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4月1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刘乐平)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新时代谋求高质量发展是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礼物。浙江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并一次次诞生了行之有效并向全国推广的浙江经验。
步入新时代,浙江既要有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探路者的非凡担当,更要有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新突破、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以高质量发展谋求改革新高度。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浙江而言,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下好改革开放先手棋。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整合全球资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让创新要素自由流动
最近一段时间,浙江一系列“改革大招”引发广泛关注——
年初,省政府发布《关于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的指导意见》,这意味着浙江“亩产效益”企业评价和资源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将进一步深化。根据该指导意见,这一办法的考核范围由工业扩大到服务业、由企业扩大到地方政府。
去年下半年,德清挂牌出让全省首块“标准地”。不同于以往,这块地,对土地产出、亩均税收、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和环境标准4个指标作出明确要求。企业拿地前,就已经知道该地块的使用要求和标准,经相关部门“一窗受理”后,可直接开工建设,不再需要各类审批,建成投产后,相关部门按照既定标准与法定条件验收。
2月,浙江省在省能源集团、省交通集团启动开展省级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试点工作。这是继去年初组建省国有资本运营公司之后,浙江深化国企改革的又一重要举措。专家评价,这是推动国资监管从“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的又一突破。
从这些举措中,不难看出背后深意:浙江正在以新一轮改革,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有力支撑。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这个资源匮乏的省份,仿佛被激活了发展能量,找到了撬动发展的支点,创新要素活力迸发,经济发展又快又好,绿水青山诗意栖居……这背后究竟潜藏着怎样的神奇密码?答案是先发的体制机制优势。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形成一个适应高质量发展的制度环境。眼下,我省正在着力构建市场有效、政府有为、企业有利的体制机制。
各地的改革探索更为密集。全面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扩大亩产效益综合评价范围。作为“亩均论英雄”的“先行军”,嘉兴市最近又发布了《关于深化工业企业绩效综合评价结果应用的意见》,把“正向激励+反向倒逼”的有效机制提升到了新高度。
以企业对标竞价的“标准地”制度为抓手,积极推进要素配置市场化改革。在湖州,企业投资项目“标准地”模式全面推广,这有利于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有利于培育壮大产业集群,最终推进高质量发展。
浙江省工业与信息化研究院院长兰建平表示,这一系列改革举措,其用意在于,通过体制机制的创新,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效能,推动资源向优质企业和产品集中,推动创新要素自由流动和聚集,使创新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能。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
4月初,提交开办企业相关手续申请后的第三天,杭州市桐庐县市民俞汪培在该县行政服务中心商事登记综合窗口,一次性拿到了其开办建材公司的营业执照、公章、发票、开户许可证,远快于20多天的当前全国平均开办速度。
眼下,“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浙江各地深入推进,推动各级机关部门解放思想、全力以赴融入改革大潮,营造纵向高效联动、横向破壁交融的局面。目前,省级“最多跑一次”事项达到665项,通过第三方评估,全省“最多跑一次”实现率达到87.9%。
今年全国两会,“最多跑一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推向全国。这背后,是各地政府对营商环境的极端重视。“最多跑一次”改革以创新政府服务方式来打造最佳营商环境,通过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激发市场活力,以开创经济发展的新局面。
兰建平表示,从制度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营商环境也是种资源要素,并且相当稀缺、不可替代。只有通过优化营商环境,才能释放制度生产力,从而提升整体生产率。
对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来说,营商环境好比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优良,则万物生长;生态系统恶劣,则草木凋零。
在浙江大学管理学院院长魏江看来,“最多跑一次”改革反映了浙江构建“高效政府”的决心和做法。其本质是通过一系列改革的叠加作用,构建一个全省域范围的“高效政府”,从而提升营商环境这一生产力。
营造公平公正、高效便捷的营商环境,各种优质生产要素才能涓汇成海,无数创业者的梦想才能拔节生长,市场主体“铺天盖地”“顶天立地”的期盼才能变成现实。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全省在册市场主体593.4万户,同比增长12.2%,市场主体总量居全国第4位,人均市场主体拥有量居全国第1位。
“最多跑一次”改革正在从浙江走向全国。着眼于新一轮改革开放,浙江要继续创造和保持市场经济活力,必须深化“最多跑一次”改革。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强调,“最多跑一次”改革是浙江全面深化改革的总抓手,必须贯穿到政府运行各环节,渗透到经济体制改革各领域,延伸到社会治理各方面,加快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优化营商环境,“牛鼻子”是深入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新的目标已经明确:全面推广“一窗受理、集成服务”,年底前所有民生事项和企业事项实现“一次办结”;加快推行企业投资项目审批制度改革,年底前全面实现企业投资项目开工前审批全流程最多跑一次、最多100天。
打造全球开放发展高地
刚刚举办的博鳌亚洲论坛传递出强烈信号——“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
观察今日浙江,中国(浙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舟山江海联运服务中心、义甬舟开放大通道等重大开放平台应运而生;横贯欧亚的“中欧班列”越跑越“欢”;波音、思科、苹果、大众等世界500强企业先后入驻浙江……
放眼世界,吉利控股集团2018年首次越洋“买买买”,就通过旗下海外企业主体收购戴姆勒股份公司9.69%具有表决权的股份。浙商海外并购已是一轮又一轮“冲锋”,万丰奥特控股集团已将美国Pasline、加拿大DFC航校、捷克DF航空、加拿大钻石飞机等纳入囊中;随着奔驰的“中欧班列”,义乌“买全球、卖全球”的步伐不断加速……
从产品出口到资本出海,从海外设厂到建设工业园区,近年来,浙商紧跟国家大战略,引进来和走出去同步加速,浙江经济与全球经济水乳交融。与此同时,浙江不断创新平台建设,以改革健全完善海港、陆港、空港、信息港融合发展机制。
新一轮的全面开放,正把浙江经济社会发展带入一个高质量发展阶段。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研究员潘毅刚说:“通过新一轮的全面开放,全球的商品、人才、要素在我们的平台上自由流动、交易,形成一个全球的开放发展高地。”
40年改革开放的历史已经雄辩地证明了,对浙江这个人多资源少、市场经济又比较发达的地区来说,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来推进高质量发展,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一招。
对浙江而言,更高层次的开放,就是要深度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建设开放强省。
建好自贸区,争创自贸港。我省把全力争取自由贸易港落地浙江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眼下,绿色石化基地、舟山航空产业园等一批项目,为浙江自贸试验区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接下来,我省要扭住世界级油品交易中心和大宗商品人民币国际化结算两个关键“牛鼻子”,今年将办好第二届世界油商大会,并引进一大批跨国公司落户浙江。
构筑对外开放大平台,拥抱“全球朋友圈”。浙江与中东欧16国的“热恋”,是基于中东欧博览会的牵线搭桥。2015年以来,宁波连续举办了三届中国―中东欧投资贸易博览会。眼下,我省正积极创建中国—中东欧国家经贸合作示范区。
推进“一带一路”捷克站建设。“一带一路”捷克站将发挥捷克在新亚欧大陆桥建设中的区位优势与产业优势,建设具有服务中心、贸易中转、物流中枢功能,涵盖物流、商贸、先进制造、综合服务等区块的开放综合体。据悉,我省还将积极推进迪拜站建设,促进“一带一路”建设节点网络化。
浙江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地,新时代谋求高质量发展是献给改革开放40周年的最好礼物。浙江以“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创造了发展的奇迹,并一次次诞生了行之有效并向全国推广的浙江经验。
步入新时代,浙江既要有继续当好全面深化改革探路者的非凡担当,更要有继续统筹推进各领域各方面改革的新突破、新作为,在新的起点上以高质量发展谋求改革新高度。
改革开放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一招。对浙江而言,谋求高质量发展,就是要下好改革开放先手棋。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线,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牵引,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营造良好营商环境;以更高层次的开放整合全球资源,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