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手记】
“办事不出岛”中的改革担当
在3月5日开幕的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最多跑一次”改革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式由地方探索上升到了向全国复制推广的经验。
对舟山人民来说,“最多跑一次”改革给人最直接的印象是结束了“一直在路上”,实现了办事少跑腿的高效体验,群众得到了实实在在的改革获得感。这种获得感,在采访过程中得到了反复确认。
初次到舟山,有感于当地显著的海洋特色和秀丽的海岛风光,甚觉欢欣,但没多久,这种硬币的两面性就显露无遗。长白岛是定海区的一个海岛,往返需要坐摆渡船,要想顺利进出岛,必须计划好时间。
我们结束采访出岛时就遇到过一个尴尬情况,时间赶上了,可船上车位满了,不得已只能人先上船,车“留守”。同行的人说,要是天气不好,摆渡船停运,可能还要在岛上住一晚。出岛,成了一件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事情,所以,实现“办事不出岛”,解决的是人之所急。
往小了说,“办事不出岛”的意义,正体现在如何便民的细节中,往大了说,这是地方在环境基础上的大胆探索,也是“最多跑一次”改革落地服务的必要途径。这种因地制宜、灵活服务的方式,印证着地方改革的真抓实干,践行着“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思路决定出路。舟山1300多个岛屿中,住人岛近百个,如何在“最多跑一次”改革中打响地方战,如何让星罗棋布的岛屿都能划入改革利益的半径,舟山从区位功能上谋划了一盘先行棋。以海岛乡镇区位、规模、产业等为依据,对海岛进行“大中小”的划分,给大岛派驻机构履行审批办证职能,对中岛采取直接授权等方式提升办事能力,在小岛推行基层代办、“互联网+政务”等方式,全面覆盖办事人群。这种因势利导的服务理念值得点赞,也不难想象群众高达97.9%的满意率。
在这里,我们看到“最多跑一次”改革带来的无限生机,感受到当地政府对群众诉求的认真回应。从舟山小沙街道“书记坐班海岛,群众办事不出岛”的目标中,我们能看出当地政府的角色定位。从管理到服务的转变,从按部就班接受工作到积极探索主动出击。欣喜的是,这场改革已经成为促进当地发展的“助推器”,成为政府服务的“助燃机”,最大程度地激发出服务这池“春水”,释放便民这泵“动能”。(钱振霄 郑亚丽)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