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辞旧迎新日 文化盛宴时 浙江各地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2018年01月02日 06:31:30 来源: 浙江在线

  编者按 艺术大展滋润百姓心灵,乡村村晚唱响幸福欢歌……2018年元旦小长假期间,为丰富节日文化生活,我省组织了多项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浓浓的节日氛围中品尝丰盛的文化“盛宴”,感受浓浓的文化气息,乐享精彩的文化生活。

  大展不打烊 观众人如织

  1月1日,“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展厅人气爆棚。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慧)“每周一各展馆是闭馆的,但今天我们特意敞开大门,让潘天寿大展陪各位观众度过元旦佳节。”1月1日上午,随着第一批观众走进“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展厅,浙江美术馆工作人员对记者说。

  2017年是中国画大师潘天寿先生诞辰120周年。2017年12月1日至2018年1月14日,作为2017年国家艺术基金传播交流推广项目,“民族翰骨:潘天寿诞辰120周年纪念大展”从北京移师浙江美术馆。开展至今已有15万观众观展。

  记者在现场看到,展厅中人流不断,来自四面八方的观众有的三五成群,有的携老带幼,兴致勃勃地穿梭在各个展厅和不同的活动区域。

  “我们专门从广州来。这次大展对美术专业的学生来说,太有意义了。”来自广州美术学院的师生们,边观展边拿着速写本勾画线条。

  “女儿喜欢画画,就趁元旦小长假带她出来开开眼界。”张先生一家来自北京,这次特意来杭州观展。小女孩指着潘天寿1961年创作的《抱雏图》说:“我喜欢这一张,回家可以学着画。”

  “能亲眼看到先生的120余幅代表作,这个机会很难得。”观众李益民兴奋地说,静静地漫步展厅,眼前的每一幅作品,似乎都在讲述潘天寿精彩的艺术人生:在“高风峻骨”版块,可以欣赏到潘天寿成熟期的代表性巨作,领略潘天寿的“风骨”;在“一味霸悍”版块,可以欣赏到潘天寿作品的笔墨成就;在“奇崛明豁”版块,可以体悟到潘天寿在中国画章法上的创造和匠心;在“雁荡山花”版块,可以看到潘天寿“传统出新”创作之路的思想轨迹和实践求索;在“守常达变”版块,可以看到潘天寿在艺术创造上的传承和创新;在“饮水生涯”版块,可以看到呈现潘天寿生平、教育贡献和画学思想的档案、手稿等文献。

  展厅一隅,许多观众望着两幅“巨牛图”啧啧称赞。牛是潘天寿重要的艺术创作题材,此次展览首次将潘天寿的两件巨幅水牛图合璧展出。一幅是潘天寿创作于1948年的《耕罢》,由宁海文物部门收藏。另一幅是创作于20世纪60年代的《夏塘水牛图》,由潘天寿纪念馆收藏。

  《耕罢》图中的牛背以泼墨和干擦为之,表现老牛身上泥、毛混在一起的状态。《夏塘水牛图》则用湿笔把劳动后疲惫不堪的老牛表现得生动形象。

  “潘天寿生于乡村,长于乡村,他对乡村怀有深深的眷恋。这两幅水牛图创作时间虽相隔十几年,但都表达了潘天寿对家乡和童年的情感。”现场看展的四川美院师生们感慨说,通过这两件巨幅画作,充分领略了潘天寿在创作上精益求精、不断探索的精神。

  “这幅画作宽2.65米,长6.85米,是潘天寿现存作品中尺寸最大的一幅。”观展的一位老者指着画作《光华旦旦》告诉记者,苍鹰劲松,山高水长,先生用雄浑霸悍的笔墨,古雅辉煌的格调,祝贺祖国的生日。题诗为《卿云歌》:“卿云烂兮,纠缦缦兮。日月光华,旦复旦兮。1964年15周年国庆,为作卿云歌辞意颂之。”词意是:“吉祥的彩云烂漫无边,如同金带迂回舒卷。日月的光华普照,永恒的朝霞满天。”

  据浙江美术馆主持副馆长应金飞介绍,展览同期还围绕“潘天寿对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潘天寿的艺术问题”等主题展开了学术研讨会,同时举行了40余场公益教育活动。

  “潘天寿美育教室”特别计划走入杭州的5所学校,将大师的美学理念传达给孩子们。同时,美术老师还来到浙江美术馆,开展潘天寿美育教室艺术公开课系列活动。

  “和我一样,许多家长都带着孩子来参加艺术公开课。”小观众佳丽的爸爸告诉记者,趁着假期,让孩子们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熏陶,是件特别有意义的事。

  杭城博物馆 宝贝贺新年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俞吉吉)最新考古发现为海丝申遗添新证,国家级非遗大师携弟子带来五年成就汇报,国内首创鸟声展、时尚回顾展创意十足……元旦期间的杭城博物馆奉上了一道又一道丰富多彩、别具一格的文化盛宴,在知识的海洋中,在欢声笑语中,陪伴广大观众走进了崭新的一年。

  新年第一天,浙江省博物馆武林馆区三层的临展厅内,就集聚了不少前来观展的观众。在这里,浙江省博物馆的跨年大展“大元·仓——太仓樊村泾遗址出土文物展”正跨越时间与空间,通过来自江苏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出土的294件(组)文物,带观众领略龙泉窑繁盛时期畅销海内外的龙泉青瓷风采。

  这里既有出土时便完好无缺的完整器,也有经过文物修复恢复整体原貌的瓷器,还有许多珍贵的瓷片标本。这些数百年前从浙江运往太仓的瓷器又重返故里,意义非凡。此次展览也是太仓樊村泾元代遗址最新考古成果的首次公开亮相。这些来自元代中晚期的精美龙泉青瓷器是元代太仓港参与海上丝绸之路贸易的实物证据。透过一个个玻璃展柜,观众们对话这些得来不易的历史遗存,也品读昔日海丝的繁华盛景。

  下午二时许,浙江自然博物馆人气爆棚,入口处还排起了长队,前来看展的观众络绎不绝。在珍稀的动植物标本中了解地球的生命故事,与罕见的恐龙骨架来一张合影,走进博物馆里的“动物园”看多样的生物……展厅内处处洋溢着满满的乐趣。

  1月1日,观众参观浙江自然博物馆“地球生命故事陈列”。 记者 魏志阳 摄

  公鸡为什么会打鸣?鹦鹉为什么会学舌?山上的鸟和水边的鸟发出的鸣声一样吗?位于博物馆一层的跨年展《響宴——鸟类鸣声行为展》好比一场音乐会,而主角则是来自各地的鸟类。在这里,观众戴起耳机,听鸟声,猜鸟鸣,模拟鸟叫,沉浸在一个与鸟儿对话的世界中。这也是一个可听、可看、可玩的展览,这里有国内首发的鸟类VR纪录片,戴上VR头盔,你可以与鸟类近距离接触。

  来到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100余件/套精工细作、独具创意的时尚艺术作品正展现着中国纺织服装行业追求极致的匠人匠心。“匠·意——2017年度时尚回顾展”分为“青出于蓝”“春华秋实”“于斯为盛”“独出机杼”等4个单元,收藏展示了国内重大时尚赛事汉帛奖、十大新人奖及各大知名服装院校优秀学生作品。其中3D打印的婚纱和婚纱拖尾科技感十足,赢得不少到场观众驻足赞叹。

  春播桃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走进杭州工艺美术博物馆的二楼临展厅,跨年大展“薪火传承——工艺美术大师带徒学艺”成果展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声光影中,一件件工艺美术精品展现在眼前。5年前,“工艺与民间艺术薪火传承计划”启动,5位古稀之年的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在全国范围内公开招徒。在师徒共同的努力之下,一针一线、一锤一炼,才成就了今天的累累硕果。展览包含萧山花边、机绣、陶瓷、手绣、铜雕5个单元,甄选91件/套师徒代表作品,以及师徒合作完成的作品。不少观众为眼前精湛的工艺作品所吸引,纷纷拿起手机拍下珍贵瞬间。

  此外,追溯人文历史的浙江省博物馆“佛影湛然——西安临潼唐代造像七宝”特展、西湖博物馆“好川文化发现20周年特展”等也在元旦小长假期间开展。

  文化礼堂里 村晚歌声欢

  1月1日,金华市塘雅镇下吴村《方员外招亲》民俗节目吸引众多游客。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陆遥)元旦假期,农村文化礼堂成了各个村里最热闹的地方。

  1月1日,温州各地文化礼堂举行了形式多样、别开生面的升国旗仪式,共同祝贺新年的到来,祝福祖国繁荣昌盛。

  新年第一天,天气虽冷,但挡不住大家参加升国旗仪式活动的热情,上午8时,已有近150位党员群众来到瑞安市汀田街道寨下文化礼堂,参加升旗仪式。和寨下文化礼堂一样,温州各个文化礼堂通过升国旗、挂彩旗等方式,利用展示栏、宣传橱窗、黑板报等营造出“热烈、喜庆、节俭、隆重”的新年气氛。

  为了迎接新年,金华市塘雅镇下吴村借助文化礼堂这一载体,创作出一台充满民俗味的《方员外招亲》节目。通过举办具有农村特色的婚俗类文化传统活动,把传统的习俗通过艺术的加工,以真人演绎、游客互动的方式展现,营造喜庆欢乐的氛围。

  “方员外家抛绣球招亲啦!大家快去看呐!”1月1日一大早,一名身穿戏服的“家丁”,就开始给游客发放“招亲榜”。一阵激烈的争抢之后,接到绣球的“方家女婿”带着娶亲队伍,抬着花轿游花街,进入文化礼堂内和新娘“拜堂成亲”。“在村里亲历一场传统婚礼,真喜庆!”金华游客小刘说。

  这边是传统文化传承的欢庆场面,那边奏响乡村村晚的幸福欢歌。

  1月1日下午1时30分,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大合唱,文成县二源镇谈阳文化礼堂“我们的村晚”文艺演出热闹开场。这场由村民自编自导的乡村村晚,上演了15个节目。“文化礼堂办村晚,让我们身在山区乡村的老百姓也有了展示自我的舞台。”为了表演好广场舞《泉水叮咚响》,村民卢美叶已经排练了一个多月,说起当天的表演,她依旧很兴奋。

  精彩纷呈的活动,在全省各地文化礼堂里轮番上演:在余姚泗门镇,传统越剧《狸猫换太子》《玉堂春》给老百姓带去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在嘉善惠民街道优家村,一场以“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为主题的游园会在文化礼堂内举办,通过趣味运动会、知识问答等环节,宣传十九大精神;在兰溪黄店镇芝堰村,文化礼堂给60岁以上老人备好长寿敬老宴,邀请街坊老人一齐欢度佳节……

  掌声频频,欢笑不断。全省已经建成的7851个文化礼堂,渐渐成为各地百姓的文化乐园、精神家园。

  新年新气象 人人步步高

  1月1日,新年登高健身活动在衢州江山的江郎山举行。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胡昊 于山 于诗奇)用沿着中国大运河“走运”祈福的方式来迎接新年,杭州市民一下走了12年。1月1日上午,拱墅区第十二届“新年健走·香积祈福”暨第五届“新春送福”活动迎来了第十二年的“走运者”们。

  上千名市民分成42支健走代表队,从拱宸桥运河广场出发走最美运河游步道,途经青莎公园、北新关、大关桥,到达香积寺广场祈福墙,签名并领取“新年心愿贴”后折返回运河广场,全程6公里,前100名折返的“走运”人还获得了主办方准备的手写对联和新春“福”字大礼包。

  “每年我都参加‘走运’活动。”从滨江赶来的市民王先生说,因为“走运”有一个很好的名字,特别喜庆吉祥,所以他就发动了家人一起参加,“12年,一年都没有落下。年年‘走运’,年年走大运。”

  就在“走运”大军开始健步走的时候,在运河文化广场,20多位书法家执起生花妙笔,写下1000个吉祥“福”字,将满满的福气送给广大艺术爱好者和市民群众。一个个写好的“福”,喜气连连,传递着所有人对美好新年的祝福与期盼。

  流淌千年的中国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今年的“走运”以和大运河沿线城市互动的方式进行,运河沿岸18座城市的市民一起“走大运”。“走运”不仅是一项体育运动更成为运河畔城市特有的文化品牌。此外,拱墅区除打造新春“走运”这一健身文化品牌,4年前更是把“香积祈福”这一传统民俗活动再现于世。这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也是对运河文化与时俱进的诠释,更是将全民健身运动与民俗文化有机融合的尝试。

  元旦当天的新年登高健身活动已经连续举办了22年。今年的登高大会,国家体育总局在全国各地设近120个分会场,唯一的主会场放在衢州江山的江郎山。2018年第一天,太阳驱散雾气,照亮江郎山的丹霞赤壁时,山脚万名登高爱好者已整装待发。

  早上10时40分,“全国新年登高活动正式开始!”随着一声令下,登高队伍浩浩荡荡奔向江郎山。在登天坪,64岁的骆金土望着高耸入云的郎峰,依然跃跃欲试。他说:“年轻的时候爬这些也不是问题。”

  民俗民味浓 非遗薪火传

  浙江在线1月2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朱婧)2018年1月1日,第二届濮院镇非物质文化遗产节暨展演活动在桐乡市濮院政府广场热闹开启。现场,非遗文化各显神通,为广大人民群众烹制了色、香、味俱佳的传统文化盛宴。“藤编”“扯棉兜”“扎扫帚”……鲜活的非遗技艺勾起人们心中最深的迎新记忆。

  “华夏儿女一条心,万众一心赶星辰。”濮院梅泾腰鼓队的腰鼓一敲响,四面八方的人群就围了过来。舞台上,舞龙舞狮表演、旗袍秀《花开梅泾》、情景剧《老街印象》等文艺节目更是喜气洋洋,表达人们对新一年幸福生活的美好祝愿。

  精彩的非遗表演引来掌声阵阵,而现场展示的传统非遗美食则让众多市民品味了记忆中的“桐乡味道”。

  喷香的油墩、松软的海棠糕、香甜的姑嫂饼、软糯的桂花年糕……一道道美味小吃令人垂涎欲滴,那些小时候放学后的首选小食、印象中爷爷奶奶的好手艺等都在这儿一一集合,不少市民举起手中的相机,留住这些尝过便不曾忘记的家乡味道。

  如果说,非遗表演与传统小吃勾起了人们的童年回忆,那么,许多非遗技艺则寄托了浓浓的“乡愁”。

  活动现场,濮院镇各村(社区)设置了一个个非遗技艺现场展示点。传承人现场展示藤编、扎扫帚、扯棉兜、剪纸、编草鞋、编竹篮等众多非遗技艺,带领市民感受古老技艺的精髓,零距离体验传统文化的魅力。不少小朋友被这些传统技艺深深吸引,目不转睛地看着心灵手巧的非遗项目传承人将手中的材料化为精美的草鞋、窗花等。还有小朋友拉着爸爸妈妈,现场跟随传承人学起了剪纸、彩绘、捏泥人等,在体验非遗精品魅力的同时,感受了不一样的新年气息。

  为了让更多人担负起保护、传承、弘扬民俗文化的历史责任,广场中间还摆放有各类非遗项目、技艺的展板,不少市民驻足观赏,近距离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了解当地的乡土文化内涵。

  坚定文化自信,弘扬非遗传承。本次非遗节以“我们的节日”为主题活动,通过挖掘桐乡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形成人人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局面。通过展示、表演、互动等多种方式,市民得以深入了解并深切感受桐乡非物质文化的内涵与魅力,在观赏传承人高超、精湛的民间技艺的同时,体会其中蕴藏的文化价值。

标签: 文化活动;元旦;文化盛宴 责任编辑: 吴盈秋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102282200041979.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