际范”

  外籍居民如何融入中国社区?8月9日晚,记者跟着裴海祥见证了一场特殊的谈话。

  当天,在中国生活了近35年的日本籍居民中川泰俊,向所在的钱塘山水小区业委会递交简历,表示想竞选业委会委员。这令裴海祥颇为兴奋,当晚,他就找了中川泰俊谈话。

  “城市的改变从社区这个‘社会细胞’开始。”这位东芝公司的资深顾问对节能照明、垃圾分类颇有心得,期待为社区奉献自己的智慧。“外籍居民主动竞选业委会委员,这还是第一次,我们期待您的加入。”裴海祥边听边记,并邀请他加入社区公共事务议事会。

  裴海祥坦言,最看重的是中川泰俊的专业背景,“开放是国际化社区最显著的标签,这要求我们打开‘脑洞’、开放思维。”

  抓好城市基层党建,其意义在于提升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在东信社区,改变正悄然发生。

  类似于社区智库的社区“公共事务议事会”,在社区党总支领导下成立,集居民之智,协调解决社区内的大小问题。这些年,随着专业背景人士和有特长的党员、中外居民等不断加入,这个智库正日益壮大。

  曾担任钱塘山水小区业委会主任的老党员蒋明,便是公共事务议事会的资深成员。上个月,钱塘山水小区业委会因为小区外立面瓷砖有坠落危险,要动用物业维修基金对外立面进行维修,熟悉流程的蒋明就从工程招投标、居民意见、公示公告方面予以指导,帮助现任业委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有序进行维修工程。

  除了公共事务议事会,原来以党员为主体的社区志愿者队伍,也出现了越来越多外籍居民的身影。

  来自马来西亚的女孩Marina,是志愿者团队里的积极分子。她经常出现在小区会所、居委会活动场所,或调解邻里纠纷,或卖力吆喝小区活动。“如果说不到‘点’上,老外肯定不愿意让步。”61岁的居民蒋国仙从事志愿工作已有4年,碰到调解中外邻居的摩擦矛盾,有时深感力不从心,“而身为外籍居民的志愿者往往知道问题出在哪,一两句对路的解释和规劝,轻易就能解开一个‘结’。”

  “用开放的思维推进社区治理,不仅带动国际化社区的形成,还平添几分城市社区难觅的人情味。”走访中,不少当地居民都向记者表达了类似观点。

  时间:8月11日

  地点:丁香书院

  努力做大“朋友圈”

  “相逢含笑送真情,邻里亲切把话拉。黑皮肤的小伙,蓝眼睛的娃娃,东北话的大爷,闽南话的大妈,人间有爱融合一个国际化的家……”

  8月11日,在社区活动中心“丁香书院”,社区居民康春花正带领中外志愿者,为《东信之歌》录制排练。“既然是国际社区之歌,不妨在中国曲风里再添点RAP元素。”她向裴海祥建议。

  早些年前,“丁香书院”还是一个英语角,后来随着“蹭学”的中国人、外国人越来越多,社区顺势把它扩容成了“丁香书院”,在这里教外籍居民书法、汉语、茶道、诗歌朗诵等“国学技能”,很受欢迎。

  附近一家公司的职员朱国铭便是这里的常客。“在这个城市里寻找归属感的年轻人,有了一处心灵家园。”他说。

  城市飞速发展,新兴领域不断出现。“我们不断织密党的组织网络,把党的组织和工作嵌入到城市发展最活跃的经络上。”滨江区委组织部副部长戴灿东说。

  这些年来,东信社区党总支创新“党建+”模式,推动国际化善美社区建设。连续5年,由社区党总支创设的“党员邮政站”,从党员身上收集爱心资源,通过开设10余项专递,把服务“传递”给有需要的人,做大党组织的“朋友圈”,让更多居民感受党建的正能量。“正如丁香花一样,由多个民族多个国家居民组成的东信,一瓣瓣小花簇拥在一起才绽放了绚丽的花伞。”

  “我喜欢这里多元化的‘朋友圈’,喜欢本地居民即使不会英语也能随时传递出的友善。”来自加拿大的Cenci告诉记者。

  开放包容的管理、繁荣多元的文化、联动式创新发展,都指向一个目标:帮中外居民建设温馨的家,为城市营造安定环境, 正如社区党总支在建设国际化社区中传递的理念——让老外不“见外”,让居民“见外”不怪。

标签: 社区;外籍居民;居民;党建;公共事务;党总支;国际化 责任编辑: 汪江军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70817299514790896.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