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在线5月22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俞吉吉) 5月20日,五星汉锦复原中期汇报会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国际中心举行。馆长赵丰介绍了“五星锦”在中国丝绸博物馆成功复原的全过程。
1995年10月26日,中日尼雅考察队开掘新疆尼雅古墓群8号墓,出土大批珍贵文物,其中一块织锦护膊尤为光辉灿烂、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织就8个汉隶文字:“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其色彩之斑斓、织工之精细实为罕见,被列入中国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23年后的今天,这块国宝“五星锦”在西子湖畔的中国丝绸博物馆成功复原。复制它的织机正是一台复原后的老官山汉墓织机。
2013年,成都市天回镇老官山,一座西汉时期的墓地中,4部泡在水中的竹木质地织机模型重见天日,填补了中国乃至世界科技史和纺织史的空白,成为2013年度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2014年,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联合成都博物院、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浙江工业大学之江学院共同申报国家文物局“指南针计划”专项课题《汉代提花技术复原研究与展示——以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织机为例》。课题以老官山汉墓出土提花机模型及相关文物为研究对象,对之进行全面系统的整理和测绘,研究和还原汉代提花机的结构,解决了关于汉代提花机的一些学术争论。并在此基础上,制作3D展示系统,按比例复原两台原始大小且可操作的提花机。
2015年,修复完成的提花织机模型和提花机首次在杭州向公众展出。现场织出的锦缎,把2000多年的先进织锦技术摆在了世人眼前。
同年,结合已有研究基础与初步成果,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新疆文物局提请国家文物局,委托中国丝绸博物馆利用成都老官山汉墓出土的汉代提花机模型复原的织机对国宝级文物“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进行复制,得到国家文物局批复。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中国丝绸博物馆正式开始对“五星锦”进行复制。
这件国宝“五星出东方利中国”锦护臂,长18.5厘米、宽12.5厘米,带长21厘米,另有“讨(或诛)南羌”锦残片一片。两者放于一起,合意为“五星出东方利中国讨(或诛)南羌”。此锦图案总体采用山状云作骨架,沿织锦纬向连续铺展。自右边起依次有两鸟、独角兽和虎,并伴以铭文“五星出东方利中国”,在铭文旁还有两个圆点纹代表五星中的两星。在工艺上,整个图案不分色区,均以蓝、绿、红、黄、白五色织出,五星的图案也恰好由这5种色彩表示,可以说是汉式织锦最高技术的代表。
2017年1月,中国丝绸博物馆罗群和刘剑等技术人员前往新疆对“五星出东方”锦护膊进行织物信息采集和分析检测。此后的关键就是设定完整的复制目标。赵丰再次对“五星锦”的织物图案及其上文字进行研究,经过对此前研究资料及海内外相关出土文物的比对研究,最终确定图案及文字还原为“五星出東方利中國誅南羌四夷服單于降與天無極”。团队主要技术成员罗群和龙博据此绘制意匠图。
2017年2月,罗群率领其团队开始进行上机的穿综及织造工作。10470根经线、84片花综、2片地综,历经1年多时间,最终成功复制出“五星锦”。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