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聚力拥抱新时代,开放创新立潮头。29日上午,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在杭州开幕,来自全国和世界各地的浙商代表齐聚杭州,共叙乡情友谊,共话新时代新使命新作为。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广大浙商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凝聚力量,打响品牌,展现形象,突出做“强”,突出高质量发展和国际竞争力,在振兴实业、发展新经济、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上更加积极有为,奋力实现新飞跃。
坚忍不拔 艰苦创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法则,每个群体也都有其独特的成功密码。坚忍不拔,艰苦创业,浙商正是凭借这种精神,延伸了民营经济的宽度,繁荣了浙江经济的昨天和今天,也必将为浙江经济的明天注入更加蓬勃的生命力。
浙商,这是一部跌宕起伏的创业史。读懂他们的创业故事,也就能领悟他们中流击水和激流勇进的创业精神。从修鞋匠到商界传奇,从地摊小贩到集团“掌门人”……耀眼的人生曲线是众多浙商的创富路线图,看似“飞上枝头变凤凰”的“幸运”,起点却是打铁匠、收破烂的草根农民。浙商跋山涉水、艰苦创业,升华出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这些精神继续鼓励我们创业,激励我们在新时代依然要走在前列。
那就需要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夫战,勇气也。浙商之所以能有今日之成就,靠的就是一往无前的闯劲和所向披靡的胆量。创业,这是一场山高路远、道阻且长的冒险,更需要拿出敢闯敢干的那股子劲,逢山开路、遇水架桥。邱继宝凭着闯劲成就“缝纫机大王”的人生传奇,南存辉凭借着闯劲成为电气界的巨头。这些创业者,在从早年间走街串巷的草根到如今知名企业家的斗转星移中,把简单的生活勾勒成五彩斑斓的画册。这从无到有、由小变大的神奇转化和强大生命,正是源于浙商不畏艰险向前闯、从旧到新敢于闯的创业精神。
那就需要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韧劲。古之成大事者,不惟有超士之才,亦有坚忍不拔之志。开始很容易,谁都行,可坚持到最后却不是谁都有那一股志气和毅力。被称作“阿里爸爸”的马云可谓浙商的一个缩影。不论成立翻译社时的入不敷出,还是创立网站时被人当作骗子,马云始终没有放弃。正是凭着这股“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凭着这种兵来将挡、水来土掩的坚持,马云的阿里巴巴让外国人都点赞,宗庆后的娃哈哈贯穿几代人的童年,浙商也成为一个汇聚目光的“发光体”。几十年来,商海浮沉,当浪潮退去,留下来的都是在海浪中吞下几口海水、流过几行热泪的“神话”。
那就需要锲而不舍、百折不挠的干劲。有人说,选择比方向更重要。浙商之所以有今天的荣光,在于选择了艰难,选择了荆棘。习近平总书记曾感叹浙江商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的艰苦创业作风。像是有无尽的精力、像是有无穷的干劲,浙江商人无论在哪个地方,无论做什么工作,都像是被生活的阳光温暖着,充满了昂扬向上的干劲和活力。他们在弹棉花中积累财富,在货郎担中寻找契机。鲁冠球凭借这股干劲,带领员工建起一个万向“帝国”。也正是凭着这股全心全意做事业的干劲,曾经名不见经传的小贩一个个华丽转身,成就商界的一个个奇迹。
这是一个伟大的时代,新的时代赋予我们新的使命。习近平总书记说,奋力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于我们而言,就是要大力弘扬新时代浙商精神,去征服星辰大海,去探索宇宙大地,在浙商精神的指引下,奋力推进新时代“两个高水平”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呐喊助力,走好我们的长征路。(郑亚丽)
敢为人先 开拓创新
浙商身上有一股独特的精气神。“要始终牢记不忘初心,坚守实业,锐意创新”,宗庆后的这句话,恰如浙商几十年创业与守业的缩影。
有人拿登山的例子来形容浙商:很多人一起爬山,抬头看到山腰上有一拨人在兴奋地朝他们招手。于是,山脚下的人们急切地想走上前人的攀援之道。那些山腰上的人便是浙商。我们知道,翻山越岭,需要强大的体力和持久的耐力,如果说民营经济的活力是浙商先天的“体力优势”,那么敢冒风险、锐意创新的精神便是更为持久的“耐力优势”。得益于这种“体力”与“耐力”的有机结合,浙商才能一路“脚下生风”,走在前列。
锐意创新是浙商的优良品质。经济学家威廉·鲍莫尔在《创新:经济增长的奇迹》中指出了一种脉络——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内,价格竞争都被视作增长背后的推动力。价格竞争的不可持续性催生了新的发展动力。所以,当价格的差距消失时,“要么创新,要么死亡”。早些年,凭借“以价格换数量”,浙商硬是在艰难困苦中白手起家。如今,经济发展的动力发生了变化,创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果不依托创新抢占行业全新制高点,敢于冒险挑战陌生领域,今天我们看到的娃哈哈、吉利、万向和阿里巴巴这些享誉中外的名字,或许无法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这是一个“创新者赢”的新时代,也是一个呼唤创新、尊重创新的新时代。在一场高端对话中,马克·扎克伯格说:“创新就是致力于解决长期的问题。”言下之意,创新者需要具有长远的目光。而马云说:“创新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在他看来,创新者还要有问题导向。其实,这恰恰是浙商身上的那股气质。正如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风云浙商”的称谓也不是一天形成的,这中间是无数浙商的创新合力,才汇聚成这样一个敢想敢做的活力群体。过去的浙商凭借开拓精神闯关夺隘,今天的浙商依然需要这股创新的劲儿去巩固这来之不易的荣耀,明天的浙商更要凭借这种创新的锐气,不断走出“前人没有走过的路”。
未来已来。新时代的浙商致力于创新驱动终将成为必然。省委书记车俊在面对广大民营企业家时着重指出,要“弘扬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增强直面荆棘的无畏勇气、敢为人先的胆识魄力、善于创新的本领能力”“在创新驱动上实现新飞跃”。这是一种勉励,更是一个信号。放眼全国,我们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转变发展动能的关键时期,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释放红利的同时,创新驱动将释放更强大的动能。民营经济兴则浙江兴,民营经济强则浙江强。抓住新时代的全新机遇,才能为浙江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按下快进键。
浙商身上的动人之处绝不仅仅是财富,更重要的是一种担当——以自身的创新精神激励起社会的创新潮流。(钱振霄)
兴业报国 勇于担当
在你的学生时代里,有没有这样一座逸夫楼?它可能是一座图书馆,也可能是一幢教学楼,或墨香郁郁,或书声琅琅,伴随着少年时的我们在学海中畅游。“一个企业家的最高境界就是慈善家”,祖籍宁波的邵逸夫先生曾经这样说过。截至2012年,邵逸夫基金共捐建了中国内地大、中、小学和职业技术学校、师范学校、特殊教育学校等6000多个项目。当历史的巨轮驶向新时代,兴业报国、勇于担当的浙商精神更臻新境。
“未有我之先,家国已在焉;没有我之后,家国仍永存”。家国情怀既是中华文明几千年的优良传统,也是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体现。“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层层递进的逻辑,阐明的是个体和家国之间的联系。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一员,社会要取得大同与和顺,个人就必须自觉修身,并最终体现“穷则独善,达则兼济”的境界。一个人如此,一个企业也应当如此。作为一名企业家,有了家国情怀,责任和担当自然水到渠成。兴业报国,勇于担当,这正是老一辈浙商在崎岖的成功之路上用心血留下的路标,后来者只有循着它们才能攀上风光无限的顶峰。
弘扬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要富而思进。商海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要想做大做强就应永不停滞、日夜兼程。一个仅以财富自诩、沉溺浅层物欲的企业主,不是真正的企业家。“富而思进”的“进”,是进取、进步、奋进、先进,是“会当击水三千里”的激流勇进。从做冰箱赚取第一桶金到造摩托车小试牛刀,再到如今在世界汽车行业占据一席之地,富而思进正是吉利控股集团董事长李书福越做越大、越做越强的秘诀。我们的征途是星辰大海,富而思进就要永不满足、永不言败、永不止步。
弘扬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要富而思源。无论我们走到哪里,都不要忘记我们从哪里出发;无论我们走多远,都不要忘记来时的路。万事利集团董事局主席屠红燕回忆母亲沈爱琴时常常会提到这样一个细节:“母亲生前常年随身带着一张长方形的红色纸条,上面记着她的‘六不忘’原则——不忘根、不忘本、不忘善、不忘恩、不忘责、不忘情。”老一辈浙商出道之初多卑微,然而他们树高千尺却不忘根。只有做到“富而思源”,才会明白自己的财富从何而来,才会清楚自己的财富将向何而去。
弘扬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要富而思报。能力越大,责任越大。一个懂得感恩的人,才能成就他生命和事业的高度,企业也是如此。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每一家企业都应履行自身的社会责任。阿里巴巴集团将每年收入的千分之三用于支持公益,目前这个“千三”计划累计已超过10亿元。“解决的社会问题越大,你所得到的回报会越大,你的企业也会越大。”马云如是说。心怀感恩,回报社会,这正是一家负责任的企业所应追求的境界,这大概也是浙商这个“全球最大商帮”通行天下的秘诀。
“弘扬兴业报国的担当精神,富而思进、富而思源、富而思报,确立起更强的家国情怀,承担起更多的社会责任”。一个有真能力的企业家总会自觉地把“推动社会进步”视为己任,新时代的浙商精神正激励着浙江企业家奋勇向前。(逯海涛)
开放大气 携手合作
三十多年前,温州一个名叫章华妹的小姑娘开始了她的小本生意:几毛钱的日用品、纽扣、纪念章、手表表带……1980年,19岁的她领到了全国第一份私人工商执照。偶然之间,章华妹成了中国“个体户第一人”。
三十多年后的今天,时代已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从北上广等国内一线城市到中西部僻壤小镇,从欧美发达国家到亚非第三世界,操着浙江口音的经商投资者并不鲜见。“Wenzhou”“Yiwu”等地浙商的身影活跃于世界舞台,让各种肤色的国外友人耳熟能详。
以时间为轴,浙商开放大气之势跃然纸上:1979年,长兴县长城公社几乎与安徽凤阳小岗村同时开始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4年,浙江全省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队达到99%以上;1991年,浙江全省乡镇企业总产值突破1000亿元大关,个体工商户猛增到100余万户,私营企业1万多家……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浙商这支“子弟兵”在浙江经济发展中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浙江的创新发展离不开浙商队伍。“十二五”期间,浙商的出口额、对外投资额等数据均领先全国。尽管以现在视角来审视,浙商走出去是浙江外向型经济模式天性使然,然而,在改革开放之初,这一行为更多是受浙江自然资源先天不足的禀赋驱使。正如章华妹所言,刚开始从事生意是迫于生计。在解决生计问题之后,开放进取的浙商并没有止步,而是变被动为主动,向省外乃至世界进军。
浙商这一令人骄傲的群体,具备现代化眼光。省委书记车俊强调,弘扬开放大气的合作精神,胸怀天下、放眼全球,坚持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在整合资源中携手共进,在竞争合作中做强做优。据统计,浙商企业每年上缴利税超千亿元,直接形成就业岗位500多万个。浙商是好样的。
浙商本身是改革开放不平凡历程的见证者和推动者。需要指出的是,走出去的浙商并没有忘记家乡,而是以自己的方式反哺家乡。在第四届世界浙商大会上,3.3万多名浙商从全球60余个国家和地区赶赴杭州参会,为家乡和祖国的发展建言献策。人在外地,心系家乡,是众多浙江籍企业家的真实写照。今年1月至10月,浙商回归到位资金已达3849亿元,同比增长32.3%。勇闯世界生机勃勃的浙商给世界留下良好的印象。在如今“一带一路”建设的大背景下,浙商早已瞄准新机遇,走出去甚至到海外开疆拓土,并形成新的发展合力。
中国的强大离不开现代企业家的支撑。对于浙商而言,走出去的过程同样也是开拓眼界提升自我的过程。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创新对外投资方式,促进国际产能合作,形成面向全球的贸易、投融资、生产、服务网络,加快培育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浙商是浙江弥足珍贵、潜力无限的战略资源。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讲,浙江改革开放的历程也是一部浙商的发展史。在浙江这片热土上,浙商已然奏响一曲时代的华美乐章。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期待浙商有更大的作为。(吴佳珅)
诚信浙商 行以致远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其实质就是诚信经济。身处商界,义在利先,千百年来被一代代浙商奉为圭臬。当下,全球1200万浙商身处新时代,踏上新征程。诚信守法,依然是浙商开疆拓土的重要法宝。
大道至简,悟者天成。从封建社会的“真不二价”到改革开放初期的怒烧假货,再到近年的永不行贿,诚信一直是浙江商业文明史上最耀眼的底色。同时,浙商也因此收到了丰厚回报。
从草根到栋梁,从优秀到卓越,从能力到能量,诚信一次次为浙商生生不息、繁荣壮大注入强劲动力。
诚实守信,不忘初心。新时代的浙商,无论在全国还是世界,实力和影响都远远超过历史上任何时期。因此,更应该接过先辈旗帜,让浙江商业文明薪火相传。清末商界巨擘胡雪岩、朱葆三尚能以诚信闻名天下。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高度繁荣的今天,钱更好赚了,难道浙商还应贪图蝇头小利,陷入拜金主义不能自拔吗?诚信文化,是浙商的优势,放慢赚钱脚步,强化信仰,正当其时。
诚实守信,帮助浙商从改革开放初期的默默无闻,到如今大有稳坐国内商帮头把交椅之势。改革开放初期,相比南粤、上海等地,浙江的商业资源、资本几乎都是零基础。如今风云一时的浙商,当时很多是泥腿子。但是他们硬是凭着创新进取,从鸡毛换糖开始,走遍千山万水、吃尽千辛万苦,聚沙成塔,一步步成长起来。起步阶段一穷二白的浙商,脆弱到市场的风吹草动就会夭折。正是靠一次次诚信为本的经典案例,才让浙商最终赢得了市场信任。上世纪八十年代,如果没有武林广场的怒烧假货,温州皮鞋可能早就湮没无闻了。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不论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浙商每到一个新城市,都是诚信守法老实做生意,同时仗义疏财,热心公益慈善,深受当地欢迎。如今,尽管面临着粤商、苏商在国内外的大踏步追赶,浙商依然风轻云淡。
诚实守信,是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题中之义。不久前,党中央、国务院向全社会发出号召,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浙江许多优秀的企业家,受到社会广泛称赞。浙商总会会长马云曾提出“浙商永远不参与任何行贿”,宗庆后、李书福等著名浙商也都不遗余力宣传和实践“四不”商规,“不行贿、不欠薪、不逃税、不侵权”成为全体浙商的共同选择。不可否认,目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完善,法制还不够健全,不诚信也可能逃脱法律惩罚,搞权钱交易也可能暂时使做生意更容易。但是,修合无人见,存心有天知。越是知易为而不为,方显浙商智慧和担当,方不负中国“第一商帮”盛名,成为打造新时代企业家精神的弄潮儿。
诚实守信,这样的浙商也需要各方呵护。不让诚实守信的人吃亏,应该成为全社会共识。政府部门应努力营造让企业家诚实守信健康成长的环境;市场应更加理性,公道对待诚实守信的浙商和其他主体;社会应更加开放,褒扬诚信、鞭挞欺诈。卿不负我,我必不负卿。躬逢盛世,浙商必将严于自律、敢为人先,用更多的诚信坚守和技术创新,勇做渲染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诚信底色最虔诚的画师。(程永高)
追求卓越 砥砺奋斗
每个时代,总有一些人值得铭记。一生“死磕”食品安全的戴天荣、一代“国药工匠”冯根生、“民营企业常青树”鲁冠球……他们人虽已逝,精神永留存。他们用一生的砥砺奋斗,标注了浙商群体追求卓越的新高度,翻开了浙江发展勇立潮头的新篇章。
浙江的发展史,就是一部浙商奋斗史。从改革开放初期大力发展民营经济,鲁冠球、冯根生等开创中国企业走上世界舞台的先河,到互联网时代勇攀“互联网+”高峰,马云、丁磊等引领云计算、大数据时代风潮,再到新时代掀起“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浪潮,王麒诚、胡玮炜等占领新的经济增长点,浙江前进的每一步,正是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缩影,凝聚着一代又一代浙商的求索与顿悟、奋起与自强,背后始终有奋斗精神在支撑,有浙商精神在牵引。
早在2006年,习近平同志就指出,浙商要做改革创新的先行者。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也是一个地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上世纪80年代,当人们还将百姓需求放在简单的衣食住行时,林东就看到了高端食品的巨大缺口,锁定牛肉干产业,并一举成为“牛肉干大王”;进入21世纪,当人们还沉浸在互联网“一夜暴富”梦境时,林东就已牢牢锁定新能源市场,摇身一变为“科学家”。无数事实证明,唯有创新才能实现跨越,而只有实现跨越才能勇当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弄潮儿,争创一流企业、一流管理、一流产品、一流服务和一流文化,让百年名企在之江大地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蔚然成观。
步入新时代,浙商要有新气象,更要有新作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其中,“美丽”一词,尤为凸显。而这,也正是浙商大展宏图之希望所在。随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深入人心,浙商打出了一系列转型升级组合拳,调整着现有的发展格局:粗放型走向集约型、中低端产品转向高端定制产品、制造变成智造……以砥砺奋斗为基石,以追求卓越为引领,我们勇当新发展理念的探索者、转型升级的引领者,扎根浙江、放眼全球,让新时代的浙商精神绽放出最美的光芒,演绎出新一轮开疆拓土的传奇。
有人说:“幸福企业才是一个最好的企业。”何为幸福企业?简单来说,就是既对员工负责又对社会负责。纵观世界百年名企,无一不是如此;细数当下浙江名企,亦大多两者兼得。而反观那些快速消亡的企业,以小鸣单车为例,企业在完成融资后不仅不思如何保障员工权益、优化运营模式,反而单方面与大多数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欠薪未付,更完全置广大用户的利益于不顾,这样的企业,无情无义,又谈何幸福长久。不忘初心,方得始终。站在新起点,做好“义行天下”的践行者,呼唤匠心回归,呼唤责任担当,是新时代对浙商提出的新要求、新期待。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目标。当第四届浙商大会的号角吹响,整装待发的浙商势将用追求卓越的奋斗精神去攻克难关险阻、再创发展佳绩,勇当新时代的弄潮儿,为实现中国梦贡献更多力量。(吕苏娟)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