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患者转得下去 医生留得下来
2018年05月24日 06:22:08 来源: 浙江在线 见习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夏滨彬 魏衍方 王梦岚

浙江在线5月24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黄慧仙 通讯员 夏滨彬 魏衍方 王梦岚)编者按:桐乡是浙江省县级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9个试点县(市)和6个先行先试县(市)之一,也是国家数字卫生样板示范区,2017年成为浙江省首批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以来,成效显著,“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成为越来越多桐乡百姓的就诊选择。

从桐乡屠甸镇出发,北至上海100多公里,南下杭州60多公里,曾是69岁的王水荣多次走过的求医路。王水荣是桐乡市屠甸镇人,年轻时落下的哮喘一直困扰着他,去省级大医院求医路上,交通限号、食宿花销大等是常见的问题。“如今在家门口的卫生院住院,每周都有市里医院的专家来给我们看病,而且报销的也多,可以省下不少钱。”王水荣说。

带来这种变化的,正是桐乡的医共体改革。

让患者“转得下去”

走上桐乡市屠甸镇卫生院的二楼,经过几个住院病房时,记者看到,这里的病房宽敞明亮,几乎每个房间都躺着一两个住院病人。屠甸镇卫生院院长富东伟告诉记者,这里是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下属的基层医疗单位,共有医务人员72名,医疗服务覆盖屠甸镇约5万居民。

“以前,这里哪有什么住院病人啊,医共体建成后,卫生院设了20张病床,近期改造完成后,床位将增加到50张。”富东伟说,在住院病人明显增加的同时,今年第一季度的门诊量也比去年同期增长26.53%,达到50945人次。

在桐乡市中医医院医疗集团成员单位之一的高桥街道中心卫生院三楼的综合病区,记者也注意到类似情况。每个病房有2到4张床位,病房内基本都住有病人。“这阵子正值农忙季节,住院病人相对较少,只有30人左右,农忙一过估计又要在走廊上加设床位了。”高桥街道中心卫生院院长姚菊英说,目前医院床位从当初的30张增加到42张。

其实,自桐乡市医共体建设试点以来,在桐乡的基层医疗单位发生的变化远不止于此。要让患者“转得下去”,基层医疗单位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是群众的定心丸。

姚菊英告诉记者,过去高桥街道中心卫生院的手术类型一般以一类手术为主。如今,像阑尾炎手术、骨折手术等二类手术也开展起来,基层医院的综合服务能力有了明显提升。

基层医疗单位之所以能开展二类手术,在于有医疗集团的技术帮扶和指导。

在屠甸镇卫生院,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副主任医师史豳豳告诉记者,他们骨科共有六七位副高职称及以上的医生,每周轮换着到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下的几家基层医疗单位坐诊、手术、带教。

基层医院“接得住”

在桐乡许多基层医疗单位,我们会看到很多像史豳豳这样来自市级医院的专家在工作。据了解,仅2018年第一季度,桐乡市三大医疗集团就已下派203位专家,影像会诊达4631人次,业务培训开展194次。居民看病不出镇,在家门口的乡镇卫生院就能享受到和市级医院一样的诊疗待遇。

自2017年9月成为嘉兴市唯一的省级首批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建设试点以来,桐乡以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桐乡市第二人民医院和桐乡市中医医院为龙头,下辖多个基层医疗单位,建立起3个紧密型医疗集团,形成服务、责任、利益、管理共同体,实现资源、人才、管理“三下沉”。

“市级医院在向基层医疗单位输血的同时,也在逐渐培养其造血功能。”桐乡市卫计局副局长孙建华说,下到基层医疗单位的专家,还会手把手带教基层医疗单位的医生,从而长效性地提升基层医疗服务水平。同时,在每个医疗集团内部,病理诊断、影像诊断、临床检验、心电诊断、消毒供应等五大中心都资源共享。两股合力让基层医疗单位真正具备“接得住”的能力。

与此同时,基层医疗单位的“药品库”更丰富,百姓在基层就能配上慢性病、常见病的药。

当记者走进屠甸镇卫生院的药房,药架上“格列齐特缓释片”“盐酸二甲双胍肠溶胶囊”“瑞格列奈片”等多种糖尿病治疗药物进入记者视野。药房工作人员告诉记者,2017年起,全市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常用药品与市级医院全面接轨,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最高可增配77种慢性病常用药,其中高血压55种,糖尿病也有22种。

此外,桐乡正在推行拉大基层、市内、市外医保报销比例差距的政策性举措,对于县域内患者“转下去”效果的实现,同样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

长效机制促医改

对于县域医改来说,如何形成医共体建设的长效机制同样关键。

“要形成长效机制,就要让基层医生有奔头、有甜头、有行头。”省卫计委医共体联络员、桐乡市卫计局副局长童向民解释说,薪酬、职称评定等适当向基层倾斜,提升基层医疗单位服务价格,这些是“奔头”,也是“甜头”;而所谓“行头”,便是给予基层医生获得学术头衔、荣誉的机会,配套的技能培训和高水平的学术交流机会等。

其中,提升基层医疗单位服务价格,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正是桐乡医共体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孙建华说,要在医疗价格总量基本持恒的前提下提升基层医疗单位服务价格,下调药品、耗材及检验的费用便成了解决之策。

据了解,2012年起,桐乡全市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全部药品(中药饮片除外)按实际进价实行零差率销售;药品品种从改革前的1500多种减少至998种。严格控制药品金额比例和费用。与此同时,桐乡市同步调整手术、治疗、护理、诊查等4项医疗服务收费标准,逐步体现医务人员技术劳务价值。

“对于市级医院的医生来说,他们在基层看病得到的认可与尊重所带来的自我价值实现感、成就感以及绩效考核等政策扶持,也促使更多市级专家愿意下基层。”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副院长吴胜华说。

长效机制下,就医格局的变化显而易见。据了解,今年1至3月,桐乡市双向转诊共1790余人次,基层就诊率上升14%。全市医疗机构临床路径率为11.9%,居嘉兴市第二位,基本形成“小病进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就医新格局。

值得一提的是,在县域医共体打通桐乡县域内就诊渠道的同时,2016年11月桐乡市第一人民医院还与省人民医院建立起托管型紧密医疗合作关系。鸟瞰桐乡,以医共体建设为突破口的双向转诊模式铺展开一张覆盖省、县、乡、村四级一体化医疗结构网。在这张网上,每一位患者的求医之路变得更加便捷而理性。

标签: 基层医疗单位;长效机制;医生;共同体;中心卫生院 责任编辑: 王艺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