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0月1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云灵)“从单点单能到多体多能之间有机协调的进化之路走得通吗?这条路很难,但经过一年时间的实践,我们至少证明这一件事是可行的,可达的。”
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在大会上做演讲
10月12日,云栖大会的第二天,杭州最高气温降到20摄氏度以下。阿里云机器智能首席科学家闵万里(花名“山景”)换上一身帅气西装,站到云栖大会主论坛的舞台上,讲起了他“通往多体智能的进化之路”。
眼下,我们已经看到了城市大脑在“指挥”城市交通上起到的作用,也看到了工业大脑在提升工业产品良品率上的影响。不过,在此之前,如何把视频识别、人脸识别、文本识别、语音对话等所有单点智能有效联合起来,曾是摆在山景和他团队面前的挑战。
那么,他们如何走出解决难题的第一步?有了多体多能的ET大脑之后,浙江乃至全国企业的信息化转型又将得到哪些普惠?
基础技术“普惠”工业企业
1900年,经典物理学的“大厦”已经落成,牛顿力学三大定律、麦克斯韦方程组、经典统计力学,一切物理现象似乎都能够从相应的理论中得到满意的回答。“除了两个令人不安的实验。”(记者注:“迈克尔孙-莫雷实验”和“黑体辐射实验”)山景说,“有人对这个现状不满意,第一个人是爱因斯坦,第二个就是波尔。”
此后不长的时间里,众所周知,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波尔的量子论相继诞生,撼动了经典物理学的根基,量子论更是使人类对物质的认识由宏观世界走入微观世界。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同样的一个故事,当我们有了这么多厉害的视频识别、人脸识别、OCR(光学字符识别)的时候,我们是否就可以轻松地开出一路绿色的生命通道?答案不是那么简单,中间有很多技术的挑战。”
山景解释,“假定你有一条流水线,线上有A、B、C、D、E、F、G七个点,最后生产出来的产品是H。每一个点上的工人,他们的操作都可能有一些偏差,当他们有偏差的时候,后面的人如何实时纠正以最终保证H是稳定的?这就需要把前面的七个点有机协调在一起,这种协调不是事后的分析,一定是在线实时反馈。”
山景告诉记者,这一理念已经应用到了一些企业中。以浙企恒逸集团为例,在它使用燃煤动力的过程中,吹煤的速度太快,会使煤得不到充分燃烧,太晚了又会降低效率,一环扣一环、如何动态调解以确保生产出来电的效率是最高的;排的污、废气、硫是最少的,阿里云做到了。
“爱因斯坦没有满足经典力学,他创造了宇宙学当中的引力波、广义相对论;今天同样的,阿里云也不满足于只做人工智能中的视频识别、语音识别还有文本识别,这些我们都可以做,但这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山景说,“我们的终极目标在哪里?多体智能、普惠是我们的目标,为了无法计算的价值,为了让所有的人不再依赖于一种强行的制度或者侥幸。”
阿里云助力“十万企业上云”
对浙江来说,信息经济是我省的战略性选择。两年前的云栖大会上,时任浙江省省长李强分享了“数据充满机遇,云端决定未来”的观点,并首次提出“云上浙江”“数据强省”概念。今年,我省又将“十万企业上云”行动作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写入了《省政府工作报告》。
今年4月,省经信委发布《浙江省“企业上云”行动计划(2017)》,将通过政府引导、企业为主体的方式,推动浙江企业上云、用云。这个目标,强调的不光是数量级(年内新增上云企业十万家),更要比云计算、云平台应用的深度。
阿里云总裁胡晓明在11日的大会上表示,浙江的“十万企业上云”,核心是希望把制造业和服务业在云上推进。“当制造业和云计算结合的时候,智能制造才是真正的开始。”
胡晓明表示,阿里云将与全世界创新性公司开展合作,为企业转型升级提供更好的技术能力帮助。
以吉利为例,通过对云计算的深度应用,消费者在吉利定的任何一辆车,包括访问它的页面的数据都会与吉利的生产链数据打通,并服务于消费者未来对于车的个性化定制。同时,阿里云用云计算高性能计算对于吉利的碰撞测试提供相应的计算服务,以降低它的计算成本。
据记者了解,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全省新增上云企业数已突破8万家,企业上云速度明显加快。越来越多的企业像吉利汽车一样,享受到“上云”带来的红利。全国最大的轮胎制造企业中策橡胶集团,在生产环节引入阿里云的人工智能ET工业大脑,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处理橡胶的工艺参数,匹配最优的合成方案,平均合格率提升3%-5%。
“技术除了展示它的强大,更有它的柔性、有它的温度。”胡晓明说。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