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3月30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健 江帆 通讯员 方宵鸳)3月29日,杭州市江干区上塘河河长团队在巡查时发现,河岸绿化带内有塑料板等垃圾,团队成员章厚琨立刻联系养护单位进行清理。不到半个小时,绿化带内的垃圾就被清理完毕。
“治反复,反复治”是全省治水中遇到的共性难题。去年,我省沿海部分地区少数断面出现劣水反弹。中央环保督察组在浙期间,也有不少群众反映:家门口治理好的河道水质为何又反复了?江干区通过探索,总结出独具特色的治水新模式,也让全国首个美丽河道地方标准从这里成功“走出去”。
“氨氮0.876mg/L,总磷0.06mg/L,高锰酸盐2.48mg/L,溶解氧11.42mg/L,透明度65cm,水质达到Ⅲ类”,这是江干区丁桥新城二号港3月水质的最新数据。这串数据让“河道总管”沈哲喜笑颜开。而一年前,他刚接手时,这条河还是一条劣Ⅴ类河。
沈哲是一家从事城市环境整体修复企业的管理人员。去年7月以来,他常驻江干区丁兰街道,每天带着50多名保洁、绿化和工程人员,常态化养护辖区内丁桥新城二号港、五会港等11条河流。“河道总管”头衔名副其实,凡是与这些河相关的大事小事,他都一手承包。“岸下有淤泥清理、垃圾捡拾、浮草培育等工作,岸上有绿植种植、凉亭建造、绿道建设等,每天还要去巡河找问题。”沈哲说。
这就是江干在丁兰街道试点的一体化治水新模式。按照“系统治理、流域治理”的原则,江干总投资5977万元,将设计、施工和养护全部打包给一家单位负责,计划用3年时间打造一个治水示范区,实现全域水质达到Ⅳ类及以上。“一体化治水模式解决了以往河道管理主体混乱的问题,既能快速解决河道突发状况,又能提高河道整治标准。”江干区丁兰街道城管科科长陈轶聃说。
有人管,还有人督。在陈轶聃的微信上,有一个非常热闹的“河道即查即改”群,沈哲的治水团队也在群里,每天的巡河动态会及时在群里通报。
今年上半年,江干区治水办(河长办)还启动河长制专项督查工作,让河长们通过自查自纠,查漏补缺。截至目前,已累计出动2000余人次,对全区59条河道进行了“地毯式”自查,对发现的问题即查即改,全面提升了河道的水质和颜值。
创新模式诞生“美丽经验”。今年初,由杭州市城管委市区河道监管中心、江干区城管局共同承担实施的“美丽河道——丁兰综合治水示范标准化试点”项目顺利通过验收,正式成为杭州市首个美丽河道标准示范点,并在此基础上制定出了全国首个《美丽河道评价标准》。今后,全市不同的河道都将根据此标准再进行深化治理提升。
“今年,江干还将污水治理与涉及7000多户的城中村改造‘三大战役’相结合,同步铺设大口径排污管道,为一体化治水新模式的推广奠定基础。”江干区治水办专职副主任陈宏说。
不久前,沈哲又有了一系列新动作:在丁桥新城二号港等河道边设置27个垂钓点,方便居民垂钓休闲;在勤丰港等河道设置亲水平台,供居民嬉水玩耍;在大农港边设置城管驿站,供居民休憩。一个水更清、景更美的江干正徐徐而来。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