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2日讯(浙江在线通讯员 潘剑 余国荣 盛颖 王超)他曾在浙江地方上任职,熟悉家乡的人文历史和山水田园;他又赴京从事文学组织工作,曾任中国作协领导,是中国作协首任新闻发言人,亲历中国网络文学的风雨历程……他就是浙籍乡贤陈崎嵘。日前,他接受专访,畅谈文学创作、网络文学及家乡建设的思考与灼见,言语间尽显作家风范和拳拳赤子心。
网络文学界的根本任务是走正路、出精品、走出去
陈崎嵘认为,党的十九大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了进一步擘画,为全国文化工作者、文艺工作者指明了奋斗目标、前行路径,激发了广大文学工作者创作的积极性、自觉性。党的十九大精神对文艺工作的指导作用和深刻影响将是长远的、宏观的、多层面的,它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越发凸显出来。
“所谓‘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新时代是个伟大时代,大,要有大的样子,要求我们形象记录、艺术反映这个伟大时代,并使自己的作品与这个大时代相吻合,简言之,就是大题材、大格局、大气象。”陈崎嵘表示,这就是目前在创作中经常思考的问题,也是今后创作中矢志不渝的追求。
对于蓬勃发展的中国网络文学,陈崎嵘总结为16个字:异军突起、大浪淘沙、影响日隆、方兴未艾。他认为,中国网络文学正在逐步融入主流文学,正在带动中国文化产业,正在影响甚至改变着人们的文化生活、生活习惯和思维定势。
对于网络文学的未来,陈崎嵘说:“根据党的十九大精神,中国网络文学界的根本任务是走正路、出精品、走出去。”陈崎嵘进一步阐释,所谓走正路,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学发展之路,坚持以新时代习近平文艺思想引领网络文学创作,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主旋律创作和现实题材创作。所谓出精品,就是要求网络文学作品在思想内涵上向人类精神境界的最高处看齐;在艺术创作上创新超越,探索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在文本形式上,追求网络文学特质,注重网民的审美习惯。所谓走出去,就是要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担负起中国文学、中国文化传播者的责任,以独具魅力的中国精神、中国智慧、中国神韵、中国故事、中国语言,吸引世界网民,使中国网络文学成为中国文化使者,成为各国人民之间沟通心灵、形成共识、加深理解的特殊桥梁。
陈崎嵘认为,中国网络文学迅速发展壮大的事实,足以证明中国人在文化方面同样具有巨大的创造力,可以进一步增强文化自信。网络文学梦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相连,正确的态度应当是:重视之,扶持之,引领之,规范之,推动网络文学“升级换代”,从“高原”走向“高峰”。
浙江网络文学一定会继续领跑全国
浙江是文化大省,浙江网络文学发展和网络作家工作,始终走在全国前列,在网络文学界创造了许多个全国第一:第一个成立省级网络作家协会,第一个举办网络文学奖项,第一个设立网络文学研究院,第一个建设网络作家村……作为浙江儿女,陈崎嵘颇感欣喜。
“浙江网络文学一定会更加繁荣兴旺,一定会继续领跑全国。”陈崎嵘踊跃支持和参与家乡网络文化建设发展,用实际行动释放着浓浓的家乡情。
日前,陈崎嵘在桐乡参加了“茅盾文学新人奖·网络文学新人奖”活动。在他看来,“茅盾文学新人奖”这一传统文学的重要奖项增设“网络文学新人奖”,是网络文学与传统文学融合发展的一种象征,是网络作家确立作家身份、进入主流文学体系的标志性事件。
“世界互联网大会会址永久落户乌镇,影响巨大。希望今后能将中国网络文学纳入议题,希望能在会场见到越来越多的网络作家和文学网站高管,更希望能设立中国网络文学分论坛。”陈崎嵘动情地说,“如果说对家乡还有什么建议的话,那就是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全省网络文学的宏观引导,制订网络文学行业发展规划,形成网络文学创作、传播、研究、评论、产业转化、泛娱乐拓展一条龙,进一步优化网络作家成才成名环境,真正形成网络文学的浙江高地。一个具体的建议是最好能规划建设一个具有影响力、集结力的文学网站,提升对网络作家的凝聚力和引导力。”
最魂牵梦绕的地方还是家乡
生于兹、长于兹,并曾经工作于兹,但不管走多远、走到哪里,最魂牵梦绕的地方还是家乡。“浙江山水,钟灵毓秀;浙江人民,勤劳聪明;名臣武将,史不绝书;实业电商,各扬其长。我深深感到,浙江有写不完的题材,有歌不尽的英雄。”
陈崎嵘1994年主编了《中国小商品城纵横观》,为小商品城的经营者和管理者画肖像、唱赞歌,“现在看来,这个做法尚有可取之处。”
2015年退出领导岗位后,陈崎嵘做的第一件事就是为浙江首富村航民村和它的“领头雁”朱重庆写点文字,也是他第一次创作报告文学。
“一滴水可见太阳。坚持创业创新、共享共富、和谐和美的‘航民样本’,对当下正在进行产权制度改革的中国农村、农业、农民而言具有借鉴作用。”2017年5月,陈崎嵘撰写的长篇报告文学《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作品通过饱含热情地对航民村及航民人作全景式的观照与描写,展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时代画卷,出版后,被誉为“一个村庄的创业史和心灵史”。
“要把真实客观的航民村和朱重庆那批时代弄潮儿的创业创新精神写出来,需要真正身入、心入、情入。”陈崎嵘前前后后在航民村待了几个月,不住宾馆而住职工宿舍,不吃饭店而吃职工食堂,参加会议时坐在角落,平时有空就到村头闲逛,用农民语言与群众交流。他用心去观察、去思考,把航民村放到中国农村发展的历史坐标系中去定位,在观察和思考中融入自己的农村生活经历和农村工作经验,融入对“三农”问题的分析和判断。他怀着敬畏和崇敬之情去体味、去领悟、去描写,体会他们干事创业的那种热情、激情和艰难、不易,欣赏他们的高远境界和朴素美德。
“创作完这部作品,我最深的体会是,报告文学是时代投射到文学屏幕上的影像,人民群众永远是报告文学的‘第一作者’,而且人民群众始终是‘集体创作’。即使是再优秀的报告文学作家,也仅仅是一个忠实的出色的执笔者而已。”刚为航民村“立像”,陈崎嵘又忙着创作一部反映精功集团工匠精神的长篇报告文学。
“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的希冀,应当成为每一个浙江儿女努力奋斗的目标。这个浙江儿女,自然也包括我,一个在外地工作的浙江人!”陈崎嵘是个重亲情、重友情、重乡情的人,他常常用诗言志。“寄居京城常徘徊,之江湖月入梦来。”这是他心境梦境的写照。
【人物简介】
陈崎嵘,1955年9月生,浙江绍兴人,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协网络文学研究院院务委员会主任。毕业于浙江师范大学中文系,早年在浙江地方上任职,2001年调入中国作协,长期从事文学组织工作。曾任中国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书记处书记、新闻发言人。主编或出版作品集有《中国小商品城纵横观》《中国历代人才诗选》《网络文学面面观》《网络文学的使命与担当》《诗意的学习》《江南北国诗痕》《航民:一个共富的村庄》等。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