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1月1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刚 全琳珉 郑亚丽 吕之遥)“连绵的高山、无际的田野和川流不息的河流交替出现,勤劳的土家族儿女,或耕种、或采摘、或收割,挥洒汗水,收获幸福,他们的口中反复提到一个词——‘硒有慈利’”。在湖南省慈利县剧院,大厅屏幕上滚动播放的最新宣传片,让人禁不住驻足观看。
屏幕的另一侧是一个小型展台,摆放着杜仲雄花、红薯粉丝、富硒大米、山茶油、辣椒等十余种当地特色农产品,包装精美,琳琅满目。仔细打量,每种农产品的包装都打上了“硒有慈利”标签。
“‘硒有慈利’是我们全力打造的区域公共品牌。”慈利县“众创空间”负责“硒有慈利”的运营,市场总监吴岚雄心勃勃地告诉我们,他们正在加大“硒有慈利”品牌推广,接下来要在张家界机场打广告,连飞机票上都要印上推广广告。
“浙江有‘丽水山耕’。”“‘硒有慈利’就是学习‘丽水山耕’!”
我们话音刚落,慈利县“众创空间”管理办主任廖家义就接过话茬。他说,浙江搞精品农业声名远扬,尤其是“丽水山耕”这个区域公共品牌,为当地农民增加了很多收入。“2016年,我们去实地学习了‘丽水山耕’的创新经验,萌生了打造‘硒有慈利’的想法。”廖家义介绍,与“丽水山耕”一样,作为区域公共品牌,“硒有慈利”覆盖了多种农产品,每一种都有对应企业按照统一标准进行生产运营。
尽管是后发者,湘西小城慈利县底气十足。因为除了好生态,这里还有一个“独家法宝”——
据检测,慈利县重点区域土壤硒含量平均值为0.54毫克/千克,其中极值为9.6毫克/千克,区内大部分农产品都富含硒元素,品质之优在全国乃至全球都属罕见。
在宣传片中有不少镜头的杜方元,是“硒有慈利”品牌创建的参与者之一。2016年,瞅准了慈利县红薯种植量大但红薯粉丝生产水平较低的商机,这位80后开始人生中第三次创业,成立了隆悦食品有限公司。现在,他的红薯粉丝已成为“硒有慈利”中的“爆款”。
“很多手工作坊生产的粉丝为了下锅不煮烂,会放明矾,我们的红薯粉丝只用水和淀粉,绝对纯天然!”杜方元的红薯粉丝现在供不应求。2017年,上海一个客户来实地考察后,当场就下了150吨订单。“现在我最大的苦恼就是厂房太小,必须找地方建新厂房。”他说。
杜仲雄花是“硒有慈利”的主打产品。杜仲是名贵中药材,慈利县被称为中国杜仲之乡,有亚洲最大的野生杜仲林基地。杜仲雄花更是罕有,据说每百棵杜仲树中才有一棵雄树,只有雄树才开花。2017年2月,在国家对杜仲雄花认定药食同源之后,杜仲雄花立刻成为“硒有慈利”当仁不让的标志性产品。
打造区域品牌初战告捷,受惠的不仅是杜方元这样的创业者,更是当地广大农民。
“慈利农民几乎家家户户种红薯,有60多万亩,以前多是拿去喂猪。现在一斤卖到0.4元至0.6元,老百姓种一亩红薯可以增收两三千元。”杜方元介绍,2017年仅他就流转了700亩地,最多时雇了70多个农民帮工,高的一年能增收万把块。今年他打算将流转土地增加到3000亩,帮助更多农民增收。杜仲雄花也是如此,以前是种树农民自己在家泡着喝,现在通过“硒有慈利”推广后,农民又多了一个增收来源。
“扶贫必扶智”。现在,对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一重要论述,廖家义体会得更加深刻。“通过‘丽水山耕’,我们学习到了浙江改革创新的经验。我们会努力闯出一条‘硒有慈利’的发展路子,也要和其他地方分享。”他说。
【记者手记】为共享发展点赞
在湘西“遇见”丽水,这是我们采访中的意外惊喜。
“喜”有三重:
一为湘西小城慈利县的新发展而喜。慈利是武陵山片区国家扶贫攻坚重点县,“有形之手”应该如何作为,才能更好更快帮助山区农民脱贫?慈利在探索实践中找到了路子——通过打造区域公共品牌,构筑起“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的现实转化通道。
二为浙江改革创新不断涌现新经验而喜。被“硒有慈利”效仿的“丽水山耕”,自身也是新生事物,是近年来丽水市改革创新的一个成果。“丽水山耕”模式在湘西小城开花结果,从一个侧面说明浙江有着强大的改革力、创新力,而这正是未来浙江继续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底气所在。
三为我国改革创新红利的跨区域共享而喜。全国一盘棋,步入新时代,我国区域发展一定是一个加速均衡化的状态,更多改革创新红利从东部向广大内陆区域的溢出是大势所趋,也是未来我国建设现代化强国的基础支撑。放在这样的时代维度中去审视,“丽水山耕”和慈利县的美丽邂逅,既是偶然,也是必然,可谓“天作之合”!
为共享发展点赞!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