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园区
浙江在线11月10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杨斌英 潘宗敏)57项国家和省市级重要改革试点,其中农字号的改革试点有27项;36个园区、7个粮食生产功能区通过了省级验收认定;与各类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建成23个创新示范基地、6个生态型创新高效基地……近年来,德清屡次站上了农业农村改革发展前沿舞台,为“三农”发展增添新动能,为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奠定基础。
“五山一水四分田”的德清,历来崇尚农耕文化,近年来现代农业发展不断提升,美丽乡村建设不断升级,农村综合改革不断突破,德清成为了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今年年初,德清成为了全省唯一的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以此为契机,德清县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扎实推进改革试点各项工作,让农业更绿,让农村更美,让农民更富,全力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
农业更绿 产品越来越优
深秋季节,走进德清禹越镇三林村,200亩大小的庙前漾,每到黄昏时分成群鹭鸟归林,一派田园好风光,而另一边万鸟园、文化礼堂、尚书广场等项目都在紧锣密鼓地施工。“环境好了,投资方慕名前来,现在村里有不少项目落户了。”三林村党总支书记沈炳奎乐呵呵地说,这几个月“美丽乡村田园综合体”的推进,他忙碌的脚步就一直没有停歇过。
以“水乡、蚕业、休闲农业”为特色的三林村,在农业绿化的路上不断转化,发展成为集旅游、采摘、垂钓等为一体的休闲观光农业,吸引了总投资2840万元的大项目落户,目前万鸟园、尚书广场、游客中心等12大工程29项内容已经全面推开。
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等为一体的田园综合体,正是德清农业绿化的生动实践。这与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的农业生产方式向“绿”调整的理念深度契合,目前,莫干山镇劳岭村农业产业建设等5个田园综合体项目都在全面推进中。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一项长期工作,必须坚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德清县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为此,德清在省内率先全域治理渔业养殖尾水,养殖废水层层通关后变清澈。截至目前,治理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1120个治理点、13.15万亩尾水治理设施设备全面建成并投入运作,超额完成全年治理任务。
绿色发展必须统筹一盘棋,尾水治理只是其中的一个方面。据统计,绿色生产方面,德清大力推进养殖行业整治、农业减量、农业生产管理用房整治等工作,已关停整治养殖场2700多家,完成7000多幢农业生产管理用房整治,“主体小循环、园区中循环、县域大循环”的生态循环农业示范体系逐步完善。绿色产业方面,德清已建成新港省级现代农业综合区、清溪中华鳖省级示范区等36家省级园区,培育了欧诗漫、新市油脂等120多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打造绿色品牌方面,德清大力开展“讲道德·更健康”诚信农产品工程,打响了“德清嫂”区域公用品牌,品牌应用企业达120多家。2014年至2016年,德清已经连续三年蝉联全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第1名。
一张蓝图绘到底,下一步德清坚持把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放在突出位置,着力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抓好农产品质量安全、农业产业平台建设、农业品牌打造、农业科技创新等工作,加快打造绿色农业强县。
农村更美 环境越来越好
作为全省首批美丽乡村示范县,德清乡村的美由内而外、由表及里,早在2015年底,德清实现了和美家园精品村创建全覆盖,在此基础上继续打造“美丽乡村升级版”,成功创建14个省级以上美丽宜居示范村、107个市级美丽乡村,成为德清鲜亮的“新名片”。
建设精致小村和精品示范村,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主旋律。钟管镇蠡山村在今年被确定为精致小村,并加快创建3A级景区。嵌在花草之间的游步道,古色古香的水样年华古婚俗文化街……这些都成为了村庄景区化建设的亮点。
包括蠡山村、东衡村、联合村、宋市村等10个精致小村,不仅生态环境要优美,还要求全面发展,有个性和文化内涵、产业高度融合、乡风文明和谐、辐射带动能力强,并争取创建3A级及以上村庄景区。而20个美丽乡村精品示范村也将积极创建A级村庄景区,蔡界村、舍渭村、曲溪村等10个创建村力争在2017年底完成建设。
“村村皆是景”,今年德清全力实施美丽乡村升级工程,计划打造10个精致小村、20个精品示范村,提出通过3年时间努力,全县50%以上村成为A级景区,其中20%村成为3A级村庄景区。
这些美丽乡村如“明珠”一般点缀在10条景观线上。梧桐树连着竹海,竹海拥着民宿,主线已经完成的环莫干山异国风情景观线人气高涨,是许多人周末休闲的上佳选择。另外,中东部历史人文、蚕乡古镇、防风湿地、水梦苕溪等也都各具特色,把一个个美丽乡村串成了一道道风景。
在美丽乡村建设的道路上,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是基础,近年来德清在这方面更是不遗余力。在农村环境提升上,创新实施“一根管子接到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模式和“一把扫帚扫到底”城乡环卫管理模式,连续三年夺得治水“大禹鼎”,城乡垃圾收集覆盖率和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均达到100%。在乡村治理上,完善了法治、德治、自治“三治一体”基层社会治理模式,“乡贤参事会”荣获中国社区治理十大创新成果提名奖。
如今,在德清一个一个美丽乡村串点成链,散发着独特的魅力。莫干山镇仙潭村,原本是毫不起眼的小村庄,经过几年的发展,村里的民宿生意甚是红火。“过去村里以发展毛竹、生猪、水果等传统农业为主,一半村民都在外务工。”谈起仙潭村的转变之路,村党总支书记沈连根很是感慨,2013年起村里开展了环境专项整治,关停生猪养殖,在依山傍水的环境里发展起了乡村休闲旅游。
原来在家养殖1000多头生猪的村民费建斌,拆除了猪棚,平整了土地后又在周边承包30余亩农田发展家庭农场,种植蔬菜和水果,并利用自有农房开办“竹中滋味”山庄,推出采摘、住宿、餐饮一体化服务。“原来搞农家乐几百元一晚还愁客人不来,现在每到旺季一晚价格千元以上还一房难求。”说起前后的变化,他难掩心中的欣喜。据统计,目前全村民宿经济经营户已经增加到125家,2016年接待游客12.4万人,营业收入1347万元,该村农民人均收入达到29600元。
青山绿水,生生不息。仙潭村的美丽蜕变是德清精品民宿发展的一个缩影,德清培育了以“裸心谷”“西坡29”等为代表的550多家民宿。去年,全县乡村旅游接待游客558.4万人次,营业收入16.7亿元,实现了“叶子变票子”“猪棚变金盆”。
农民更富 红利越来越多
德清这片土地,是57项国家和省市重要改革试点的先行地,创新在这块大地上涌动,2014年以来,德清县以推进全省唯一的城乡体制改革试点为抓手,不遗余力地做好农民转化这篇文章。
蓝天白云下,新式的独幢别墅,门前就是小公园,花草芬芳,健身器材齐备。这是德清县舞阳街道城山村村民老李的家,这应该也是很多城里人向往的生活环境。从2013年起,德清县公安系统的户籍登记信息库里,43万人的身份标识统一转成了“浙江居民”,再也看不出“城”和“乡”的差别。
“我们不再羡慕城里人了,倒是城里人,来我们这旅游,羡慕我们好山好水好空气啊。” 老李乐呵呵地说。城山村拥有15000多亩山林,早园笋、大白菜等是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村道两旁,绿树红花,庭院干净整洁,一栋栋独门独院的别墅,让人心生羡慕。
德清在全省率先实施户籍管理制度改革,附着在户籍背后的33项城乡差异政策并轨32项,前不久最后一项“城乡养老服务”也完成了并轨。
户籍管理制度改革是德清农民转化的一个有力佐证。近年来,德清通过推进“多规合一”、“农地入市”、农村产权制度改革、农村“三块地”改革等重点改革,成功将农村的“死产变活权、活权生活钱”,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
这几天,舞阳街道茭农姚军华天天跑到承包田里,绿油油的茭叶翩翩起舞的那一刻,他心里乐开了花。“今年一共在街道承包了400多亩水田。以前想承包土地不容易,现在大家有流转经营权证,通过街道产权交易流转中心里一挂,可以放心大胆租给我。”姚军华兴奋地说。
2014年,德清就建立起的农村综合产权流转交易平台。按照统一平台建设、统一信息发布、统一交易规则、统一交易鉴证、统一监督管理模式运行,让农村土地(林地)承包经营权等十类权种都“动”了起来。目前,全县累计完成农村产权交易1164笔,交易3.6亿元。
农村产权顺利流转,促进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据统计,莫干山镇勤劳村将村校的40年使用权租赁,获得16万元的年租金收益;洛舍镇砂村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使用权全省首宗公开拍卖达到每亩1.44万元/年……一组组数据,代表了农村改革和农民致富新的发展方向。
作为全国首批33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试点县(市、区)之一,德清大胆探索创新,全力推进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改革试点,成功创造了协议出让第一宗、公开竞拍第一槌、集体土地到银行抵押第一单的“三个全国第一”。目前,全县农地入市已达136宗、889.1亩,成交总额1.92亿元。
乡村振兴,从这里出发。德清,这个美丽富饶的江南小城,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集成示范试点的推动下,已开启了“三农”全面转型发展的新征程,正朝着打造乡村振兴先行区的目标不断前行。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