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浙江在线 > 浙江新闻 > 浙江纵横 > 政经新闻 正文
浙江省博物馆年度大展“越地宝藏”今天开幕
这百件国宝 讲述了五千年的越地故事
2018年06月08日 07:19:46 来源: 浙江在线 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邓菲 薛晶 胡慧媚

  从上到下依次为:

金帔坠

  战国羽人划舟纹铜鉞

  北宋金舍利瓶

  临安水邱氏墓熏炉

  浙江在线6月8日讯 (浙江在线记者 林梢青 通讯员 邓菲 薛晶 胡慧媚)今天起,杭州平湖秋月对面的浙江省博物馆孤山馆区西湖美术馆,成为了名副其实的“浙江宝库”——6月8日,浙江省博物馆年度大展“越地宝藏——100件文物讲述浙江故事”正式开幕。

  关心今年高考的人,不禁会心一笑——6月7日的浙江高考作文题,就有关“浙江故事”。而这些文物,正是五千年越地故事的最佳“讲述者”。

  展览堪称史无前例,汇聚全省39家文博机构百件(组)文物,从史前到明清,如同穿越5000年浙江历史。其中,有浙江最古老的文物,也有近数十年考古中发现的重要文物,大量文物为首次展出。

  展览为期四个月。浙博馆长陈浩说,希望观众带着“朝圣”的心情前来。

  诚如本次展览图录《导读》所说:展览展示了生活在浙江地区的先民从史前探索世界开始走出蒙昧,到明清鼎革精英学者探索内心走向自省。

  这是我们实实在在的浙江故事,与浙江人。

  多件浙地“国宝”

  首次集结展出

  1999年,浙博孤山馆区曾办过一次浙江文物精品展,当时展出的文物仅40多件。近20年过去,博物馆与观众,都有了全新的眼光。

  为筹备本次大展,浙博历史部的专家们前后花费了近两年时间,联系沟通省内39家文博机构,终于得以让这些分散珍藏在各地市博物馆、文化机构的“镇馆之宝”们,集结在杭州。

  今年三月,钱报曾独家专访浙博陈浩馆长剧透大展。但在媒体预展现场,眼前的“宝藏”依然超出了我们的心理预期——重磅又好看,而且,很多和想象中不一样。

  来介绍一批印象最深的“镇馆之宝”——

  瓯窑青瓷褐彩植物纹注子:温州博物馆藏,瓯窑是我国最早的青瓷瓷窑之一。这件北宋瓯窑青瓷注子颇具古波斯银器的造型特征,是目前瓯窑唯一国宝级文物。

  南宋龙泉窑青瓷凤耳瓶:松阳县博物馆镇馆之宝,为龙泉窑青瓷中罕见的珍品。

  北宋錾莲花纹金舍利瓶:瑞安市博物馆藏,出土于瑞安慧光塔,瑞安也只展出过复制品。

  元赵孟頫《吴兴赋》:原藏故宫博物院,被认为是赵孟頫45岁之后的代表作;还有湖州博物馆藏赵孟頫行书《归去来辞》,则是赵孟頫60岁后的代表作,这两件被陈浩馆长称为该馆“压箱底”的展品,从不同时期作品的风格差异可以看出赵孟頫的心境变化。

  多件国宝级文物均为修复后首次完整面向公众展出,包括明宣德七年“郑和”款金书《妙法莲华经》。这件展品上次在国家博物馆仅展出了其中几片,这次是42条共计40米完整经卷展出,非常难得。

  精品文物的集合展示是此次展览的一大亮点,比如分别收藏于浙博与绍兴市博物馆的春秋时期绍兴306号墓出土精品青铜器,以及湖州、金华、东阳、临安、龙游等地出土的南宋精品金银器,都将组团亮相。

  此外,展览还将请观众“尝鲜”——2016年台州黄岩发现的南宋赵伯澐墓出土文物,也将在展览中与观众见面。

  文物背后

  是文博人的一生守护

  陈馆长为我们解锁了正确的“观展姿势”。

  整个展览共分六个单元:“走出蒙昧”,关于浙江史前社会,展出包括良渚文化和河姆渡文化等诸多浙江“明星”展品;“精勤耕战”,讲述春秋时代古越人的生活,展出大量出土于越地的青铜兵器、农具等;“陶瓷之路”,则是浙江青瓷精品的天下;“梵音声声”,展出自南朝至明清越地与佛教的因缘;“武林旧事”,呈现南宋时期的皇族风雅生活与江南人精致的生活品位;“走向自省”,集中展出包括赵孟頫、王阳明、吴镇等越地文人的真迹。

  在众多“镇馆之宝”的包围中,我们还要讲个故事——它是今天采访中,最感动的一刻。

  “梵音声声”展区中,最引人注目的便是入口处一尊南朝鎏金铜大势至菩萨立像。它通体鎏金,高39厘米,其光华灿烂与祥和之美,将人瞬间代入那个拥有“四百八十寺”的南朝。

  这是目前所见年代最早的金铜造像,出土于金华万佛塔地宫。在浙江省博物馆历史部主任黎毓馨的讲述中,我们才得知,这尊佛像于上世纪70年代曾一度“失踪”,直到2015年才“完璧归赵”。

  黎毓馨原是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专家,曾任雷峰塔地宫考古发掘领队。2003年,他在整理吴越国佛教造像资料时发现,出土该类型造像最多的地方就是金华万佛塔。“我在一本手机一样小的万佛塔图录里面翻,翻到一张黑白照片,就是这座造像。”从造像风格来看,黎毓馨推断这很可能是一尊南朝佛像。

  根据图录记载,这尊佛像为浙博馆藏,但黎毓馨翻遍了浙博的库房,都没有找到它。无奈之下,他把那张黑白照片打印出来,贴在办公室书柜的显眼处,时刻惦念着要找到它。

  终于,找到了。原来,上世纪70年代西哈努克亲王到中国期间,它曾被短暂借展到天台博物馆。后来若干年都被存放在天台博物馆的库房中。2015年,这件阔别40年的珍宝重新回到了浙博。

  那张黑白照片,此刻仍贴在黎毓馨的书柜上。“这张黑白照片照得很好,那么美的笑容,后来我们怎么照,都没照出来。”他一脸欣慰。

  这些文物背后的曲折故事,如果一一道来,一天也讲不完。而它们今天之所以能够安然地被摆放在展柜中,接受观众的目光洗礼,是代代文博人花费数年甚至是一生努力的结果。

  展览将持续到10月8日。

标签: 文物;青瓷;浙江省;舍利;佛塔 责任编辑: 金林杰
分享到:
版权和免责申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

Copyright © 1999-2017 Zjol. All Rights Reserved 浙江在线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