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关键在于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培养造就一支具有铁一般信仰、铁一般信念、铁一般纪律、铁一般担当的干部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把好干部选用起来,需要科学有效的选人用人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浙江大力推进高素质干部队伍建设,各地积极探索干部能上能下的制度和方法,努力推动形成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的用人导向和从政环境。
浙江在线8月24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李鹏 陈久忍 区委报道组 周薇薇 通讯员 蔡智敏)46岁的尤再进没想到,一年多时间里,他被连续提拔了两次。
去年3月,台州市黄岩区东城街道组织委员尤再进被提拔为街道党工委副书记;今年4月,他又被提拔为东城街道办事处主任。基于实干担当的两次提拔,已在当地传为美谈。
今年以来,在黄岩区,像尤再进这样被提拔或转任重要岗位的干部有45人。而与此同时,该区还有25名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被降职、免职或调整岗位。
近年来,黄岩区探索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考核调整机制,大力选拔敢抓敢管的干部、兢兢业业的“老黄牛式”干部,下大力气解决“为官不为”的问题,调整不适宜不胜任的干部,保证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形成良好的用人导向和制度环境。
实干担当者“上得来”
8月16日中午11时,黄岩区天长路区块房屋拆除现场。尤再进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他撸起袖子,扭头擦了擦脸上的汗,在现场继续忙碌起来……
“早两个月,他右膝盖摔伤,还打了石膏,可还是跟现在一样忙着项目的事儿。”东城街道党工委委员李嗣君告诉记者,在她看来,原本像“老黄牛”的尤再进现在更有冲劲了。
说他是“老黄牛”,因为此前在4年多的街道党委组织委员岗位上,他总是忙忙碌碌,虽然不显山不露水,很低调,可每年街道的组织工作都是全区先进。
说他更有冲劲了,因为天长路区块旧城改建项目的突破。今年2月,这个停滞了15年之久的项目重新启动,项目涉及2206户,老房子多、人口结构复杂、环境杂乱差,工作难度非常大。
攻坚克难需要的是能打敢拼、有担当的干部。当时担任项目指挥的尤再进意识到,他“必须破釜沉舟,就是用尽洪荒之力也要把这块硬骨头啃下来”。每天工作长达16小时,连续奋战4个多月,那段时间成为他难忘的经历。
天长路项目位于城市核心区块。在拆迁过程中,各方利益博弈,干部们面临极大的压力,而且越往后,越是顽症痼疾,工作越是难做。
“当时让我印象最深的是,在最困难的时候,他想办法来激发大家的斗志。”一名区委组织部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尤再进对数字非常敏感,“在现场随便指一个方向,他就能脱口而出那里还有多少户的工作没做完,每一户的难点在哪里”。他每天晚上都会在微信群里通报每个工作组当天的进度数据,把大家比学赶超的劲头激发出来。
最终,在团队共同努力下,今年5月,天长路区块实现了100%签约。
黄岩区将项目一线作为党员干部的试金石和练兵场。在干部调配中,注重以实绩论英雄,强化实干导向,优先提拔实干担当的干部。
“区里专门建立攻坚项目专项考察组,全方位、全时段跟踪考察干部在项目一线作为,建立实绩档案。”黄岩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4月的干部调配中,包括尤再进的21名在天长路改建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干部得到提拔。
这次干部调配力度之大,在当地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次确实提拔了一批踏实工作、群众公认的干部,一线导向和实干导向很明显。”东城街道城建办主任苏导全说,现在大家习惯往一线跑,待在办公室吹空调的越来越少。
不胜任干部“下得去”
8月16日上午10时多,在黄岩区县前街的区级机关党工委办公室里,工作人员许炜钰习惯性地打开“党员干部道德诚信管理信息系统”,开始审核各机关党组织提交的信息。
此时,在离她300米左右的另外一幢办公楼里,区商务局机关党委副书记薛君飞也打开了系统,开始提交单位党员干部道德诚信方面的数据。
此前,有件事让黄岩区商务局的党员干部们“炸开了锅”。“什么?何亮(化名)被暂缓提拔了?!”回忆起当时的情景,薛君飞依然感慨,“以前觉得道德诚信有点‘虚’,没想到现在不仅‘量化’了,而且评价等级还跟干部提拔挂钩。”
原来,当时该局一位已经进入提拔任用考察环节的干部,因为道德诚信档案3年内无A级记录被暂缓提拔。
“德才兼备、以德为先,是我们党的用人标准。然而,干部的‘德’,看不见摸不着,难以评定。”黄岩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为了探索解决这个问题,该区建立了党员干部道德诚信体系,4.1万名党员干部都有一份电子化的个人道德诚信信息档案,接受量化考核评价,并同干部选拔任用挂钩。
截至目前,全区已有18名干部因为同样的原因未被提名或被暂缓提拔,还有5名区管后备干部因为存在C级记录被取消了资格。
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核心难点是解决干部“下”的问题。除了“德”的量化外,黄岩区出台了《调整不适宜担任现职干部暂行办法》,制定了10条定量标准和6条定性标准,细化标准,从制度上畅通“下”的渠道。
那些平日里自傲骄横、不干实事的,下了;工作消极应付、吃拿卡要的,下了;充当老好人,能力水平一般的,下了;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想混日子的,下了……今年以来,全区共对62名不适宜担任现职领导干部采取了相应措施,其中免职、降职6人,调整岗位19人,诫勉谈话4人,书面检查5人,谈话提醒28人。
让不干事的干部挪位子,为干实事的干部提供更大平台,“一上一下”之间,倒逼干部精气神。
8月17日上午,在黄岩区西江大桥附近卖杂酱面的小摊贩赵永辉笑着告诉记者,“那些‘大盖帽’跟以前大不一样了!”
他说,以前碰到自己占用路面摆摊,城管单纯罚钱扣车。现在,城管会主动来沟通,还专门开辟临时过渡点,这样既给他们解决了生计,又不影响市容。
“那个时候我们的个别干部比较慵懒,习惯于一直以来的工作节奏。”台州市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局黄岩分局的一名中层干部坦言。
“后来,班子调整后,我们单位的干事氛围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位干部表示,“老婆说我皮肤黑了,嗓子哑了,头发白了,人也瘦了。但是我觉得自己比以前更充实,干劲也更足了。”
“能上能下”成为常态
8月16日下午,黄岩区二环南路288号的黄岩博物馆新馆。在参观了馆内历史文化陈列之后,记者和馆长罗永华聊了起来。
谁曾想到,这位精通文史,在文物收藏方面造诣颇深的馆长,在两年多以前,还是一名乡镇街道干部。
“两年前的那次岗位调整让我迎来了‘人生第二春’。”罗永华说,那个时候他在乡镇街道已经干了10多年,有些疲惫和倦怠。组织上把他从乡镇街道调整到了区文广新局非领导岗位。后来,考虑到他在文物收藏方面的特长,让他担任博物馆馆长。
罗永华说:“在自己喜欢的岗位上,我的干事热情又被重新点燃。两年多来,我一直忙着筹划新馆开馆,有的时候感觉自己像是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
“疏通了‘下’的渠道,同时,也要让干部在更合适的岗位发挥更大作用,这样才能让被调整的干部心服口服。”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当地对被调整的干部定期回访,符合条件的可重新任用。
刘刚(化名)没有想到,他在被免职两年之后,还能在今年4月重回领导岗位。
此前,作为乡镇街道班子成员的刘刚,推进工作不力,被免去了职务。之后,他被抽调选派到重点工程项目攻坚一线工作,积极肯干,工作实绩明显进步。组织考察了解之后,重新安排其到领导岗位。
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探索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考核调整机制,就是要让大家真正认识到:干得好,能上;干不好,谁都得下。要使干部的“上下”动态化,常态化,既克服“下”的思想阻力,又调动被调整干部的干事创业热情,从而激发干部队伍干事的精气神。
“现在黄岩干部的精气神越来越足了。”在采访中,该区老干部章显林竖起大拇指,“你看,光是天长路改造,这个15年都没有啃下的硬骨头,他们几个月就搞定了,这个真的不一般。”
今年上半年,黄岩9项主要经济指标综合排名进入台州“第一方阵”,城中村改造排名位列全省第四、台州第一。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