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2月15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婷)归家,团圆。除夕在人们的记忆年谱里,始终是纵然山重水复也要踏上故土归程的执着。一句“回家过年”,能牵动亿万华夏儿女眷乡恋亲的集体情愫。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走过岁岁年年山山水水,游子终要归巢。炊烟袅袅升起,搡年糕、摊油饼、炸馓子、贴对联……到家了,心绪就能慢慢笃定下来。
因为团圆,花开似锦;因为团圆,叶落如歌。
除夕夜,家中几代人团聚一堂尽享天伦,是岁月积淀下的中华民族情感模式,维系着群体间的认同感与归属感。
每次新春佳节,相逢为笺,思念为笔,寄春风,书明月,带着阖家安好、家风传承的期盼,留下一段段温润的团圆时光。乡愁念故,指向内心,指向记忆,指向岁月深处,亘古不变。
当然,也有变的。
记忆中的“绿皮车”,见证过曾经的很多“小团圆”。那时,日子很慢,平均时速60公里左右的“绿皮车”,蜿蜒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拉着响笛,慢悠悠停靠在站台边,卸下一厢厢乡愁。
不过四十年间,改革开放的律动,舞出了一番新天地,为人们带来了更多快捷、安全、舒适的乘车体验。2018年新春,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首次接受大客流考验,圆满地交上了春运上半场的考卷。如今,动车、高铁早已成为新时代铁路春运的主力军,高密度奔驰在祖国广袤的大地上。
中华儿女们创新创造的伟力,正在为这个大时代里的小团圆注脚——我们有底气自豪地说“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
这里的团圆,还传递着家国情怀。
今年新春,网络上流传着一部改编自真实故事的短片《三分钟》:一位列车员母亲因过年期间在列车上值班,不能和自己年幼的儿子一起过年,仅能凭借列车在站台停靠的3分钟与儿子团圆……
主人公的身上拖着时代长长的影子,而背后正是守望相助、天下同心的人间大爱。
这些凝聚人心的高尚情操,把“家”的外延无限拉伸,从“小家”到“大家”到“国家”,团圆不是一家一户的团圆,是家家户户的团圆,每一个家庭团圆和谐是造就国家兴旺的坚实基石,国家的繁荣昌盛是家庭幸福的坚强后盾。
在新春团圆之际,舍“小团圆”换“大团圆”,爱家和爱国连成有机的整体,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我们从属于一个更大范畴的共同体。
过年意味着团圆,在大团圆中,我们在这个家国共同体中感受到了满满的获得感、安全感、幸福感。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和美之风吹拂的神州大地气象万千。
团圆之“家”,还有着“天下一家”的胸怀和担当。
在地球成“村”的时代,火红的“中国年”在海外盛况空前。美、日、韩等近20个国家和地区甚至把中国春节定为法定节假日。春节蕴含的和和美美团团圆圆的精华内蕴在世界舞台上正展现出越来越强大的文化自信。
由个人而家庭,由家庭而社会,由社会而国家,最终由国家而天下,这是我们中国人的价值逻辑链。“家和万事兴”的中国理念同样适用于“天下”这个“家”。
“计利当计天下利”,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为宗旨的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正是中国主张的一个更大格局的“团圆”,集中寄托着中国人的天下情怀和对创造和谐共生世界的深切期盼。
一年前,中国倡议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被写入联合国决议中,载入安理会决议……这份主张已经引起了全球范围的同频共振。天下一家、命运与共的中国理念正在为更多人所认同,开创了更加和美、和谐的人类发展前景。
“四海之内若一家”,中国的前途命运已前所未有地与世界的前途命运联系在一起,中国需要世界,世界需要中国,全球命运休戚相关,谁也不能够独善其身。
中国梦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与世界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四海同春,乾坤气象和。
除夕已至,人间最美是团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