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应是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长远之策。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有些报告对比着读,能读出不一样的味道。6月20日,杭州市发布的《2017年度接收高校毕业生就业情况报告》便是如此。这份报告显示,2017年杭州市接收高校毕业生79347人,较上年同比增长4.82%,这是不含在杭省属、部属单位接收毕业生就业的数据。近3年来,杭州每年接收高校毕业生总量均在7.5万人以上。无疑,杭州因其宜居宜业的环境,成为大学毕业生优选之地。
而据猎聘发布的《2018年杭州中高端人才及杭漂大数据报告》统计,杭州市人才净流入率达13.6%,排名全国第一。上海漂杭人数最多,占漂杭总人数的36.5%;其次是来自北京的人才,占14.61%。
有才自京沪来,杭州应当自豪。近年来,杭州凭借新经济业态的快速发展,迅速成为创业创新高地。与一些城市指望先把人才抢进来、靠人才来拉动经济的所谓“人才战略”相比,杭州的做法更显优势。先有人才就业的成长空间与机会,把“梧桐”培植起来,才能吸引“凤凰”,“凤凰”也才能留得下来。
人才大战的背后,是高等教育的实力比拼。一座城市,人才靠其自身“漂”过来,靠企业“抢”进来,要付出的成本会比“原产地”高出许多。一个“漂”字,一个“抢”字,明面上很光彩,背后却有诸多无奈。
2017年杭州接收的近8万高校毕业生中,杭州市生源占35.26%,市外省内生源占33.26%,省外生源占31.47%。杭州市生源毕业回杭就业人数保持增长,既可看出杭州整体发展的成长性,也可看出本地生源对回杭工作有着特殊的“忠诚度”。这种“忠诚度”常来自就业性价比——不用去“漂”,不用将收入的一大块用于交房租,同时就业与顾家无须纠结。受杭州市生源数量限制,这种“忠诚度”对城市的快速发展作出的贡献实在有限。
杭州市的报告显示,2017年杭州市接收硕士及以上研究生人数首次突破1万人,同比增加21.68%。同时,接收“双一流”高校毕业生达9547人,同比增加8.99%。
众所周知,浙江省“双一流”高校仅有浙江大学一所,高等教育整体水平不高。仅部分高校在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商务、软件工程、市场营销、国际经济与贸易、会计学、英语等专业的设置上,与杭州市推进信息经济发展和城市国际化建设对人才的专业需求相吻合。
人才来了,留不留得住,这是个问题。虽然杭州为吸引并留住人才提供了各种优待政策,并且在全国人才大战中层层“加码”、跟进“下注”,但杭州给的许多政策,很多城市也能给。因此,杭州市的人才战略不仅要着眼于“抢”与“留”,而且要着力于重点培养。
从全省来看,如何加快高等教育发展,应是人才战略的重中之重,也是长远之策。拥抱全球人才,只要有识人之明,便可楚才晋用。但只有把本地的高等教育做强做大,用人单位才更容易招到适合的人才。所谓“百年大计,教育为本”,大抵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看浙江新闻,关注浙江在线微信
凡注有"浙江在线"或电头为"浙江在线"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并保留"浙江在线"的电头。