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全域治水取得新突破,11个设区市、45个县(市、区)成功“问鼎”
“大禹鼎”是怎样炼成的
2018年06月06日 06:48:06 来源: 浙江在线 施力维 通讯员 朱智翔 俞侃

  浙江在线6月6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施力维 通讯员 朱智翔 俞侃)11个设区市、45个县(市、区)夺得“大禹鼎”。6月5日,我省对56个2017年度“五水共治”(河长制)工作优秀市、优秀县(市、区)进行了表彰。其中,湖州市、金华市、衢州市,德清县、浦江县、天台县等三市三县,连续四年考核优秀,获颁“大禹鼎”银鼎。其余8个设区市和42个县(市、区)获颁“大禹鼎”。

  如此庞大的获奖阵容前所未有,这反映了我省在全域水环境治理上取得新突破。经过一年剿劣行动,我省县控以上劣Ⅴ类断面基本消除,省控断面Ⅲ类以上水质占比达82.4%。治水攻坚有力地提升了水环境质量,改善了城乡面貌、助推高质量发展。

  今年,我省已全面启动“五水共治”碧水行动。各地将通过“污水零直排区”建设,“美丽河湖”建设,高水平落实河(湖)长制,巩固治水成果,释放治水红利。

  破难点盯盲点

  城乡面貌新

  今年夏天,北仑区爱买商业街上的居民们,终于可以把紧闭多年的窗打开了。经过精细化截污纳管,商业街上22家餐饮店的油污、雨污实现分离,困扰居民们的管道堵塞、污水溢流、臭味扰民等问题彻底解决。

  截污纳管是水污染治理的治本之策,也是各地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中的短板。2017年,各地大力开展雨污分流改造、地下管网修补等工作,新增城镇污水配套管网3000公里,新扩建城镇污水处理厂25家。我省污水处理量已达到了41.8亿立方米,处理率超过了93%,处理能力和处理率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北仑、义乌、西湖和下城等人口稠密的县(市、区)水质提升,夺得“大禹鼎”,关键在于截污纳管工程的全面推进,其中一些县(市、区)已经向“污水零直排”迈进。

  沟渠池塘就在百姓家门口,这些小微水体的水质变化,大家都看在眼里。

  地处浙北的余杭、德清、海宁等地,沟渠纵横、鱼塘密布。过去,小微水体缺乏管理,垃圾、淤泥堆积,是治水中的盲点。剿劣行动启动后,各地开展清淤、水体联通、新增人工湿地等工作,不少小微水体变成了村民房前屋后的“小微风景”,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目前,全省共有1.6万余个小微水体得到了整治,黑脏臭等感官污染基本消除,小河清清大河净已是浙江城乡的常见景致。

  “剿灭劣Ⅴ类小微水体,全国无先例,我们根据群众需求制定验收标准,确保大家从治水中享有获得感和幸福感。”省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2017年全省治水群众满意度又提高了2个百分点,创下新高。

  严腾退促转型

  发展质量高

  水环境污染,表象在水里,源头在岸上,根子在依赖资源环境消耗的粗放发展模式。以治水为突破口,各地坚决打破拖累转型升级的“坛坛罐罐”,推动高质量发展。

  萧山区水质改善明显,今年更是如愿以偿夺得“大禹鼎”。其中关键一招就是:关停“低小散”企业,腾退落后产能。萧山衙前镇面积不过11.8平方公里,却聚集了650余家小企业,涌入近5万外来务工人员。一些企业私搭乱建,生活污水直排河道,不仅污染环境,还有很大的安全隐患。

  萧山以环境治理倒逼产业转型。3个月内形成破竹之势,拆除沿河违建3974处、共164.5万平方米;全区清除排放口31450个,两岸16公里河岸线打通,基本消除了萧绍运河两岸的污染源。

  环境的提升,为萧山腾出了发展空间,增强了其区域综合竞争力。萧山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阿里巴巴、网易、商汤科技等名企已争相布局;文旅小镇、电影产业小镇、未来智造小镇等一批重点项目正在谋划之中。

  从运河流域到东海之滨,治水剿劣带来产业转型的典型案例众多。桐乡、诸暨、乐清、临海……这些曾经以块状行业闻名的县(市、区),经历了深度整治后,不仅环境得到改善,更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

  2017年,全省整治涉水地方特色重点行业企业636家。累计淘汰落后产能企业2690家,整治和淘汰“低小散”“脏乱差”问题企业(作坊)4.8万余家。

  “浙江通过倡导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水环境治理实现了从末端治理向源头控制的转变。”清华大学环境学院教授陈吕军说,以产业集聚、企业集中、资源集约和低耗、减排、高效为特征的绿色生产方式正在浙江形成。

  建机制保长效

  河湖更美丽

  水环境治理如何摆脱“反复治,治反复”的怪圈?实践证明,河(湖)长制是行之有效的举措。

  近年来,天台县河湖生态持续向好,治水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今年被授予“大禹鼎”银鼎,这离不开当地在河(湖)长制上的探索和完善。

  除了县、乡、村三级河长外,天台通过建立人数众多的“十米河长”队伍,将河长体系延伸至沟、渠、塘等小微水体。当地党员、干部按照“房前屋后、就近就便”和有利于管理的原则,带头认领十米长的小微水体,确保全县每条河道、每个水体、每个时段都有人管。

  除了河(湖)长、民间志愿者助力治水外,浙江剿劣任务最重的33个断面,还配备首席技术顾问。来自全省各高校、科研院所的环保专家学者,一人负责一个断面,担当治水“最强大脑”,主动上门,满足当地治水技术需求。

  剿灭劣Ⅴ类水任务最重的台州,今年能拿到“大禹鼎”,科技专家助力良多。在台州的金清大闸断面,专家团队与河长每月会商对接,会议一开就到深夜。在金清大闸,专家团队对断面的污染源作了调查,提供了水环境整治的长效管理方案。包括在流域设置人工湿地、增加水体监测设备、投放生态修复填料等一系列措施,为剿劣治顽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经验。“基层治水经常会面临现实的技术难题,蛮干肯定比不上巧干。”台州市治水办(河长办)相关负责人说,“沉下来”的技术专家们是“及时雨”。

  生态环境是易碎品,治水并非一劳永逸。接下来,我省将在充分总结优秀市、县(市、区)经验基础上,深入实施碧水行动,持之以恒抓“五水共治”,着力在深化源头治理、健全长效机制、扩大工作成果上下功夫。

标签: 水体;大禹鼎;五水共治;城乡面貌;处理率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
./W020180606288523409810.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