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助土族自治县的“全科干部”胡金花(中)正在走访贫困家庭。 浙江在线记者 王建龙 摄
浙江在线12月19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竺大文 严粒粒 吕苏娟 王建龙)一路盘山而上,冬天的青海乡间,寒风料峭、白雪皑皑,少有人烟。走进海东市互助土族自治县林川乡新庄村一户农家,主人罗启成的脸上挂满了笑意。他指着身旁的小姑娘说:“小胡真的太厉害了,什么都会,给我们帮了大忙!”
胡金花是乡里的驻村干部,她刚刚解答了罗启成一连串关于残疾人补助、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等的问题,还告诉罗启成,帮他因病卧床的妻子申请的新轮椅快要到了。
这样的场景在互助早已司空见惯。互助农村人口多、山区面积广、乡镇干部人员紧缺、服务半径大。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近年来,互助县率先探索打造一支“人人懂政策、个个能办事”的“全科干部”队伍,成效显著,现在已在整个海东市推广,并在青海全省被倡导。
乡残联干部、民政干部、妇联副主席、驻村干部……“全科干部”胡金花掰着手指给我们数她所承担的职务。当记者惊讶于她的一身多职时,她却摆一摆手:“这不稀奇,每周我们都要学习三次!不光学我兼职的这些内容,就是不兼职的,问到了也都得知道找谁办、怎么办。”
打开胡金花的办公桌抽屉,永远有一套书备在那儿——《农村社会治理》《社保就业》……这是一套年初编写的《海东市乡镇“全科干部”工作手册》,是全市基层干部的“枕边书”。记者随手翻开页脚翘起最多的一本《农林牧水》,书签夹着的一页上印着:“为什么饲草料少量投放、勤投放最好?”
胡金花是名90后,大学学的是旅游管理,还曾在宁波市实习过半年。她刚回到老家参加基层工作时,面对村民的各类咨询,常常语塞。现在,胡金花自豪地说,像“草料斗”“农药‘三证’”等等,她早已谙熟在心,随时能脱口而出。
告别了这位活泼的姑娘,从林川乡继续盘山而上,海拔不知不觉又提升了500米。抵达南门峡镇,已近晚饭时间,但便民服务中心里依旧人头攒动。冬季,是外出务工人员返乡的季节,也是这里最忙、下班最晚的时候。南门峡镇党委书记蔡秀萍解释,当地各村较分散,村民来镇上一趟不容易,所以,这个镇最早提出“全科干部”的概念,只要有一位工作人员在,就可以帮着解答或办理各种事务。
现在,这项工作更进一步,“全科”不仅“全”在乡镇干部的知识结构,更“全”在服务模式——延时服务、代办服务、上门服务等措施在镇上陆续推开。自“全科干部”推行以来,全镇年年保持着“零上访”纪录。“基层干部就是串起千家万户的‘一根针’。只有解决了百姓最关心的事,基层党组织才能真正树立起自己的威信。” 蔡秀萍说。
下山时,天已经完全黑了,从车窗循着山路向上望去,镇办公楼里依然灯火通明。由青海的“最多找一人”我们自然联想到了浙江的“最多跑一次”。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浙江与青海可谓英雄所见略同。
扫描二维码 观看视频
一个“全”字见真章
吕苏娟
在广袤的青海土地上,有这样一群人,他们日夜兼程,只为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他们不懈学习,只为不断增加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他们,有一个别致的名字,叫“全科干部”。
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而“全科干部”,就是青海基层党组织通过实践探索出来的一条可行的自我进阶之路。
当好“全科干部”,一专多精是基础。何为“全科干部”?自己部门的业务要精,其他部门的业务要通,让百姓找到你就能办成所有事,这就是青海基层干部的必备素养。步入新时代,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尤其需要发挥像“全科干部”这样的为民服务精神。
当好“全科干部”,提升服务是保障。随着经济社会加速发展,基层服务岗位和内容增多,与工作人员较少的矛盾不断凸显。如何破题?“全科干部”是妙法。一方面,全面提升基层干部的服务水平,让百姓随时找到人,办得了事;另一方面,让基层干部在学习中进步,找到新的发展方向,带领百姓站上新起点,实现新飞跃。
当好“全科干部”,坚持党性是根本。在实际调查中,“全科干部”几乎每天都在加班学习,是什么支撑着他们不断进步?南门峡镇党委书记蔡秀萍说,是为了让百姓满意,实现全镇的和谐稳定团结。因为只有心系百姓,才能不畏困难,才能带领更多党员干部一起投身新时代,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不懈奋斗。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