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实践新方略 引领新发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
2017年12月18日 06:38:58 来源: 浙江在线

  发展高水平现代金融

  冯建龙

  “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对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动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重要意义。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现代化经济发展的着力点在实体经济,经济发展离不开金融,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行进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金融不仅要回归实体经济本源,发挥相伴相随、共生共荣的作用,还要全力服务建成质量高、效率优、创新强、体制活、协调性好的经济环境,更好地服务于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坚定不移支持实体经济,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供金融支撑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这一论断切中了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要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以提高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

  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的天职。只要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金融业必将实现自身的改革与发展。要重点围绕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金融供给质量,加投入、提效率、去通道、减链条,使实体经济融资环境逐渐生态化,实现供需动态平衡。要围绕八大万亿产业培育,为“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提供金融方案,既要助力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也要支持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加大供给侧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动能转换的投融资支持力度,显著增强经济质量优势。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将金融资源配置到经济发展的重要领域和薄弱环节,更好地满足实体经济发展需求。从服务实体经济质量效益入手,尽快构建适应新经济的信用管理体系,满足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催生下的新企业需求,创新传统的抵押担保方式,全面革新信用管理。打造综合金融服务商,从做业务转向做客户、从做产品转向做方案,建立“渠道+场景”“线上+线下”的投、保、贷、租一体化的综合金融供给体系。

  全力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为持续建设美丽中国贡献金融力量

  乡村振兴战略是新时代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国家战略,对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提出了新要求。

  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金融无疑是关键一环。要依照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总要求,加大农村基础设施改善建设过程中的资金供给,创新符合田园综合体建设、生态旅游、环境整治等融资要素的“三农”特色产品,从整体上带动乡村经济发展。

  围绕乡村振兴战略,立足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产、供、销环境,加大对农村特别是新型城镇化、新型农业主体、“三权”改革等领域的金融服务。拓宽农民增收渠道,从农民信用数据库建设出发,构建农村生产、供销、信用“三位一体”的金融互联网,将搭建农民个体的信用体系作为破解融资难、融资慢的主路径。创新产品盘活“三权”,让信用和产权成为农民融资资本,促进创业增收。以合理定价的充裕金融供给,平抑充斥在农村市场的高利借贷,将普惠金融落到实处。借鉴金融骨干下派乡镇挂职模式,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乡村振兴融资、融智,提高金融服务的专业性、针对性,使农业更强、农村更美、农民更富。

  大力发展绿色金融,为绿色低碳循环经济注入金融动力

  建立包容共享的绿色生态体系,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前提。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首先要推进绿色发展。

  绿色金融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浙江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发源地,也是全国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必须持续增强绿色发展理念的自觉性和主动性。针对美丽乡村建设、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乡村旅游建设的资金需求和融资特性,创新信贷模式,匹配具有绿色特点的融资产品,助力改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

  发展绿色金融,把握好稳增长、调结构、控总量之间的关系,通过差异化的信贷政策,有计划、前瞻性地区别对待绿色新兴产业和传统落后产业之间的信贷转化,以资本节约、质量改善、效益提升为核心,引导资金投向生态农业、清洁能源、绿色交通、污染防治等领域,加快建立与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相配套的金融服务体系。围绕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以“商行+投行”的形式,发行绿色金融债,推进绿色信贷资产证券化,丰富绿色金融服务内涵,不断提升绿色发展水平。

  【作者为中国农业银行首席专家、浙江省分行行长】

  引领区域经济新发展

  沈志江

  绍兴市柯桥区作为全省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和主力军,要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决定中打头阵、当先锋,要在全省“两个高水平”新征程和绍兴现代化建设中实现新作为,展现新面貌,必须毫不犹豫冲在前,义不容辞扛重担。

  打造现代产业体系的新坐标。进入新时代,必须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现代产业体系建设。在传统产业提升发展上,重在抢抓全省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印染产业转型升级两大试点机遇,率先建成创新、集聚、绿色、高端的全国印染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推动纺织印染产业向“绿色高端、世界领先”快速迈进。在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上,重在提升发展以高端纺织、先进装备制造、时尚创意、建筑产业现代化、文化旅游,以及轻纺市场、黄酒产业、现代农业为主的“5+3”重点产业体系,加快培育若干个先进制造业集群,积极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区域带动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打造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平台。在加快现代化建设的征程中,如何将这些资源优势更好地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是我们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要对标杭州“未来科技城”,最大限度发挥产业基础优势、区位交通优势和公共平台对高端人才的集聚优势,积极引领城北科创大走廊建设,努力将柯桥建设成为全省科创新高地、人才生态最优区。主动对接全省“之江文化产业带”和“大运河文化带”,推进绍兴风情旅游新干线建设,规划建设一批文化创意产业项目,推进文化产业化、产业文化化,大力激发文化创新创业活力。加快国家级开发区的整合提升,优化功能布局、加快业态创新,打造以绿色印染和先进装备制造为主体的高端产业新平台。

  打造国际时尚之都的展示区。柯桥纺织要继续引领国际国内潮流,必须进一步发挥“市场+基地”的优势,巧妙植入时尚流行元素和个性化因子。对内重在市场转型提升,按照“创新跃升、整合优化、强市补链、有序退出”的发展路径,全面推进中国轻纺城商品结构、商人层次、商铺能级整体跃升,努力探索推进商业模式的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国际、时尚、智慧、高端”的现代化新型市场。突出设计“梦工厂”和制造“云工厂”建设,引进集聚高端设计、时尚创意等方面的机构、团队和人才,大力推动时尚创意产业发展。对外重在提升柯桥纺织国际知名度和美誉度,重点开展“丝路柯桥”布展行动,向“西”主要面向欧美发达国家,在美国纽约、意大利米兰、法国巴黎等国际知名面料展中尝试建立“绍兴柯桥馆”;向“东”主要面向“一带一路”建设沿线国家,独自开办中国轻纺城国际面料展。

  打造全面深化改革的先行区。必须坚持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牛鼻子,以改革的决心、集成式的思维、信息化的手段,加快推进企业投资项目行政审批集成式改革试点,更好激发市场活力,更好释放改革红利,努力实现“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相统一,为全省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与做法。不断深化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投融资体制、金融创新等改革,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强动力。深入推进以“标准化、智慧化、集成化”为特色的镇街“四个平台”建设,加快推进镇、村便民服务中心(点)“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努力将柯桥打造成为“全国办事效率最高、政务服务最优、办事群众最满意的地区之一”。

  【作者为绍兴市柯桥区委书记】

  重点建设台州新府城

  陈挺晨

  党的十九大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正式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党的指导思想,为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了思想纲领和行动指南,也为椒江打造台州新府城提供了总指引和总遵循。

  弘扬垦荒精神,全力争当新时代的先行者。习近平总书记“一次登岛、两次回信、一次回电”,充分展示了对大陈岛垦荒精神的牵挂和深情。省委十四届二次全会和市委五届三次全会分别将大陈岛垦荒精神写入省委、市委的《决定》,椒江作为大陈岛垦荒精神发源地,更应该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切嘱托,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当好学习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的排头兵,把弘扬大陈岛垦荒精神与宣示政治信念结合起来,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结合起来,与走好新时代长征路结合起来,深入贯彻车俊书记在大陈岛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指示,具体落实到椒江“一江两岸一岛”的开发建设中去,推动大陈岛垦荒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耀眼的光芒。

  找准主攻方向,全速构筑山海水城核心区。习近平总书记在城市工作会议中强调,要牢固树立“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椒江拥有江穿城过、山在城中的优越自然环境,根植着海防文化、垦荒文化等优质文化基因,但老城面貌与中心城市主城区的定位已经格格不入,群众呼声日益强烈。必须补齐城市建设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紧紧围绕“一江两岸一岛”这一战略重心,坚决打响打赢城市品质提升攻坚战。以超强的定力推进“一江两岸一岛”开发建设。大力推进“一江两岸”建设,打造城市江景阳台,建成中心城市会客厅。

  聚焦实体经济,加快建设制造之都示范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传统产业优化升级、着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椒江是中国民营经济的先发地区,有着“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发展基因。要继续推进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精心精准实施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凤凰”计划,加快推动医药化工、缝制设备、智能马桶、家居服饰、童装、喷雾器、眼镜及其配件、汽车零配件等八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要大力推动老旧工业区改造提升,加快绿色药都、智能马桶“两个五千亩”特色小镇建设和章安工业大厦、洪家、前所小微园建设,引导低效企业改建工业地产。

  突出普惠共享,奋力打造和合圣地展示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保障和改善民生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要对准“民生指南针”,紧抓社会民生发展中不平衡不充分的短板,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安全感、满意度和获得感。办好人民满意社会事业,把补强教育医疗短板摆在突出位置,矢志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医疗、办全市最好的教育医疗,大力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和医疗资源,全力争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努力推进医疗联合体和全科医生队伍建设,力争实现跨越发展。抓好社保医保提质拓面,建设一批养老服务示范点,让群众老有所养、老有所依。

  新时代的战鼓已经擂起,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椒江全区上下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开拓进取,继续前进,高水平谱写台州新府城建设的新篇章。

  【作者为台州市椒江区委书记】

  打造接轨上海桥头堡

  许晴

  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强调的重点之一就是“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嘉善地处长三角核心区,是浙江接轨上海第一站,承担着国家赋予的建设县域科学发展示范点的重大使命。多年来,嘉善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主动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融入长三角方面迈出新步伐”的要求,主动接轨上海,加强区域交流与合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高水平推进产业融合。产业融合是嘉善全面接轨上海的重要内容和主要途径。在农业上,围绕上海市民“餐桌经济”,积极为上海的农业龙头企业、农业专业市场提供配套,全县农产品一半以上销往上海,每年销售额达25亿元以上。在工业上,紧盯嘉善现有产业与上海产业的契合点,积极推进与上海先进制造业配套协作,打造“总部在上海、制造服务在嘉善”的产业协作体系,全县90%的内外资直接或间接从上海引入。在服务业上,整体推进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区域联动,通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推进旅游配套设施对接、旅游营销合作对接、区域合作交流对接等“三个对接”。

  高标准推进园区共建。跨区域共建园区是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的有效形式。嘉善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等机遇,积极探索跨区域合作。21世纪以来,又先后抓住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务院设立上海自贸区等重大机遇,实质性推进与上海的园区共建。在上海自贸区建设过程中,嘉善主动对接,在长三角县一级率先设立上海自贸区嘉善项目协作区,目前已复制实施自贸区改革创新制度8项。针对跨区域合作难题,嘉善与上海市金山区签订协议,合作共建浙沪毗邻地区一体化发展示范区,并以一系列项目作为龙头,积极打造浙江通往上海的门户和上海连接浙江的窗口。

  高要求推进创新协同。科技创新是推进经济转型升级的第一动力。上海拥有丰富的创新资源,嘉善积极搭建面向上海的智慧活力平台,转化上海的科技成果,积极探索“孵化在上海、转化在嘉善”的合作路径,全方位与上海的高校、科研院所、高新园区、高新企业和相关协会、联盟等开展对接合作,成为浙江省首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县,2016年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3.11%。吸引上海高端人才,围绕打造人才生态最优县,实施“科技新政15条”和“人才新政32条”,加强与上海欧美同学会、上海交大、复旦大学等机构、名校的合作,全县高端人才中60%以上来自上海。

  高质量推进民生共享。我们牢牢把握上海大都市圈建设机遇,立足两地民生共享,放大沪善同城效应。从交通互联互通看,嘉善有沪杭高铁、沪杭高速、申嘉湖高速、320国道等快速通道直接连通上海,实现与上海交通无缝对接,沪杭高铁到上海只需20分钟左右,并开通了嘉善到枫泾省级公交,目前正在谋划推进全面接轨上海省际交通互通互联工程,积极推进与上海轨道交通接轨。从公共服务资源看,与上海中山医院、上海仁济医院、上海精神卫生中心等合作,上师大附属嘉善实验学校成功入驻,嘉善高级中学与华东师范大学第二附属中学建立战略合作,021固定电话实现县域全覆盖,交通卡实现沪善互通,医保卡在上海第一人民医院实现实时刷卡结算,开展上海参保人员在嘉善就医的医保代办服务,方便上海市民到嘉善工作、投资或居住。

  【作者为嘉善县委书记】

  开启清廉浙江新时代

  刘美娟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对现阶段我国国情更全面而准确的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仅指物质文化需要,更包括公平、正义、安全,以及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等多层次、多方面的需求。

  善于运用辩证思维,把握社会主要矛盾,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是制定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前提。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建设“六个浙江”重要战略目标,把清廉浙江建设作为重要内容,即在今后五年努力实现我省政治生态山清水秀、干部队伍清正廉洁、社会氛围崇清尚廉。清廉浙江建设是一项涉及党风政风民风的系统工程,在新时代人民生活要求更高且更多地转向精神生活需求的情况下,省委提出这一战略举措,非常符合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对于顺应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奋力推进“两个高水平”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公平正义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内容,也是“清廉浙江”的发力重点。一个时期以来,有的领导干部权钱交易、以权谋私问题突出,有的党员干部以公权力为“自己人”及关系户谋取违法利益等等,严重影响了社会的公平正义。十八大以来,我们党铁腕反腐,“打虎拍蝇猎狐”,使人民群众直接从反腐倡廉的实践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回归。但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复杂,必须以坚如磐石的决心坚定不移地进行反腐败斗争,在反腐过程中构建公平合理的利益机制,实现利益分配的公平公正。

  廉洁诚信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重要基础,也是“清廉浙江”的聚焦方向。“字人无异术,至论不如清。”政治清明、政府清廉才能促进有效的社会治理和良好的社会秩序。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从人民关心的事情做起,全面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解决社会各行业各领域存在的短板和失衡问题;增强法治思维,强化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切实推进“放管服”改革,建立“亲”“清”新型政商关系,构建社会廉洁诚信体系。

  廉洁文化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精神追求,也是“清廉浙江”的文化底蕴。清廉于社会发展而言是一种人文形态,对党员干部则是品格要求。建设清廉浙江是廉洁建设从机关到社会、从局域到全局的升级版,需要厚植文化基础。培育富有人文魅力和精神动力的廉洁文化,弘扬“红船精神”、浙江精神,把创新实干的浙江基因传承好、发扬好,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为清廉浙江提供更深沉、更持久的文化力量,在全社会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浓厚氛围。

  浙江作为中国革命红船的启航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萌发地,必须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秉持浙江精神,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特别是在建设清廉浙江中“更进一步、更快一步”,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以人民为中心,以社会主要矛盾新论断为指导,以党内自我净化引领社会风清气正,通过上下一心的不懈努力,全面实现浙江大地的海晏河清。

  【作者为省纪委驻公安厅纪检组副组长】

标签: 金融;发展;上海;新时代;嘉善;实体经济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