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三尺讲台点亮希望之光
2017年09月11日 07:27:09 来源: 浙江在线 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通讯员 黄莉萍

  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无数教师站在三尺讲台上,书写着“一个也不能少”的教育故事。本报今日刊发的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舟山教师张赛芬,东阳三代书香传承的“教师之家”、抚养190名孤儿的诸暨海亮教育集团,无不以他们的爱心和坚守,点亮职业的荣光,让孩子们绽放人生的光彩。9月10日是第33个教师节,让我们对所有老师说一声:“老师,您好!”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张赛芬——用心打造“蓝金领”

zjrb2017091100010v02b008.jpg

  浙江在线9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马悦 通讯员 黄莉萍)教育部2017年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近日揭晓,舟山职业技术学校教师张赛芬成为我省唯一获此殊荣的教师,也是全国唯一当选的职教老师。

  面对荣誉,张赛芬说:“适合孩子的教育才是最好的教育。职业技术学校的孩子通过老师的引导,同样可以找到成功之路。”

  点燃希望重新开始

  张赛芬工作28年,担任了27年班主任、接手近10个专业。高职考试通过率达95%,技能考证合格率98%以上。

  “几乎每年给她一个入学总分最低、班额最大的男生班,只需半个月,总会奇迹般地进入‘先进班集体’的行列。”在舟山职业技术学校副校长丁峰眼中,张赛芬是“救火队员”。

  每年接手高一班级,张赛芬从暑假便开始进行家访。开学第一天,每位学生桌上会出现一张纸,正面有她对学生的寄语和手机号,反面则是学生情况调查表。“不管你曾经考了多少分,咱们一切从零开始。在我眼中,你们都是一张张白纸。”纸上,张赛芬这么说。每位学生填好后,张赛芬就笑容可掬地拿起着手机说:“来,留下高中的第一张照片。”

  开学第一课上,张赛芬还请学生看“大片”。内容包括《大国工匠》等纪录片、央视对舟山群岛新区规划及人才需求的报道,还有优秀毕业生及行业精英的现身说法。

  “看到社会对个人评价的多元化,看到舟山建设对人才的新需求,才能真正转变学生们的成才观,看到属于他们的希望。”在张赛芬眼中,只有重拾荣誉感和自信心,才能有全新的开始。

  陪伴成长一路前行

  开学第一周的军训,张赛芬几乎全程参与,晚上也住在学校宿舍。

  “热爱劳动是自力更生的基础。”张赛芬说。扫地怎么扫,鞋子怎么刷,衣服怎么洗……她像妈妈一般,不厌其烦地给这些大男孩示范。

  第二周,张赛芬主抓坐姿和作业。

  她一有空就会在教室外巡查,上课坐姿不端正的学生,下课接着练习。她“死磕”的还有学生作业。每天拿着作业成绩反馈表,仔细分析各学科任课教师的评价,分析学生成绩的浮动情况。“及时反馈跟踪,学生才能养成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只要肯努力,整个世界都会为你让路。”这是她经常激励学生的话。张赛芬精心组织了一次次比赛,激励学生“凡事勇争第一”的信念。她的学生也不辱使命,几乎包揽了全校各项活动的冠军。还拿过舟山市技工学校高一数学会考全市第一名、舟山市青少年救护技能比赛团体第一名等。

  为了走近学生、了解学生,作为一名英语专业教师,张赛芬还和学生们一起考出了钳工证。她还是一名有经验的焊工、汽车修理工,能熟练指导学生进行量、锉、磨、钻孔等。

  “老师的执着和热情告诉我们,没有完成不了的任务,没有攻克不了的难关。老师的陪伴和激励,让我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成功的自信。”一名学生感慨地说。

  自律自立华丽转身

  每天,张赛芬都不让家长微信群闲着,一有时间就把学生们的“光辉形象”发送上去。“放大学生优点,才能激励他们做得更好。”

  “爱不是盲目的,关心学生,就要给他们真正需要的。”她让性格活泼的学生和沉默寡言的学生做同桌,遇到有早恋倾向的学生,就和对方谈人生、谈家庭、谈什么是爱。

  自律、自立、自励,是张赛芬眼中学生成长的3个境界。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学习能力和吃苦耐劳的精神,都是她看中的核心素养。

  “我通过‘放手’来培养学生的这些能力。”张赛芬说。她的班级里,学生们各司其职,并坚持通过班干部会议,汇报存在的问题以及改正的具体措施。“通过这样的锻炼,孩子们的沟通、管理能力大大提高。刚毕业的船机安全班,就有部分学生成了企业的班组长。”

  张赛芬提出了“蓝金领”的概念,为学生指明了职业方向。所谓“蓝金领”,是指蓝领专业、金领人才,即职校生能够承担起社会责任,为社会作出应有贡献,发挥专业技术特长,为自己赢得体面而有尊严的生活。在她的培育下,很多职校生经历了华丽转身。

  在张赛芬眼中,教育,就是一场收获满满的幸福旅行。

  一家三代同校教学 教师之家书香传

zjrb2017091100010v02b007.jpg

  陈建中在教学中。

  浙江在线9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春鸣)在东阳市横店镇,有这样一个家庭,一家三代同为教师,而且先后在同一所学校任教。

  “38年前,我作为横店镇官桥小学的一名新教师,送父亲光荣退休。今年我将退休,已是官桥小学教师的儿子送我。”新学期开学第一天,老教师陈建中不胜感慨。

  “我父亲陈玉麟17岁到横店秦塘村校任教。”陈建中说,虽然出身农家,但父亲写得一手好字,在校表现深得同事、领导好评。

  陈建中说,当时因为家里穷,没钱买墨和纸,父亲就把砖块磨平,每天天蒙蒙亮就起床,用毛笔蘸水写在砖块上,每天早上写完一大碗清水再吃早饭。

  1979年,陈玉麟退休,陈建中成为官桥小学的教师。陈玉麟叮嘱道:“一定要好好培养学生,做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

  “雷公响响雨不落。”这是陈玉麟经常对陈建中说的一句话,意思是对一些顽皮的学生,只可口头批评,不可打击其自尊心,更不可体罚学生。正是受到父亲的教诲,陈建中在教学工作中,宽严有度,在课余活动中和学生打成一片。

  20多年来,陈建中自掏腰包创办“官桥小学小荷文学社”,文学社成员在各级各类书法比赛中多次获奖。他还通过成立小记者团和举办各类活动,对学生进行全方位能力培养和思想品德教育。由于工作突出,陈建中多次被评为东阳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少先队优秀辅导员等。

  “人生就像黎明的露珠,稍纵即逝,但要留下一条闪光的弧,让我的一批批学生成为这条弧的延伸。”陈建中说。

  如今,陈建中也到了退休的年纪,而他的儿子陈昊已于4年前成为官桥小学老师。

  2013年,陈昊从浙师大中文系毕业,子承父业,陈建中建议儿子选择官桥小学。这一建议,促成了三代人先后在同一所小学任教的佳话。

  在培养学生方面,陈昊也颇有心得,他的多名学生在东阳市亲子征文比赛、东阳市建军节征文比赛中获奖,其中一名学生获得金华市亲子征文比赛一等奖。

  海亮教育三年抚育190名孤儿 雏鹰高飞会有时

  浙江在线9月11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纪驭亚 周楷华 王啸天)“我来自贵州麻江县,5岁时因为车祸失去了父母。在冯爸爸、冯妈妈的帮助下,我现在的生活很幸福。”当12岁飞飞的故事通过大屏幕播放出来时,现场不少观众潸然泪下。这是出现在诸暨海亮教育园“海亮·雏鹰高飞”晚会上的动人一幕。

  这个伤心的故事,有了一个幸福的转折——她成为“海亮·雏鹰高飞”培养工程资助对象,入住海亮幸福院,开始了在海亮教育园的求学生活。

  飞飞口中的“冯爸爸、冯妈妈”正是海亮集团董事局主席冯海良和他的妻子。2014年,他们分别以海亮集团与浙江海亮慈善基金会的名义,共同启动“海亮·雏鹰高飞”慈善公益项目,在全国范围内收养孤儿。而这个公益项目的发起初衷也非常简单:“企业越大,社会责任越大。”

  3年的时间,海亮有了至少190个“小雏鹰”,他们来自黑龙江、云南、安徽、陕西等16个省份。这些孩子,年龄最小的当时只有4岁,最大的22岁。

  这些孩子统一入驻整洁、舒适的海亮幸福院,由专职爱心妈妈精心照料。幸福院里的设施十分完备,孩子们的房间里,空调、电视、洗衣机等家电一应俱全,吃饭有专门的食堂,院内还有图书室、电子阅览室、活动室、运动场等配套设施。

  此外,为了提高孩子们的素养,幸福院还定期邀请老师授课,钢琴、跆拳道、街舞,孩子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我最喜欢跳街舞了,跳舞的时候感觉特别快乐。”14岁的江西女孩聂瑶告诉记者,这样的生活自己来之前是没有想到的。

  为了给这些孩子更多的精神关怀,今年,海亮教育集团发动年轻党员,一对一与“小雏鹰”们结对,通过课业辅导、生活帮扶、情感交流等方式,充当起他们的倾诉对象和心理辅导师。

  据悉,孩子们将在海亮教育集团完成基础教育阶段的全部学业。除了承担就读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全部的学习生活费用外,海亮慈善基金会还会提供其就读高校的所有费用,最高资助至硕士研究生毕业。“这不是一时所为,而是一场慈善长跑。这也不仅仅是慈善行为,我们希望培养更多的有用之才。”海亮集团有关负责人表示。

  在晚会的新生欢迎仪式上,记者获悉,今年又有36名“小雏鹰”将加入这个大家庭。“接下来,我们还会在更多的‘小雏鹰’间传递爱、接力爱,帮助更多的孩子撑起一片蓝天。”冯海良说。

标签: 教书育人楷模;学生;蓝金领;孩子;教师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