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拜年,还未到外婆家,倒先因为路边的仿古长廊惊诧了一瞬,后又因为村口的徽派建筑惊喜了一下。白墙黑瓦,彩色墙绘,搭配着旁边连绵的农田、奔涌而过的申嘉湖航道,几月未见,这个位于浙北平原上小村庄已经有了不一样的面貌。
南浔双林镇洋滩村,从东到西,12个自然村呈带状分布。或许是因为全村大大小小、零散分布的洋塘而得名,或许是因为航道冲刷而成的滩涂得名,百年时间悠悠流过,今天,即使是外婆一辈的老人,也很难说上村庄的起源了。
但与繁忙的航道正好相反,村庄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便十分缓慢。“说起来难为情,真的是一穷二白。”洋滩村村委会主任方水林坦言,“一方面,连通我们村与双林镇的三座石拱桥逐渐丧失交通枢纽功能后,村子就因为交通不便,失去了发展先机;一方面,农业、渔业效益下滑,村庄又没有形成新的特色产业,发展后劲也不强。”
2017年初,洋滩村被列为南浔区美丽乡村创建村。不要说相比安吉、德清的美丽乡村,在整个南浔也算是后进了。但在洋滩村党支部书记庞学良看来,后进也有后进的优势,“说实话,所有经费满打满算只有四五百万,我们这样基础一般的村庄更要精打细算,避免走别人走过的弯路,把每分钱花在刀刃上。”
为此,借助小微水体整治,村两委将眉毛兜和洋巧扇两个自然村之间的水塘进行整理,腾出了9000余平方米土地。去年5月,长50余米、宽20余米,能容纳500人左右的文化礼堂开始动工。村民大舞台、篮球场、健身广场、栈道等配套工程启动。与此同时,村干部们挨家挨户动员宣传,号召村民整理房前屋后环境,创建美丽庭院。“最终目的是擦亮平原水乡村庄的底色,让乡村更加宜居。”庞学良说。
大半年过去,阿姨家门前的臭水沟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绿化和竹篱笆;水塘四周的桑树经过修剪、补种,保留了桑基鱼塘的特色;叔叔家庭院围墙变白,绘上彩绘,诉说着文明乡风;简约的文化礼堂落成,邻里间办红白喜事有了新的场所;村淘进驻了便民服务中心,外婆上网买东西也不用费力打电话了;露天的村民大舞台开放了,镇上艺术团第一次送戏下乡,连隔壁村的爷爷奶奶都搬着小板凳早早赶来……
“我们老百姓也不盼别的,就希望村里能实实在在把事情做好,让我们生活越来越舒适。如今这日子倒是越来越像样了。”在洋滩村里出生、成长、生活了大半辈子的村民何荣根感叹道。
正说话间,不远处的健身广场迎来几位小朋友,玩着跷跷板发出欢快的笑声。回乡过年的青年们也带着球走到篮球架下,打了场火热的三人对抗赛。
他们身后,腊梅已经萌发了几个花骨朵,看来,大地生机勃勃,早春就要来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