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流电情况下 用两只手分别拿一根铁丝接通电瓶正负极,将会直接触电。电瓶
交流电情况下 只要有一只手触碰到插座的火线,就会触电。
1.现在室内的插座普遍装得低,孩子容易往插座里塞异物;
2.家用电器多了,孩子可能模仿大人去充电;
3.装修频繁的房子,常常乱拉移动插座,是个危险源;
4.孩子学做家务,要告诉他们,千万不能用湿布擦电视机等电器;
电动车蓄电池电压一般48V,高的90多V
一则和电动车有关的新闻这几天刷了屏:江苏徐州的一个小男孩,拿螺丝刀碰了一下电动车的充电口,3根手指被烧焦。
按照日常经验,家用电器的充电口在没通电的情况下,碰一下是没事的。昨天,温州的一位电力专家特地警告,这是个认识误区!
而据江苏一家医院做过的统计,他们平均每月都会接诊1至2例因触摸电动车充电口被烧伤的患者,年龄大都在4岁以下。
11月10日,徐州的老刘在给电动车充上电后,就转身去忙了。这时,他1岁多的孙子宁宁正好在附近玩。
没多久,听到“嘭”一声巨响,老刘一转身,被眼前的一幕吓傻了:电动车冒出一股黑烟,孙子摔倒在地。
老刘扑上去查看孙子伤势,发现孙子右手3根手指已被烧得黑乎乎,他赶紧把孙子送去医院。
事后老刘才知道,在他离开后,宁宁对电动车好奇,就学大人修车的样子,看地上有螺丝刀,就拿起来,拔掉电动车充电头,拿螺丝刀碰到了充电口,结果被烧伤。
误碰电动车充电口
受伤的孩子不少
车钥匙引发的短路最多
其实,因为误碰电动车充电口受伤的孩子有不少——
2015年4月,江苏扬州一个小女孩,把小铁钩捅进电动车充电口,手指被电击伤;
2016年2月,武汉的苏婆婆骑三轮电动车带2岁多的孙子去汉阳江滩晒太阳。孙子用手上玩的1元硬币碰了下充电口,3根手指被烧伤。
而引发电动车短路最多的物品,就是电动车钥匙。
电动车充电口有多危险?快报《好奇实验室》曾做过实验。
实验室找了一辆48V电动车——这个电压在电动车里算最小的了。
电动车没充电,也没有启动。
实验员用一根鸡爪模拟人手,把一枚1元硬币固定在鸡爪上,插到充电口。
硬币刚接触到充电口,一下火花四溅,还冒出黑烟。硬币边缘被熔化,烧开一个约2毫米口子。鸡爪、充电口边缘也都被烧黑。
之后,实验员拿钥匙代替硬币再做了一次实验,钥匙边缘也被烧出一个口子。
短路瞬间
弧光温度高达2000~3000℃
手机、iPad也有发生短路的可能
人体的安全电压是36V。
国网温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室综合组副组长黄忠勇说,生活中有很多电器使用蓄电池,比如手机、笔记本电脑等。
“手机和iPad等的电压一般只有5V,最高的是12V,都在安全电压之内。”黄忠勇说,但这并不意味着就安全。“如果发生短路,依然很危险。”
三星Note7手机爆炸事件曾经很轰动,航空公司为了安全甚至发出禁止携带令。今年1月三星官方发布Note7手机频发爆炸的原因,正是电池短路引起。
电路短路时,电流不会流经用电器,而是直接连接电源正负两极。由于导线的电阻很小,电路快速放电,就会产生强大的弧光和火花,弧光温度高达2000~3000℃,可以瞬间熔化金属。
从各地电动车充电口导致的受伤事例来看,这些人的伤势并不是触电引起的,而是短路造成的灼伤。
“温度那么高,小孩子皮肤嫩,怎么受得了。”黄忠勇说。
只要高于36V的安全电压
都可能导致死亡
黄忠勇说,电动车蓄电池功率高,电压远远超过手机、笔记本电脑。“一般是48V,高的有90多V,超过了36V的安全电压。”
电动车在没有充电的情况下,很多人觉得是安全的,这是个误区。“因为没有充电时,电瓶变成了往外放电的电源。”他说。
电动车的蓄电池是直流电。黄忠勇做了个假设:如果有人两只手分别拿一根铁丝,分别接通电瓶的正负极,将会直接触电。
大家都知道220V的家用电会触死人,但并不代表一定得220V。“一般来说,只要高于36V的电压,电流一旦流经人体经过心脏就会有触死人的极大可能。”
两只手接触电路触电,是在“直流电”(比如电动车电瓶)的情况下。如果是“交流电”(比如家里的插座),那么只要有一只手触碰到火线,“火线和大地经过人体就会形成回路,也会触电。”黄忠勇说。
4岁以下孩子 容易触电的5种情况
一般4岁以下的孩子,好奇心旺盛,喜欢摸索新事物。黄忠勇说,对于这个年纪的孩子,只能是大人加强监护。“那会儿,我家里的插座都用塑料盖盖住的。等孩子上了小学,再跟他说他就懂了。”
黄忠勇总结了孩子容易触电的几个情况:
电动车充电口 要加装这些安全防护
近年来,出于安全性考虑,一些电动车对充电口做了改进。有的设置了保护盖,要用钥匙才能打开;有的改进了插座,把向外凸出的公插变成往里凹陷的母插,不易触碰到。
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给电动车电瓶装二极管。二极管只允许电流由单一方向流过,装了以后,电瓶的充电口就只能充电,不能放出电来。
由于装了二极管的电动车无法在电动车快速充电站上充电,大部分商家都没有装配。消费者如果有需要,可以到电动车维修点安装,价格蛮便宜,只要5到10块钱。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