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生机勃勃“小而美”——解读“中小微”发展的浙江密码
2018年02月08日 02:53:39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夏丹

  浙江在线2月8日讯(记者 夏丹)熟悉中国经济的观察人士,经常会这样说:“小微看浙江”。简单一句话,浙江小微企业发展在全国的地位可见一斑。

  熟悉浙江经济的人也常说:浙江小微企业,一见阳光就灿烂,一遇雨露就发芽。浙江经济的活力四射,离不开面广量大的中小微企业。

  那么,“小微看浙江”,究竟怎么看?看什么?

  发力“小而美”

  D轮融资3.43亿元人民币,创下目前国内智能家居领域数额最大的融资。近日,杭州古北电子科技有限公司新一轮融资惊艳同行。短短4年时间,古北电子已成长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智能家居解决方案提供商和第三方物联网平台。

  在浙江,像古北电子这样科技含量高、领跑细分领域的“小而美”中小微企业遍地开花。2011年到2017年,浙江科技型中小微企业从5574家猛增到40440家,成为浙江高质量发展新征程中的领跑者。

  长期以来,中小微企业一直是浙江企业当之无愧的主体。从数量上看,2017年底,浙江4万家左右规上工业企业中,小微企业超过3.6万家,占全部规上工业企业的88%以上,占全部工业企业的比重更是达到98%以上。从质量上看,截至2017年底,全省“小升规”企业实现增加值、利润总额和税金总额较上年分别增长18.9%、29.9%和29.0%,增幅分别高出全部规上工业企业10.6个百分点、13.3个百分点和17.8个百分点。

  更为重要的是,当前中小微企业在浙江加快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形成优质高效多样化的供给体系过程中,表现出强劲活力。“在深入实施‘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当前浙江中小微企业的创业主体、创业领域、创业形态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说。

  在浙江,创业主体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农民转变为以浙大系、阿里系、海归系、浙商系创业“新四军”为代表的知识型科技型高层次人才,从源头上保证了中小微企业创业质量,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创业形态从家庭工厂、乡镇企业、订单加工的外贸企业,转变为聚焦中国制造2025、八大万亿产业、共享经济等新动能的现代化企业。创新能力方面,2017年,全省规上小微企业科技活动经费支出412.27亿元,较上年增长21.9%,新产品产值较上年增长23.4%,增速比全部规上企业高出3.7个百分点。

  “小而美”,成为浙江中小微企业当下发展形态的精准概况,也将是浙江中小微企业未来发展的方向。

  攻克“三座山”

  “市场的冰山、融资的高山、转型的火山”,中小微企业头顶上压着“三座山”。中小微企业格外集中的浙江,又是如何攻克“三座山”,为中小微企业减轻包袱的?

  中小微企业“忧准入、盼公平”。针对这一诉求,浙江提出“要进一步放开市场准入,鼓励社会资本尤其是民间资本进入基础设施和社会公共事业领域,实现互利共赢”。连续数年,浙江以民营企业“双对接”工程为抓手,致力于打造“一个永不落幕的平台”,营造以中小微企业为主体的民企与央企、国企强强联合、优势互补发展的生态。在这个过程中,不少中小微民企借势进军之前难以介入的全新领域。

  一系列精准的金融改革创新,则专攻长期困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国家产融合作试点、政策性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小微企业信用评级试点、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创新、完善对小企业贷款风险补偿机制、搭建银企对接平台等,面对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浙江打出了一套破解融资难的组合拳。 (下转第二版)

  (紧接第一版)据人行杭州中心支行提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2291.11亿元,比2014年末增加3998.2亿元。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2015年,台州获批成为小微企业金融服务改革创新试验区。几年下来,台州试验变为台州经验。仅商标权质押融资一项,当前台州的融资总量已占到全国的32%。

  都说中小微企业“船小好掉头”,但它的另一面则是“小舢板难以抵御大风大浪”的尴尬。浙江中小微企业转型难的症结在于缺人才、缺技术。对此,浙江从提升中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实力为切入点,构建起创新服务综合体,帮助解决单个中小微企业难以解决的缺人才缺技术的问题。此外,还加大对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引导高校毕业生到中小微企业就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支持高技能和专业人才培养,到2017年底,全省已建成省级高技能人才公共实训基地37个,其中国家级基地18个,近3年累计培训高技能人才83万人次。

  打造“小巨人”

  “2009年创立之初,8个人,零产值,两台研发设备;到如今,200人,2017年产值7323万元。”嘉兴景焱智能装备技术有限公司掌门人蒋永新说,凭借自主研发的半导体晶粒挑选机等多项国内首创、业内独家的专利技术,公司打破了少数几家国外大制造商的市场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成功晋级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

  这样的企业故事,在浙江各地不断上演。它们的成功,固然离不开企业的自身努力,但也与浙江全方位、保姆式呵护中小微企业成长密不可分。

  在长期服务过程中,浙江探索并形成了一套“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的中小微企业梯队培育机制。针对中小微企业发展特点,浙江专门建立“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库,引导中小微企业向专业化、精品化、特色化、创新型方向发展,并由此打造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技术或服务出色、市场占有率高的“小巨人”和“隐形冠军”。

  “从几百万元到亿元规模的企业,浙江都有一套完整的培育机制,每个阶段应企业不同需要提供精准帮扶方案。”省经信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从2013年我省抓“小升规”工作以来,截至目前,全省“小升规”企业中在国内A股成功上市的有16家,高新技术企业2078家,1亿元以上企业1578家,5亿元以上企业155家。自2016年开展培育“隐形冠军”企业工作以来,两年共打造“隐形冠军”企业43家。

  同时,近年来浙江坚持打一场整治“低小散”的硬仗,不但倒逼中小微企业转型升级,还为优质中小微企业腾出土地、能源等宝贵的发展要素。自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整治提升11.78万家“低小散”“脏乱差”企业(作坊),并通过打造高标准的小微企业园,推动小微企业集聚发展。

  此外,“最多跑一次”改革大大激发了中小微企业发展活力。在“最多跑一次”改革如火如荼的2017年,浙江全年新设注册资本在500万元以下的小微企业30.7万家,占全部企业新设量的81.2%。


标签: 企业;融资;小微企业;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 沈正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