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深读 | 一边拼命创业 一边还能自在休闲 浙江人凭什么?
2018年03月28日 21:42:46 来源: 浙江在线 特约撰稿人

  杭州湾区正在成为匹敌世界三大湾区的下一片热土。

  自省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报告提出“大力发展湾区经济,重点建设杭州湾经济区”以来,杭州湾区战略地位加快上升,开启浙江以湾区为重点的区域经济发展崭新格局。

  长期来,浙江省产业、人口等要素不断向杭州湾区为重点的沿海地区集聚,形成了全省经济重心在浙东北杭州湾区、生态重心在浙西南山区、两个区域高度互补、协调发展的省域经济空间格局。

  科学把握和积极应对这一趋势,对于发挥杭州湾区引领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优化省域经济空间格局,意义重大。

  本文所指杭州湾区,由环绕杭州湾、彼此紧密联系的空间组成。按照行政区划划分,杭州湾区在省内的部分,包括浙东北杭州、宁波、嘉兴、湖州、绍兴和舟山6市。

  密VS疏

  杭州湾区全域都市化

  和浙西南点状城镇化并行不悖

  全省城市化空间格局,充分体现了杭州湾区高密度开发,与浙西南高水平生态保护的最佳耦合。

  杭州湾区以环杭州湾地区为典型代表,要素高密度均质化布局,全域都市化格局基本形成。2017年,杭州湾区范围内的27个城市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2548人,相当于衢州和丽水地区城市人口密度(834人)的3倍多;国土面积的开发建设强度,即城市建成区占行政区域面积比重达8.2%,相当于衢州和丽水地区(0.9%)的9倍多。

△广义的环杭州湾区

  这一带,大中城市发育加快,城市功能增强;小城镇星罗棋布,特色产业发达;乡村郊区化演进,传统“三农”不复存在。反映在卫星影像图上,杭州湾区建设空间占据国土面积的绝大多数区域,相当数量的城镇边界已经连接。

  浙西南地区由于山区地形、区位、交通等客观制约,适宜建设及适宜人居的空间相对较少,形成这一带人口、产业等要素的内聚外迁趋势。

  典型如丽水市云和县的“小县大城”模式。2017年,云和县95%的企业、93%的中小学生、74%的人口集中在县城。

△云和建筑群

  与之相似的,温州的泰顺、文成,丽水的龙泉、景宁,衢州的开化、常山,金华的磐安,等等,浙西南地区多数山区县市已普遍具有要素集中特征。反映在卫星影像图上,浙西南地区城镇多为间隔较远聚点。

  重VS轻

  杭州湾区物质财富之重

  和生态财富之轻高度互补

  杭州湾区是全省物质财富、经济集聚的重心。浙西南与杭州湾区恰好相反,就物质财富而言,显然在全省经济格局中较轻,而就在全省生态格局中较重。因此,全省经济空间格局的重与轻,实际是双重对称。

  杭州湾区通过产业高端发展、资本运作和创造,形成较高的地区产业结构、财富水平。

  杭州湾区一带,在全省相对较早启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融合、二三产业互动、信息互联互动,形成一大批健康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海洋装备制造等高端制造业集群,孕育了电商、金融、物流、文化影视等高度创新的现代服务行业。

△宁波杭州湾新区夜景

  杭州湾区一带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信息经济、海洋经济、开放经济等新兴经济高地。产业高度化促成这一带较高的资本效率和劳动效率。2017年,杭州湾区6市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分别为16.6元/人和19.8元/人,相当于浙西南衢丽地区的1.2和1.8倍,已与同期上海市的二三产业劳动生产率基本相当。

  浙西南通过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和科学开发利用,形成较优的生态产业结构、生态文明水平。生态旅游渐成主业,旅游总收入、接待人数均保持高速增长。

  2017年,金华市、丽水市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达26.6%和25.8%,居全省前两位;丽水市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16.6%,居全省第1位。

  与此同时,生态农业、生态工业,以及生物技术、抽水蓄能、风能和生物质能等新兴产业崭露头角,民宿、电商等新业态加快发展,农产品、工业品、能源、金融、健康养生等绿色产品供给能力不断增强。

△丽水生态精品农业渐成当地招牌

  资源节约、环境友好发展格局加快形成,2017年衢州和丽水万元GDP能耗0.33吨标准煤,比全省低25%。浙西南山区经济逐步实现“卖山头”到“卖生态”的转变。

  忙VS闲

  杭州湾区创业快节奏

  和浙西南休闲慢生活相得益彰

  热情高涨的创业与自由自在休闲相映成趣、相得益彰,是杭州湾区和浙西南经济空间差异化格局造就的又一财富。

  以杭州湾区为引领的创业创新活力强劲。杭州湾区集聚了全省80%的国家和省级创业孵化示范基地。

  在杭州,现在平均每天就有11名大学生投身创业,2014—2016年均创业项目增速20.3%,超过同期北上广深等传统创业强市,位居全国第一;

△杭州大学生创业如火如荼

  在温州,以发端于改革开放的创业,成就中国最富裕的群体,当前网商创业、大学生创业亦位居全国前列;

  在义乌,每天新增200个老板,市场主体以突破30万户,占到全省的6%,大大超过浙西南的一个市。

  同时,杭州湾区的创业创新资源,积极为浙西南提供服务。例如,衢州在杭州建设海创园,以人才飞地的模式破解科技研发瓶颈,实现借力发展。

  浙西南优质的生态环境,舒缓的生活节奏,为创业创新主体提供游山玩水、休养生息、激发灵感的好去处。

△浙西南南尖岩风光

  特别是这一带在长期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践中,形成乐活健康的生活理念和人文特质,在创业竞争日趋激烈、大众健康消费需求日趋强烈的背景下,愈发凸显其独特魅力。

  在杭州湾区现代化大都市激情创业,到浙西南广阔生态空间信马由缰,成为越来越多人的生活方式。2017年衢州、丽水两地游客平均停留时间达2.1晚和2.0晚,系全省最长,就是一个佐证。

  正是这样的格局,使得在浙江的创业方式,不再是“拼命三郎”的苦干,而是张弛有道的巧干。

  因此,在浙江创业,不仅结果好,过程也很雅。某种意义上说,浙江湾区和山区差异化经济空间格局促成创业与生活相融合,成就了创业创新大省。

  经济VS社会

  区域“经纪非均衡”和

  区域“社会均衡”统筹推进

  浙江区域发展呈现人口及经济向杭州湾区集聚,社会发展在浙西南与杭州湾区相对均衡的趋势。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和区域社会均衡发展是一对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杭州湾区和浙西南协调发展的具体体现和生动实践。

  经济非均衡发展是手段,是资源要素制约情况下,实现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最佳路径;社会均衡发展是目的,是实现发展成果全民共享的重要保障。

  经济发展重心向杭州湾区偏移已是大势所趋。2016年,杭州湾区6市,以占全省44.1%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省55.1%的人口、68.0%的GDP和73.2%的地方财政收入,分别比10年前提高4.3个、1.5个和2.4个百分点。

△2016年,浙江常住人口城市化率达65.8%

  若按照杭州湾区狭义的统计口径15个市区及县(市)[1],其集聚效应更加突出。这一区域以占全省22.0%的面积,2016年集聚超过44.3%的人口,创造超过57.6%的GDP,贡献65.2%的地方财政收入,亦比10年前分别提高6.4个、1.2个和1.7个百分点。

  十分明显,杭州湾区得益于沿海、临港、近沪等较好的地理空间及区位条件,具有各类要素在空间集聚的规模报酬递增效应,使得长期来在工业化、市场化、现代化、智慧化、开放化走在前列。

  可以预见,杭州湾区在集聚高端要素、引领全省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将进一步增强。

  区域经济非均衡发展通过三种传导作用,熨平了区域社会发展差距。一是财政从杭州湾区转移至浙西南,推动教育、医疗、社保等社会民生领域财政投入增加,建设服务水平相应提高。近10年来,浙西南地方财政收入占全省比重下降3.5个百分点的状况下,而地方财政支出占全省比重提高了2.4个百分点,转移支付在其中占据相当比重。

  二是人口从浙西南流出,进一步提高浙西南地区公共服务的人均享有水平。

  三是浙西南在外资本及劳动所得通过多种途径回流至浙西南,支持家乡建设发展。近10年来,衢丽两地投资、储蓄增长均快于杭州湾区,固定资产投资及年末储蓄存款余额占全省比重,分别提高3.4和3.7个百分点。

  同时,杭州、上海等国际大都市新业态、新模式、新技术对浙西南地区的全方位渗透,国际咨询、现代服务对浙西南地区高度共享,进一步促进浙西南与杭州湾区生活一样化。因此,就社会发展而言,浙西南与杭州湾区均衡发展态势已经形成。

△在浙西南一带隐藏着许多高格调民宿

  中国经济正在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区域经济特色化、一体化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更加凸显。巩固和进一步增强杭州湾区在全省乃至长三角地区经济引擎作用,在此基础上,积极推动杭州湾区和浙西南区域经济非均衡下的社会均衡发展,是优化浙江经济空间格局,破解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客观要求和必然选择。


标签: 杭州湾;创业;均衡发展;物质财富;格局;丽水;经济空间 责任编辑: 蒋敏华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